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纺织大学 湖北 武汉 430000)
地域文化在地铁公共空间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杨 文
(武汉纺织大学 湖北 武汉 430000)
城市的高速发展促使了城市人口的剧增,由于地面交通已不能承担巨大的负荷,地铁在交通运输中起到无可替代的地位。据统计,武汉地铁日客流量在300万左右,地下空间聚集着大量的人群,地下空间以成为大众在生活中的重要公共空间,地铁空间环境的优化设计关系到每一位乘客。武汉作为一座有着悠久历史文化的名城,拥有自身的城市烙印,地铁公共空间设计的管理运营人员应在规划空间布局公共艺术设施时,在加强空间审美效果的基础上,进一步展示出武汉的地域特色,对于展现和传承武汉城市文化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运用直接观察、查阅文献等方法,对公共空间设中地域文化的运用进行分析,通过大量调查,得到了较为全面的数据,希望这些数据为今后的地铁公共空间设计提供一些可供参考的材料。
地铁公共空间;设计;地域文化
地铁不单单是现代运输工具,同时也是展示城市的移动平台,不仅呈现出城市的风貌与蕴藏的文化,还拉动城市经济发展。地铁成为城市重要的交通工具,发挥着像世界各国展示展示民族文化和城市特色的作用。倡导地域特色化的地铁空间设计,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重要问题。
1 地域文化在地铁空间设计中的应用原则
1.1 传承与创新将地域文化应用到地铁空间设计中不仅需要对当地历史文脉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索,更需要在传承的基础上发扬创新。我们生活在有着悠久历史的国家和城市,现代化的进程也促使了我们的生活日新月异、飞速发展,因此在传承历史文化的前提下,更需要我们设计者结合当下时代的文化特色对地域文化元素进行诠释和再创造,而不是将一些历史文脉的图案、色彩、符号等生搬硬套的直接应用与设计中。所以这里论到的创新是把历史文脉与现代化的时代特色进行优化融合,如此不仅传承历史文化,又符合当今时代的发展。如武汉地铁6号线汉正街站的设计,整个站台的设计简化了繁杂木质纹样,以简化的木质线条为元素,设计在站台各个角落。为了延续老汉正街的样貌,设计师最终建成了约10米高,绵延百米,覆盖站厅中庭的汉正街骑楼,将原有骑楼下面一层的店面设计成可供行人通行的过道,还原老汉正街门楼林立,老字号商贾云集的面貌。
1.2 以人为本
地铁空间是为乘客服务的载体,因此把地域文化运用到地铁空间设计中不仅要满足基本的功能需求,还应该考虑到乘客们的心理生理需求以及对特殊人群的考虑。解决这些问题应建立一定的理论基础来支撑地铁空间设计,例如色彩心理学、人机工学、行为心理学、等,地下空间对乘客以及工作人员心理影响的探索尤为重要。例如,汉正街站将可供人休息的座椅设计成它一张张铜制的“竹床”,作为候车座椅。以前武汉人家家户户夏天夜晚都会江竹床搬到户外乘凉,这是邻里街坊最集中最悠闲的时光。

