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鹫津武时:“逼”上梁山的麦克白——从主角形象塑造看黑泽明改编手法

时间:2023/11/9 作者: 小品文选刊 热度: 14182
申 航

  (河南大学 河南 开封 475000)

  鹫津武时:“逼”上梁山的麦克白
——从主角形象塑造看黑泽明改编手法

  申 航

  (河南大学 河南 开封 475000)

  日本导演黑泽明的经典电影代表作《蜘蛛巢城》改编于同为经典的莎翁的《麦克白》。从西方到东方,从戏剧到电影的跨度并没有难倒大师黑泽明,反而在他的手中绽放出不同的光华,使之成为了被后世所景仰的佳作。由于外化的人物形象最能表现出这种差异,所以本文主要对剧中主角的人物形象进行分析。

  《麦克白》;《蜘蛛巢城》;改编;人物形象;鹫津武时

  以野心与宿命为主题的《麦克白》是莎翁的经典代表作、莎氏四大悲剧之一。后世对其的搬演改编经久不衰。与戏剧有着极大契合性的电影艺术亦对其有所演绎,如1948年美国奥逊威尔斯版、1971年英国独立电视台的电视电影版直至2015年由法斯宾德主演的英国同名剧情片,但是在这之中最引人注目的却是1957年由黑泽明导演的《蜘蛛巢城》。黑泽明站在迥异于其他改编者的东方文化视角下对《麦克白》进行了抽丝剥茧,细致入微的改编,由皮肤、骨架乃至血脉把麦克白从一个苏格兰爵士重塑为了一个战国(日本历史时期)日本的武士。

  《蜘蛛巢城》与《麦克白》最大的区别自然在与时代背景的不同:一个发生在公元十一世纪的苏格兰,一个发生在战国时期的日本。虽然《麦克白》的三个主要人物:麦克白、麦克白夫人和班柯在《蜘蛛巢城》中保持不变,分别为鹫津武时、浅茅以及三木义明替代。但是电影对人物形象尤其是主角鹫津武时的塑造有着很大差别,因此本文主要通过对剧中主角的分析来找出黑泽明和莎翁的差异,发现黑泽明的改编艺术。

  故事的开始:鹫津的人物形象塑造黑泽明大体上延续了莎翁的欲扬先抑的手法,从一开始的神兵天降,接着的在密谋时和得逞后慢慢显现出他的各种缺点再到最后的失败。从关键点着手鹫津的人物形象分析可以分为三部分展开。首先,两者在故事开头都有传达战报一段,都从侧面衬托出鹫津武时(麦克白)的身先士卒作战英勇。但莎翁是从麦克白打败考特爵士(关键一战)到打败挪威国王(最后一战)传战报,而黑泽明则是从叛乱、成功反击、围城到敌军投降四传战报。相比较而言《麦克白》简略明了,而《蜘蛛巢城》这一段节奏更加快,更突出国君的无能,从而更加表现出鹫津武时的神勇。而在复命路上遇到女巫告知预言之后鹫津的第一反应是义正言辞说到“蛛网宫堡的主君除了我们主君以外再没有第二个!”甚至要张弓搭箭射杀她,而麦克白在班柯的叙述中则是“吃惊”“害怕”却没有一句话。这点上黑泽明的处理要更加合理些。彼时尚为人臣子,又有他人在侧,有人说出这样大逆不道的话却没有一点表现,哪怕是做做样子。而不管鹫津是真的要杀掉女巫还是因为害怕而做做样子,都能更加丰富他的人物形象。

