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基于《世界青年说》的结构助词“的”的偏误分析及教学策略

时间:2023/11/9 作者: 小品文选刊 热度: 14235
于沁平

  (黑龙江大学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0)

  ?

  基于《世界青年说》的结构助词“的”的偏误分析及教学策略

  于沁平

  (黑龙江大学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0)

  随着中国国力及在世界经济领域的影响的日益增强,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希望学好汉语。无论是单纯的兴趣,或者是直接的利益目的,都是他们学习汉语的动机,这些动机促使他们想把汉语学好。然而外国人在学习汉语的过程中会出现很多偏误,本文通过对第一季《世界青年说》中各国青年们说的话进行整理、分析,发现了一些主要的偏误类型。本文将针对结构助词“的”的偏误进行分析。

  偏误分析;结构助词“的”;高水平汉语学习者

1 调查的对象和内容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世界青年说》的十位各国青年代表,简要情况如下:

  通过观看第一季的《世界青年说》,从2015年4月16日至2016年3月10日共四十六期节目,结构助词“的”的偏误情况分析为本文考察的主要内容。

2 偏误现象的分类

2.1 多用

  所谓“多用”,就是在不应该使用“的”的时候使用了。部分举例如下:

  

  舞会跳,就是泰国的传统舞蹈的。我为什么不会秀恩爱的?那你一般是用什么沟通渠道,跟你的爸?中国的有一个笑话。我觉得北美人的都很奇怪的。电影上映的之前又收到了另一份情书。

  2.2 漏用

  所谓“漏用”,即为在应该使用“的”的时候却没有使用。部分举例如下:

  

  但是在泰国相反,母亲是最重要。世界就是你世界,一直听你,欢迎来我的国家吧。对我而言,我认为钱是最重要。这种面你们可能觉得有点怪怪。对我而言,这是非常好。我们在中国待了比较长时间。

  2.3 错置

  “的”的位置也是一个难点,外国学习者在使用时常会出现错误。部分举例如下:

  

  告诉孩子,我是在商店买你的。因为重要不是美丽的,重要就是得体。20到30岁之间是最好学习的机会。因为他们的拍电影这个产量特别大。有一些报道说澳大利亚可能会变成世界第一个禁烟国家的。

3 偏误现象的成因

根据收集、记录下来的实际语料进行偏误分析得出,各国青年在使用结构助词“的”时,主要出现多用、漏用、位置不当等偏误。

  3.1 多用偏误

  汉语名词前有定语修饰的时候,一般需要结构助词“的”连接定语和中心语,但并非所有的定语后都要用“的”。多用偏误的出现,主要集中在名词性定语中,是由于对目的语规则的一种过度泛化造成的。另外多用偏误更多出现在句尾,被用作一个语气词,笔者认为这是由于个人的语言习惯造成的偏误,由于这一偏误不影响表达与交流,因而没有在学习过程中得到纠正,导致到了高水平阶段依然存在这一偏误问题。

  3.2 漏用偏误

  通过语料分析,发现各国青年在使用结构助词“的”时产生的漏用偏误,主要集中于名词性定语、形容词性定语、动词性定语和“是……的”(二)句式的漏用偏误。

  (1)名词定语的漏用偏误。名词性定语表示领属意义,按语法规则定语和中心语之间应当使用结构助词“的”,这里未使用结构助词“的”是受到母语负迁移的影响,其母语中上述结构使不使用结构助词不存在意义上的区别。

  (2)形容词性定语的漏用偏误。形容词作定语时,还需要考虑音节的问题,一般来说,双音节形容词作定语时要加“的”;单音节形容词作定语时不用加“的”,但带有附加成分的单音节形容词后要加“的”。

  (3)“是……的”(二)句中的漏用偏误。“是……的”(二)是由“是……的”前后呼应构成的,主要表示的是说话人对主语的主观看法、见解、态度和评价等,也可以表示对主语的描写和说明。大部分“是……的”(二)句的“是”和“的”可以同时省略,少数“是……的”(二)句中的“是”可以省略,但“的”不可以省略。如:“母亲是最重要”、“我是很专一”、“我听说意大利人是很挑食”等,“是”和“的”是可以同时省略的,但不可以只省略“的”。由于这一句式在语义、语法、语用方面比较复杂,外国学习者在学习时会难以掌握。

  3.3 错置偏误

  错置偏误也就是“的”的位置不当所造成的偏误。根据语法规则的要求,一个句子中可能出现多个定语,但是要避免在一个句子中连用几个“的”,但外国人在学习过程中可能遇到教师讲解不透彻或者教材注释不完善的情况,教材和教师都没有阐明什么时候要避免、如何避免多个“的”出现的情况,因此学生在不确定“的”究竟放在哪个定语之后的情况下,只好凭自己的感觉处理,因而造成偏误。

  [1] 刘月华.实用现代汉语语法[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3.

  [2] 吕叔湘.现代汉语八百词[M].商务印书馆,1982.

  [3] 邢福义.汉语语法学[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4] 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5] 陆庆和.实用对外汉语教学语法[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于沁平(1991—),女,汉族,吉林通化人,汉语国际教育硕士,黑龙江大学文学院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研究方向:汉语国际教育专业。

  H195

  A

  1672-5832(2017)07-0093-01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