照片来源:作者自己拍摄
1.3 整体设计
整体设计的概念首先在城市规划设计领域被提出,指不能将设计物体单独进行考虑,而应与其周围的事物环境和文化进行联系,整体考虑再设计。这样的设计概念同样也适用于城市地铁空间设计中,在城市地铁设计上一方面要考虑一条地铁线上各个站点之间,换成线路站点之间的联系。另一方面也需要去考虑每一个站点的空间设计如何和与近邻的街道、建筑物等联系起来。同时,也需要注重地铁空间内部形态的整体性设计进行细致的研究,例如地铁隧道广告的投放、换乘通道指示图样等。还应注意地铁内部空间的设计与票务服务系统、消防、通风、广告等相协调。所以在对地铁空间设计的过程中,需要整体把控长远地考虑城市整个地铁系统的发展,这样的设计才符合现代化发展的需要,满足人的精神需求。
1.4 可持续发展
城市发展进程的加快,城市交通也会随之发生变化。特别是地铁的运营管理,每个城市都有其相应的的系统规划,可能城市的发展,会带动地铁线路的曾加以及同线路延伸,同一站点在未来可能会有后建的线路经过而成为中转站。因此每个地铁空间的设计不是孤立存在的,还将融入到未来的交通系统中。地域文化在地铁空间设计中应用时要有可持续发展的考究,需要设计师具有前瞻性。比如,现有的地铁空间设计不但要与已有的地铁线路对应,还要为未来的地铁系统规划留有发展空间。地铁作为特殊的地下建筑,一旦建成就无法轻易的改建或拆除,具有一定程度的不可逆性。地铁空间的设计应该要兼顾到将来可能的发展和变化,让空间具有多功能性、灵活性和可扩展性等。
2 地域文化在地铁空间设计中的应用要点
2.1 色彩要素人眼传送给大脑众多信息里面优先被识别和处理的是色彩,所以在地铁空间设计者中色彩因素是最为敏感的。将地域文化与合理的色彩要素结合设计,可以让进入地铁空间的乘客和工作人员第一时间被其氛围所感染。主要有三个方面需要考究。
2.1.1 功能色
通常一座城市如果有数条地铁线路,就会通过不同的颜色来加以区别,这样的设计不但要运用在电子路线上,而且更因用在诸如那些自动售票机、地铁入口的路标、地铁线路中换乘指示等。功能性色彩在地铁空间设计时应该优先考虑。
2.1.2 主体色
在地铁空间设计中主体色是指主要活动空间的的颜色。一般来讲,像地铁这样处于地下的封闭型空间不适合大面积的使用跳跃的颜色,为此设计师可以通过主体色的明度和纯度来协调地铁空间里背景氛围。
2.1.3 点缀色
这类的色彩主要出现在地铁空间里小范围的颜色,例如标示语、广告牌、显示广告屏等。一般点缀色出现在地铁空间中较为频繁难控制。通过标准化的处理方式来解决应该是比较可去的。
2.2 图形思维
图形思维就是将眼睛所能看见的视觉图像传送到我们的大脑,由大脑进行剖析分解的过程的方法。在各个空间的设计师都是非常看重视觉艺术形象的,因为艺术构思的主要因素是视觉思考。因此地铁空间的设计就更加需要加强空间的导向作用以及可识别性能,所以在地铁空间设计中地域文化中的图案元素也能够在意向层面中体现出区位引导作用。比如通过符号化的方式与当地传统象征性语言进行融合。
2.3 材料要素
材料的挑选与工艺是地铁空间设计中,体现地域文化的重要步骤。从抽象层面来说,建筑空间本身就是通过各个界面组合形成的,从最终设计结果来说,每个空间的构成是通过每一个铺贴装饰材料的界面形成。所以地铁空间也是由每一个铺贴装饰材料的界面形成的。将代表时代气息的新式材料和有着地方特色的材料合理的设计应用在地铁空间,是用来表现地域文化和时代特色的好方法。但要注意在材料使用方面注重安全性和审美性能等。安全性的考虑要满足公共交通空间所必需的防火、防滑、防撞击的级别要求,例如武汉地铁汉正街站门窗、栏杆、牌坊等等看上去像木头的材料实际都是金属,是由设计师用金属吸附木纹贴片而成的。

照片来源:作者自己拍摄

照片来源:作者自己拍摄
3 结论
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交通工具非地铁莫属,并且逐渐成为人们出行首选的一种交通方式。生活丰富多彩我们地铁空间设计的艺术形式也更应该丰富多彩。地域文化是地铁空间设计中需要考虑的重要精神内核,是展现地方特色的重要载体,在此基础上优化功能空间,使地铁成为拉动地方经济、展示地域文化的平台,是一个值得我们持续研究的课题。[1] 李兆友,王健.地铁与城市[M].辽宁:东北大学出版社,2009:52.
[2] 李建盛.公共艺术与城市文化[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1:55.
[3] 孙振华.公共艺术的观念⑴.艺术评论.2009:07.
[4] 李建盛.公共艺术与城市文化[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1:55.
杨文(1992-),女,汉族,湖北孝感人,学生,硕士在读,武汉纺织大学,研究方向:环境艺术设计。
TU2
A
1672-5832(2017)08-0188-01.5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