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母总是和我有着高度的默契,一如她在村口的等候。
二十多年前,我刚大学毕业,在远离家乡数百里的异地教书。这样一来,回家就成了一种奢望,老母也难得见着我一面。一到放假,因那时的通讯不便,老母也无法确定我回家的日子,我也没法告知远在乡下的老母。我乘坐的长途客运车大约快中午时,才能到达村口。
我一下大巴,远远地看见村口,站着的竟然是老母!
我三步并作两步,快速走到老母跟前:“妈,您咋知道我回来?”老母只是一个劲地笑着:“海儿,走,回家去!”
“回家去!”我紧跟在老母身后,看着她日渐佝偻的背影,听着她一路上问长问短的寒喧,眼泪不知不觉地滚落下来。
夜深,我躺在炕頭,却怎么也无法入睡,那些辛酸往事如电影镜头,又一幕幕地在脑海浮现:为了供我上学,母亲忍受着丈夫早逝的巨痛,默默地一个人承担起家庭的沉重担子。她起早贪黑,辛苦劳作在那几亩薄田里,不知吃了多少苦,受了多少罪。但就是这样,她仍没有在儿女们面前道过一声累,说过一句苦。
待到儿女们成人后,都像大雁一样,远走他乡。老家又只留下形单影只的母亲一人。这样一来,母亲每天消闲时,蹲坐在村口等待远方儿女的归来,就成了日常生活内容,也成了母子间心灵的默契!
其实,这些年,像母亲这样的村里大爷大婶们,越来越多了。年轻人都出去打工、求学,远离家乡闯荡在外。这古老的村庄只有老年人相依相守,一如他们年轻时的选择。
每当有车辆在村口停下,那些蹲坐在村口的老人,都会露出期盼、激动的神色:这又是谁家的娃儿回来了?
一个人的归来,牵动着整个村庄的神经。村口的等候,成了村庄一辈子最美的回味!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