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体育学院 四川 成都 610041)
我国体育解说研究现状与未来研究方向
杜 茜
(成都体育学院 四川 成都 610041)
随着中国体育事业的蓬勃发展,体育转播的技术和平台越来越先进,作为体育转播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解说在体育文化传播的过程中作用越来越大,笔者通过对近年来有关我国体育解说的论文进行了整理分析,归纳其研究重点、研究现状和存在的不足,发现未来中国体育解说研究的方向,为以后的研究提供参考。
电视体育解说;网络体育解说;现状;未来方向
1 关于电视体育解说的研究成果
1.1 电视体育解说及内容关于电视体育解说的定义,研究者们的看法基本一致,分别从体育解说承担的功能和语言揭示了其内涵。学者张玲玲认为:“体育解说是对转播、直播的比赛进行现场报道及说明,是对比赛规则、比赛进程、胜负的情况说做出的解释和评价。”学者刘卫新认为:“体育解说是对体育比赛现场实况进行报道的一种播音创作活动。它要求解说员情绪活泼、反应敏捷、语言组织迅速、多采用快速介绍、评述的语言表达样式。”研究者们认为体育解说的内容包括描述画面、解释说明、背景介绍、现场评论这四部分,其中最为关键的现场评论分为评论教练员指挥、评论比赛运动员的表现、评论比赛裁判的判罚、评论比赛中双方技战术的运用、评论比赛双方技术动作的运用、总结比赛现场情况。如今的体育比赛由于激烈程度、重要性和受众关注度不同,体育解说这四部分内容所占的比例明显不同。由于受众观赛水平的提高,受众对体育解说内容也有了新的要求,单纯的描述画面已经不再被受众接受,更多的现场评论、背景介绍和解释说明成为受众关注的焦点。
1.2 电视体育解说的特点及功能
由于媒介的传播特点不同,不同媒介的解说特点也不一样,因此在体育解说中就应该依据各自特点,遵循各自转播的规律和优势。研究者们认为,电视体育解说的特点为新闻专业性、体育性、“评论+疑问”的解说风格更加受到受众的欢迎。关于电视体育解说的特点研究大多集中在十年前,近年来研究成果较少。如今电视体育解说大多采取解说员+解说嘉宾的形式,进一步增强了专业性,同时两人解说的模式也使电视体育解说有了更多的互动性和互补性。关于电视体育解说的功能,学者张星认为有娱乐功能、教育功能、政治功能、审美功能。如今随着电视体育解说的不断发展,其娱乐功能和教育功能在逐渐放大。
2 关于网络体育解说的研究成果
2.1 网络体育解说的特点及优势在媒介融合时代,网络体育解说逐渐盛行,对电视体育解说造成了强有力的冲击。网络体育解说具有得天独厚的技术优势,获得了绝大多数青年体育迷的肯定。韩文婷特别对网络体育解说互动的新趋势进行了研究,包括网络体育解说互动视频小窗口的影像多元化的新趋势、网络体育解说互动语言的创新趋势、网络体育解说互动受众兴趣热点新趋势、网络体育解说互动需求人才的新趋势等。
2.2 网络体育解说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网络体育解说尽管具有技术平台和传播渠道的先天优势,但在中国网络体育解说还处于相对初级阶段,网络体育解说还存在大量问题,比如:网络解说员基本业务水平差、过分追求风格化和个性化、体育知识匮乏、缺乏解说员的播讲愿望和激情、过渡倾向性和缺乏人文关怀。这样的问题也会对受众接受的效果产生重要影响。结合当前网络体育解说互动的新趋势,笔者认为网络体育解说对于受众意见反馈的收集也存在不足。在应对策略方面,应提高网络体育解说员的基础业务水平、拓宽体育专业知识贮备、提高网络体育解说员的综合素质。
3 中国体育解说研究的不足及未来研究方向探索
3.1 中国体育解说研究的不足随着体育赛事越来越受到关注,体育解说作为体育赛事的重要组成部分,学者对其研究也越来越深入,我国体育解说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在电视体育解说的内容、特点、原则、功能、技巧及体育解说员的素质、解说风格、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等方面都有较为深入的阐述;在网络体育解说的特点、优势、发展的新趋势以及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对策上都有具体的呈现,但总体看来该领域研究仍存在不足和研究盲点。刘欣认为中国体育解说研究理论研究薄弱、研究视角狭窄、定量研究不足、跨学科研究欠缺。笔者在通过大量文献回顾后认为,中国体育解说研究的方法过于单一,文献综述和文本分析使用频繁,研究重复性和相似性较高,与国外对比研究较少。
3.2 中国体育解说未来研究方向探索
近年来,中国电视体育解说研究成果相对较少,与之前的研究重复性和相似性较高,网络体育解说研究成为当前研究者们的焦点。通过文献回顾,笔者认为我国体育解说研究出发点基本都是从体育解说和体育解说员本身,很少从受众角度去展开研究。在未来该领域的研究中,研究者们可以多从受众的角度对体育解说进行反馈性研究,多用定量研究的方法。另外当今专业性和娱乐化和体育解说的两大特点,如何在这两者之间找到平衡,用什么方式来平衡,这方面的研究对于实践意义重大。女性解说员在体育解说中作用、意义、地位,体育解说小众化的研究同样有价值。
[1] 张玲玲.中国体育解说的历史及发展趋势[J].山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学报.1999(02)
[2] 刘卫新.正确把握体育解说中叙述与评论的关系[J].东南传播.2007(08)
[3] 张星.从解说词看电视赛事报道中的语言运用——以第十九届南非世界杯贺炜对英德之战的解说为例[J].东南传播.2010(11)
[4] 韩文婷.网络体育解说互动的新趋势[J].当代体育科技.2015(09)
[5] 刘欣.我国电视体育解说研究综述[J].新闻知识.2013(08)
[6] 冉强辉,林侃.我国电视体育解说员传播素质的研究[J].体育科学.2009(09)
[7] 白红.当前我国电视体育新闻解说存在的问题与解决路径[J].中国报业.2012(02)
G812
A
1672-5832(2017)08-0289-01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