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论肖邦《g小调第一叙事曲》的创作与情感

时间:2023/11/9 作者: 小品文选刊 热度: 7625
刘远航

  (四川师范大学 四川 成都 610101)

  论肖邦《g小调第一叙事曲》的创作与情感

  刘远航

  (四川师范大学 四川 成都 610101)

  好的音乐作品往往是在特殊的时代政治背景下产生的。不仅仅是主观因素,战争、革命、文化等客观因素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作曲家们的创作灵感和题材来源。音乐离不开情感,脱离了真挚的情感,音乐就像一盘散沙,制造机械化的音响,于听众毫无共鸣可言,犹如人没有了灵魂。

  时代政治背景;创作灵感;题材来源;真挚的情感;共鸣

1 肖邦《叙一》的创作

1.1 创作背景

  我可以大胆地说任何一个钢琴专业演奏者都弹过肖邦的作品,一辈子只研究弹奏肖邦的音乐作品的钢琴家也不占少数。赵晓生曾把肖邦的个性特征描述为具有“哈姆雷特情结”。哈姆雷特一生是很悲惨的,王位被攥夺,同时失去父母亲,原本属于他的一切都不复存在,哈姆雷特高呼“生,还是死,这是个问题”来进行复仇。肖邦的命运跟哈姆雷特是相似的。战争剥夺了肖邦热爱的故土,一生都在躲避战乱,颠沛流离,家庭、爱情也支离破碎。肖邦在音乐中怀念、憧憬、哭诉、沉思、复仇。肖邦热爱自己的祖国,他的作品大部分都采用波兰民族音乐为素材,将祖国命运贯穿在作品中。同时肖邦是一位十分浪漫主义又热爱文学史诗的人,他对待爱情也是及其浪漫的。肖邦以爱情为题材的作品也屡见不鲜,《叙一》便是受到同乡诗人密茨凯维支的诗歌的影响并融入个人主观情绪产生的一个美丽动人却又饱含辛酸的爱情故事。

  1835年秋,肖邦到童年好友伏秦斯基家看望暂住,这段时间内,好友的女儿玛利亚 沃津斯卡常与肖邦一起弹琴、唱歌、作曲,如此一来便捕获了肖邦的心。在于玛利亚交往一段时间后,肖邦正式向她求婚,玛利亚同意却要向严厉的父亲严守秘密。心爱的姑娘愿意跟自己在一起,却不能将这段美好的爱情公众于世,内心的欢喜与隐忍的痛苦让肖邦很矛盾却又无可奈何,再加上祖国的沦陷,逃离战乱的痛苦,命运的不公,复杂的情绪交织缠绕,感慨万千化作音符,《叙一》就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了。

  1.2 创作特点

  肖邦被誉为“钢琴诗人”,这样的美誉并非空穴来风。肖邦擅长于将声乐与器乐作品结合,并常常以诗歌为音乐题材,将这些音乐元素与生动的言语表现力紧密结合,形成了一种综合性旋律特征。

  旋律性:

  在肖邦的音乐中,旋律是他最主要的,最有力的表现手法,即使是《第一叙事曲》中最富戏剧性、最震撼人心的部分,激动人心的力量首先仍然来自旋律。因此,在演奏肖邦作品时,重视旋律的弹奏和表现是十分重要的。演奏时,首先要保证旋律突出,使听众从头到尾清楚地听到旋律的进行,使它不被和声、伴奏声部及低音所淹没。肖邦作品和声丰富,伴奏织体复杂多变,但旋律线条从始至终都是穿插在全曲中,肖邦的音乐最有表现力和感染力的也是其旋律。因此在演奏时,要理清旋律在整部作品中的运用,突出旋律的连续性与完整性,不要让旋律被和声群和伴奏群掩盖。

  严谨性:肖邦是“浪漫主义诗人”,感性的性情给了肖邦许多创作灵感,同时也受到文学色彩的熏陶,肖邦的音乐总是和诗歌文化分不开。但感性并不代表随性,恰恰相反,肖邦的音乐创作思维缜密,和声丰富又不受束缚,在体裁上大胆创新,开创了许多新的音乐体裁(如叙事曲),严谨性和逻辑性在肖邦音乐中体现的淋漓精致。肖邦《叙一》情感变化十分复杂,但这绝不是情绪化的表现,该作品乐思缜密,动机明确,每一次的动机发展都通过力度、表情、和声、伴奏织体的变化来烘托,叙事性、感慨性、悲壮性和英雄性在每一次动机发展中得到升华,音乐情感由深入浅,细腻,耐人寻味。

2 肖邦《叙一》的情感

音乐与人类心灵相通。好的作品能够与听众产生强烈共鸣。深刻的音乐作品仅仅通过乐谱再现来诠释作品音乐性是远远不够的。从作者生平、作品创作背景等诸多方面着手,才能超越谱面的东西,深入透彻到乐谱内隐藏的音乐性,对作品进行二次创作,只有这样才算是真正的了解了音乐性,才能与作曲家在情感上达成共识、产生共鸣。

  根据该作品的创作故事背景,以基本结构为单位,对每个结构部分所塑造的音乐形象和性格特征进行细致的分析。

  呈示部主部旋律一气呵成,以抒情性、叙述性、沉思性为主要性格特征,有如一位老者娓娓道来。副部音乐形象富于变化。在副部中,作曲家塑造了两种音乐形象:一种是带有抒情性的倾诉对象,男主人公向心仪的女孩表达爱慕之意;另一种是富有色彩性、想象性、渴望性的形象,幻想以后美好的生活,渴望得到爱慕姑娘的认可。在展开部的副部中,这种幻想性、渴望性的形象转变成英雄气概,史诗般歌颂爱情,保卫爱情。英雄气性在再现部副部中进而升华为心潮澎湃的形象,情感泉涌般通过音乐完整的表达出来,并为自己拥有神圣的爱情而感到自豪。插部也成功地塑造了两个不同的音乐形象;轻盈地、欢快的角色特征。

  优雅与感性并存,这是我对肖邦一生的见解,也是我对肖邦音乐作品的感触。肖邦的音乐华丽却不卖弄炫技,优美却不失真,含蓄却不甘于屈服。在钢琴音乐中对话、沉默、爆发。正是肖邦将所有的情感完完全全地表达在音符中,在音乐中进行灵魂的对话与拷问,肖邦的钢琴独奏作品往往无法被庞大的交响乐队来替代,这正是肖邦钢琴独奏作品的绝妙之处。

  肖邦作品音乐性极强,没有一个小节没有音乐,也没有一个小节是为卖弄炫技而作。演奏肖邦之前,先了解肖邦,了解诗歌。演奏者只有真正研究了这些,真正为之所动,才能真正的从音乐上来体现将要演奏的作品。指尖下流淌出的音乐若连自己都不能感动,又何谈感动听众呢?

  刘远航(1994-),女,汉族,湖南沅江人,硕士研究生,四川师范大学,研究方向:钢琴表演。

  J 605

  A

  1672-5832(2017)08-0186-01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