(西安外国语大学 陕西 西安 710128)
浅析《喜福会》中母女冲突反映出的中美家庭价值观的差异
——基于Hofstede的文化维度
戴姣姣
(西安外国语大学 陕西 西安 710128)
谭恩美的《喜福会》中,四个母亲深受传统中国文化的影响而四个女儿从小灌输的是美国文化。四对母女间的冲突清楚地反映出中美文化间的差异尤其是中美家庭观的差异。本篇文章主要基于Hofstede的文化维度的理论探索四对母女冲突反映出的中美家庭观在父母和子女关系、教育观、婚姻观上的不同,有利于中美的跨文化交流。
《喜福会》;母女冲突;中美家庭价值观;Hofstede的文化维度
1 对《喜福会》的介绍
美籍华人作家谭恩美的《喜福会》中描述了四对生活在旧金山的美国移民家庭。主人公是四个移民妈妈,苏媛,安美,林朵和莺莺以及她们各自的女儿,金美,罗丝,韦弗利。四个妈妈深受集体主义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而四个女儿深受美国个人主义以及独立自主文化的影响。不同的文化背景会引发不同的家庭观。2 文献综述
2.1 Hofstede的文化维度2.1.1 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Hofstede(1980)指出,这两个文化维度用于区分两种文化,个人主义的文化强调个人的需求高于集体的需求,集体主义的需求强调集体的利益高于个人的利益。
美国文化属于个人主义文化,强调个人身份,权利和需求(Hofstede,1991)。美国人赞成个人的主动权,独立性和行为的自由,并且鼓励人与人之间的竞争。中国文化属于集体主义文化,有很严格的社会框架来区分内部集团和外部集团(Hofstede,1991)。“我们”意识盛行,强调身份基于社会体系;个人需要组织和机构的支持(Hu,1999)。
2.1.2 低权利距离和高权利距离。权利距离测量机构或机构中权利小的人希望或接受权利不平等分配的程度。Hofstede(2001)认为,“不公平”可以出现在声望,财富和权利这些领域。低权利距离的文化不重视公民间权利和财富的差异。中国文化属于高权利距离文化,认为权利和财富的不平等性是根深蒂固在社会中的。然而在美国,人们追求公平和机会。
2.2 家庭观
2.2.1 家庭观的定义。从家庭社会学的角度看,其定义可以从以下这些方面来理解。(1)家庭体系:家庭是社会的一部分,所以家庭体系属于社会体系。(2)家庭构建:家庭构建由很多成分构成。家庭社会学研究不同家庭类型的产生,变化和特点。(3)家庭功能:家庭功能有很多方面,也一直在变化。家庭功能决定了家庭构建,家庭构建也影响了家庭功能。(4)家庭关系:家庭中充满了情绪和感情,是社会关系的桥梁。家庭成员间的联盟是家庭关系中最重要的部分。(5)家庭角色:家庭角色指的是家庭成员在承担责任和享受权利的时候的行为。(6)家庭配置:指的是家庭生活中的衣食住行等。
2.2.2 中美家庭观的差异。可以从家庭中父母和子女的关系,家庭教育以及婚姻观来分析中美家庭观的不同。
在父母和子女关系方面,中国家庭在集体主义文化尤其是孝道的影响下,父母经常命令孩子而不是民主地对待他们。中国父母认为即使他们本身有可能是不对的,子女也得服从他们。在基督文化的影响下,美国文化强调的是个人主义追求的是人人平等。父母不会盲目地让子女服从他们,父母与子女间的关系是很民主的。
在家庭教育方面,美国父母关注的是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和创新能力,不会强迫孩子去学习自己不愿意去学习的东西。而中国父母会替孩子做选择,让他们学习一些自认为重要的东西,往往忽视培养孩子的创新能力。
在婚姻观方面,美国父母不会干涉子女的恋爱和婚姻,夫妻两个人也是自由平等的,有自己独立的人格,一方不会附属于另一方。而传统的中国父母在子女恋爱和婚配对象中有很大的决定权。
3 中美家庭观和母女冲突在《喜福会》中的体现
3.1 不平等的母女关系当金美和她的妈妈苏媛争吵的时候,妈妈愤怒地说,“只有两种女儿,一种是服从的女儿,一种是一意孤行的女儿,家里只要服从的女儿”(Tan 124)。在韦弗利的印象中,她也只能是无条件服从的(Tan 51)。
3.2 母女在家庭教育方面的冲突
苏媛希望女儿成为一个伟大的钢琴家,每天强迫她练钢琴。由于金美的逆反心理,她违背母亲的每一个命令,让她放弃是自己变成天才的期望。结果母亲对她除了失望还是失望,一直到成年。
3.3 母女在婚姻观上的冲突
林朵非常关心女儿韦弗利的婚姻,她不想让女儿和美国男朋友在一起,一方面认为这个美国男人融入不了美国生活,另一方面,是他比女儿大。父母为了子女着想不会任由子女选择婚配对象的。
4 从Hofstede的文化维度解释中美家庭观差异的原因
美国是个人主义的国家,人们关注的是个人成就而不是集体成就。父母和子女的关系是平等的,子女也有独立选择和判断的权利。所以子女有权决定自己学习的方向和未来的职业生涯以及自己恋爱对象。而中国是集体主义的国家,个人在情感和物质上是依赖集体或组织的,所以父母有权利和责任对子女的学习工作甚至婚姻关心。美国是低权利距离指数的国家,权利关系很民主,下级对上级的要求很满意。这就导致家庭关系中父母和子女的关系的平等。而中国是高权利距离指数的国家,政府允许社会中存在不平等现象。再加上中国人深受孝道的影响,父母对子女的教育,职业,婚姻干涉就不足为奇了。
5 结语
《喜福会》中四对母女的冲突可以反映出包括父母子女关系、家庭教育、婚姻观在内的中美家庭观的差异。这些差异可以用Hofstede的文化维度理论来分析。美国是个人主义以及低权利距离指数的国家,子女有自由和权利决定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中国是集体主义以及高权利距离指数的国家,子女需要听从父母的安排。[1] Gudykunst,W.B.(2003).Cross-cultural and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Thousand Oaks: Sage Publication Inc.
[2] 陈洁(2005).《喜福会》中母女之间的交际障碍的研究[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技版.
[3] 胡问仲(1999).跨文化交际学概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戴姣姣(1991.05-),女,汉,河北衡水,西安外国语大学,2010级硕士,研究方向:测试学。
I712
A
1672-5832(2016)04-0074-01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