  谋划与暗杀:上文已经提到黑泽明为了体现日本武士阶级的“忠君”思想而在电影中弱化了密谋时的鹫津的谋反的主动性,这也是鹫津与麦克白的最大不同。因为纵观《麦克白》可知麦克白谋反的最主要动力是他对苏格兰国王王位的贪羡,麦克白夫人只是起到助推器的作用,国王邓肯之死麦克白可谓之主谋。而在《蜘蛛巢城》中,鹫津夫人浅茅则更像是这场谋杀案的主犯。浅茅与麦克白夫人一样都极具野心,但麦克白夫人对麦克白所做的仅有要做个所谓男子汉大丈夫以及爱情的威胁。可以说是麦克白夫妻二人共同谋划的,而在鹫津浅茅的谋划中浅茅更占主动。她像个毒辣谋士一样站在鹫津的立场上对局势分析并说明三木告密的可能性以及后果,从而向鹫津说明弑君的必要性。

  虽然国君在说明了暗度陈仓的来意并任鹫津为伐乾先锋后鹫津打消了疑虑,但是浅茅却抛出国君欲驱狼逐虎鹫津将腹背受敌的言论。这也使鹫津终于决定了要弑君。要知道浅茅在不知晓国君要来并留宿的情况下就开始诱使鹫津,而且在计划的实施中,浅茅送迷酒、察看卫士醉否、拿回卫士武器再放回被鹫津误拿回的沾满鲜血的武器,而麦克白夫人只有最后一项。由此可见其比麦克白夫人更多了计谋更多了侵略性,从而可得鹫津和麦克白之不同。

  斩首与箭穿:其实在麦克白和鹫津野心得逞的时候他们就已经失败了,他们都没有做好准备,麦克白夫人没有,甚至连谋略过人的浅茅也没有准备好。麦克白是因为王子外逃、不能服众、滥杀无辜、妻子发疯病重以及他自己也疯了。这些是鹫津也都拥有的,但鹫津也是本有机会继续赢得这一切的。因为在黑泽明的设定下三木(即班柯)不再是那个具有“高贵的天性”和“无畏的精神”的骑士了,而是一个对女巫预言深信不疑的盲从者。他为了能够达成他心中这件可以“不流血不伏尸就能使一国一城归我所有的事情”而乱箭射退世子国丸并在迎国君尸体回城的荒唐理由下开城门迎接鹫津军队。如果不是他在城中掌兵那么鹫津要打下蛛堡自不会这么容易。但是鹫津如果不杀他谁又知道他又有可能为了加快预言的实现而把鹫津杀掉。在得知世子国丸联乾率兵攻来时,疯掉的鹫津已全然没了初登场时霸气神勇,他去祈求女巫再次的预言;而在原剧则把祈求预言放在了反抗兵起之前。主要是黑泽明对这段进行了删改,剧情变的更加紧凑。鹫津与麦克白的死法也不一样。这也许和两人反抗的君主不同有关。邓肯是个年迈和蔼的很得民心的国王,而国君都筑国春则和鹫津一样是靠弑君而登上王位的。于决斗失败被斩首的麦克白不同,鹫津被乱箭创遍身甚至脖子被一支箭洞穿的情况下依然下了楼,并用最后的武士气概吓退了哗变的士兵。虽然鹫津是有罪的,但黑泽明让他死得像个武士一样。

  可以说《蜘蛛巢城》是对《麦克白》最经典的一次改编,因为其他的电影改编版虽然有一定的改编者自身的理解和表达,但是仍然被原剧的伟大光辉所掩。只有大师黑泽明的《蜘蛛巢城》真正跳出了窠臼,“不是把一部作品本身搬上银幕,而是把他自己对这部作品的理解搬上银幕”。并且在融合东西方文化与审美的基础上成就了这样一部能独立于原剧的经典之作。最后以电影片头的能乐唱词结尾吧。君不见,迷妄之城今仍在,魂魄依然在其中。执迷不悟修罗道,古往今来一般同。

  [1] 威廉·莎士比亚,莎士比亚全集Ⅷ[M].朱生豪,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4

  [2] 厚晓哲,东方转译——《蜘蛛巢城》对《麦克白》的改编.电影评介,2014

  申航(1999.7-),男,汉族,河南驻马店人,河南大学2015级戏剧影视文学专业。

  J951.2

  A

  1672-5832(2017)08-0094-01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