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都市职业学院 湖南 长沙 410000)
高职航空服务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意义
李佳贝
(湖南都市职业学院 湖南 长沙 410000)
“学徒制”是一种在生产实际过程中师傅采取言传身教的办法传授技能的方式,即师傅带徒弟,在我国已流行多年。但随着工业化的发展,传统的学徒制已很难满足培养全面的、规范化的、大批量的技术人才。因此,学校职业教育模式取代了 “学徒制”,但实践证明,单纯的脱离实际的职业教育又不能培养出符合现代企业需求的技能型人才。因此,提出了“现代学徒制”的技能人才培养模式。
航空服务专业;学徒制;人才培养
2011年5月第四届国际现代学徒制创新研究暨第七届亚洲职业教育学会国际会议中教育部职成司王继平司长从我国实际出发强调了建立现代学徒制的重要性。国家虽己提出高职教育建立现代学徒制教育模式,但高职教育实施到目前还是滞后的,高职航空服务人才培养的模式还未完全脱离传统模式的束缚。要解决培养什么样航空服务职业人,怎么培养航空服务职业人的这两个问题,现代学徒制模式也确实是一个好的尝试,它涉及了教育观念的转变,更涵盖了高职航空服务教育的组织方式和运作方式。
我国长期以来教育制度与劳动制度一直是相对独立,而航空服务现代学徒制模式拟尝试把两种制度有机结合,初步建立适合区域经济发展的航空服务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新模式以解决高职航空服务教育人才质量培养滞后的问题。这既可以促进教育体系与就业系统的融合与协调,降低航空服务专业青年人“从学校到职场”的难度,减少青年失业率,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又可以有效带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开展,引导课程设置改革、教学内容更新、教学方法研究。这是高职航空服务专业顺应当前我国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趋势需求,其“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对人才质量与教学改革将具有积极的意义。
通过对国内外高职教育常见的一些人才培养模式的比较分析,借鉴其先进经验,结合本地区经济建设和本院航空服务专业建设发展实际,全面、系统地对现代学徒制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深入实践探索和理论研究,以提高本院航空服务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更好地服务于区域经济建设,同时,引领和带动本地区高职院校同类专业或相关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为国内高职院校同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供借鉴作用,推动本地区的高等职业教育朝着良性趋势发展,为国家输送更贴近市场更贴近岗位的优秀技能性人才,运行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直接关系着航空服务类学生毕业就能顶岗,并适应未来职业岗位的发展,从而间接的促进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在航空服务类专业中实行“现代学徒制”的新模式,构建职业教育与劳动市场关系的现代职业教育模式,以推动航空服务高职教育实现新的超越和发展。
我国关于学徒制研究的专著还较少。关于学徒制研究的文献相对专著稍多一些。河北省教育厅副厅长翟海魂先生的《发达国家职业技术教育历史演进》一书中第一章就以近代职业教育缘起一一学徒制开篇,详述了传统学徒制、行会学徒制以及近代各国学徒制的发展。第二章、第二节中,主要阐述了职业技术教育作为学徒制的替代品逐渐发展的过程。
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胡秀锦写于2009年《“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的文章提到“现代学徒制是世界各国人才培养的重要形式之一,在学校职业教育、社会培训以及各行业企业单位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并指出现代与传统学徒制在教学对象、学习场所、学习内容、培养方式以及培养时问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区别。
华东师范大学职业教育课程开发专家徐国庆博士则从课程论角度分析了学徒制的历史、教育过程、以及学徒制中的职业教育课程基因等问题,对现代职业教育课程理论进行了探索。这也体现在专著《职业教育课程论》中的第二章里。
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董秀华博士,在《专业市场准入与高校专业认证制度研究》一文中,也仅在“专业人才培养制度的沿革”一节里略述了继中世纪大学产生之后的学徒制专业人才培养。
华东师范大学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研究所的茵小兰也将传统与现代学徒制的异同写入了《传统学徒制与现代学徒制的比较研究》一文。她认为二者均以职业实践为中心组织教育内容,且都有“严格的技术训练”与“注重能力培养”等共同点。但在学习结果的评价和学习方式以及知识类型方面各有千秋。
纵观国内学者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现状,尽管提出了一些有价值的观点,但是针对航空服务类“现代学徒制”的研究工作开展得较少,尤其是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成果也相对缺乏,无论是理论层面还是实践层面,都没有形成相对成熟的航空服务专业“现代学徒制”职业人培养模式。而此前我国高职航空服务类职业人培养模式主要围绕“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实训室”、“校企联动”等方面展开研究,针对航空服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概念体系和操作体系任然没有构建。但就其成效而言,航空服务技能型人才的培养主导方仍然是学校唱戏为主,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在很大程度成为一种象征意义,如何确实有效的开展校企合作,现代学徒制是当前的一种有效途径。
大多研究指出,学徒制兴起于中世纪,作为行会教育的主要形式,后随职业教育的发展而逐渐衰退,甚至被取代。
相比于国内大多在历史和理论层面的研究特点,国外学徒制研究集中在对于“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与创新上较多。但由于各国对于高等职业教育的定义和对于职业技能培训的界定不尽相同,因此文献大多从某个现实侧面反应在模式构成中的某个问题,并不对整体模式进行宏观研究和阐述。 研究也大多以国家为主体,分析各国现代学徒制职教的特点。例如澳大利亚、英国、德国、芬兰等国家的现代学徒制职业教育模式成为了主要的研究对象。专家学者们从这些国家现代学徒制职业教育模式入手,对相关法律规定的教育群体、学制、学时、学习内容以及资格认证等具体内容进行了深入研究。
以上是综述国内外关于学徒制职业教育模式的研究现状。从上述特点可以看出,古今学徒制在职业教育发展中有很大的差异性,“现代学徒制”是传统学徒制的沿袭。鉴于国外现代学徒制和中国传统的师徒制的精髓,构建适用于中国本土高职教育航空服务专业发展的特色“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可以改变我国航空服务专业技术人才培养质量较低的困扰,使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真正得到有效实施,一方面可以提高我国高职教育航空服务专业的水平,另一方面也可以推动我国企业的发展。
李佳贝(1986-),女,汉族,湖南长沙,助教,单位:湖南都市职业学院,研究方向:航空服务。
G420
A
1672-5832(2016)03-0089-01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