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对《卢旺达饭店》的后殖民主义文化解读

时间:2023/11/9 作者: 小品文选刊 热度: 5705
王玉环

  (长春理工大学 吉林 长春 130000)

  对《卢旺达饭店》的后殖民主义文化解读

  王玉环

  (长春理工大学 吉林 长春 130000)

  电影《卢旺达饭店》反映的是1994年在卢旺达惨无人道的种族大屠杀,虽然该片为我们提供了图西族与胡图族两族屠杀的“直观的了解”,对该片解读大多止步于屠杀的“真实感的还原”、“深刻地反思”等方面,但作为一个电影文本,该片以“意识形态的眼中缺失所决定和歪曲的在场方式”为影片本身找到了策略和立足点。殖民者的恶劣行径加剧了卢旺达的种族争端。在民族问题日益严重的今天,重新解读《卢旺达饭店》分析造成种族争端的原因,能够为多民族国家解决内部矛盾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卢旺达饭店》 ;后殖民主义;殖民文化

1 电影《卢旺达饭店》中后殖民主义文化反思

电影《卢旺达饭店》是反映后殖民主义理论的一种文学表现形式。1994年4月,当世人按部就班地过着舒适安逸生活的时候,非洲的卢旺达,这个遥远、美丽而贫穷的国度发生了人类历史上最为惨烈的悲剧:由于种族仇恨,从4月到7月的100天里,共有91万(该国总人口800万)人被屠杀,其中94%是图西族,9万5千名儿童咋大屠杀中称为孤儿。到处是殖民者遗留的痕迹,空气中弥漫着浓浓的血腥味,人的生命顷刻就能被摧毁。整个电影的画面并不是波澜壮阔的宏大场面,也没有先入为主的说教,影片将人们带入一种对殖民国家的反感和对被殖民国家的同情中,这样一种情绪为后面要表现民族的深深绝望感埋下了伏笔,比如屠杀者所仰赖的区分胡图与图西族的仅仅是每个人的身份证,而Paul身份证上标示的显眼的蓝色“胡图”单词都体现了被殖民地人民的水深火热的生活。表现手法抽象、微观。

  电影《卢旺达饭店》的背景是在卢旺达一战被殖民期间,比利时殖民者按照当地人的长相人为地将非洲地区的卢旺达分成了两个部落:胡图族和图西族。1962年,卢旺达独立以后,胡图族与图西族两个部落长久以来矛重重,比利时殖民者正是利用他们的内部矛盾来控制整个卢旺达局势。两个部落曾因为政治等多种因素多次发生冲突,战事持续不断。终于在1994年4月7日这一天,一架载着卢旺达胡图族总统和布隆迪总统的专机在卢旺达首都基加利上空被击落,两国元首同时罹难。4月7日,空难在卢旺达国内引发了胡图族与图西族两族的互相猜忌,从而爆发了一场大规模的武装冲突和种族大屠杀,令世界震惊的人间惨剧拉开帷幕。

  后殖民主义又叫后殖民批判主义。事实上,与其说后殖民主义是一系列理论和教义的策源地,不如说它是一个巨大的话语场,或“理论批评策略的集合体”。在其中,所有的话语实践都基于这样一个历史事实,即“基于欧洲殖民主义的历史事实以及这一现象造成的种种后果”。后殖民主义是当代多种文化政治理论的集合,是后现代理论的一个分支,该理论把现代性、民族国家、知识生产和文化霸权同时纳入自己的体系中,以后殖民主义文化为典型方式,在消解中心性权威、倡导多文化研究的潮流中崛起,以其权力话语研究和文化政治批评性拓展出广阔的文化研究领域。“面对后殖民主义文化理论的全球播撒,反思现代性与后殖民的关系是重中之重”。

  后殖民理论以其巨大的理论勇气批判性地反思了东西方文化关系,沿着后殖民理论开辟的这一新的批评视角,在西方随即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后殖民主义批评浪潮。“后殖民主义批评”也称作“后殖民主义中带有鲜明的政治性和文化批判色彩的学术思潮”。它反思了欧洲殖民主义的历史以及文化后果,关注文化与帝国主义、种族与民族身份、文化的多元性与差异性、全球与民族、文化与政治、全球和地方等多重关系,因而后殖民主义跨越了众多庞杂的学科。实际上,后殖民主义是一个内部有着多种歧义的矛盾构成体,是多种“理论批评策略的一个集合体,人们以此来考察欧洲帝国的前殖民地的文化、科学、政治、历史,以及欧洲与世界上其他国家的关系”。后殖民理论的批评空间因此被后殖民主义批评大大拓展了。

2 电影《卢旺达饭店》的解读与剖析

2.1 根深蒂固的被殖民思想

  电影中,我们可以看到,胡图族部落民兵用惨无人道的手段去杀害自己的同胞,他们的行为从本质上就是深受比利时统治者的影响,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在影片的开头就提到,两个种族的概念就是比利时白人在掠夺资源、侵占国土时谋划的诡计,让本是同胞的卢旺达人民活活分裂,水火不容,矛盾转移,所以他们撤出卢旺达时仍可继续在资本上统治这个国家。表面上大权在握的胡图族民兵势力什么时候才能明白卢旺达国内的民族仇恨就是比利时人计策得逞的结果,真正的敌人其实就是他们自己头脑中无法抹去的被殖民的奴性思想。殖民地人民的真正的解放,不仅仅在于获得政治经济上的独立,更重要的在于对被殖民者内化的殖民思想的解殖。

  2.2 殖民遗留问题及政府统治失当问题

  在电影中提到图西族人和哈比利亚马纳总统在坦桑尼亚签署和平协定,联合国发表声明认为这是一项有重要意义的和平行为。但是实质上民族争端没有得到解决,总统被杀,种族分裂活动弄得人心惶惶,此时,胡图族民兵势力到处烧杀抢掠,卢旺达举国上下陷入一片混乱之中。造成这样一个混乱的原因是殖民者人为地将本是一个国家的人分成了两部分,这种由外部势力造成的民族分裂活动带给当地人无尽身心创伤。不管是殖民思想的根深蒂固还是外部势力的冷漠不干涉,都使得这个国家种族问题陷入恶性循坏且不可调和。对于这种状况历届执政者不但没有正确处理两族历史上的不平等关系,而且在处理民族问题的政策中反而激化两族之间的矛盾,执政者执行的民族政策中依然带有比利时殖民者遗留的民族歧视色彩。

  [1] 马雪峰, 大屠杀、含米特理论、种族身份以及其他—由《卢旺达饭店》所想到的 西北民族研究,2006

  [2] 爱德华.W.赛义德 《东方学》[M]王宇根译 北京:三联书店 1999

  [3] 坎坷的民族和解之路 冯志明

  [4] 卢旺达饭店 你能自救,上帝才能救你 佳安

  [5] “西方神话”的复制—《卢旺达饭店》的另一种解读 周显波

  王玉环(1990.12-),女 ,汉族,籍贯:山东省聊城市临清市尚店乡 ,专业:英语,学历:研究生,单位:长春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研究方向:外国语言文学。

  l712

  A

  1672-5832(2016)03-0135-01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