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大学 山东 聊城 252000)
?
杜文定先生小传
吴 强
(聊城大学 山东 聊城 252000)
早在明朝末年,杜越就已经以侠义闻名天下。杜越之所以受到世人的敬重,还是他的不顾危难,竭力营救东林党人魏大中、左光斗等人的义举。天启年间,阉宦魏忠贤把持朝政,残害忠良。东林党人左光斗、魏大中、杨涟、周顺昌等人皆因上书弹劾,惨遭阉党毒害,并诬以纳贿之罪,矫旨下令将诸君逮捕下狱。一时之间,众人纷纷躲避,即使素有交好的东林人士也纷纷销声匿迹,惟恐惹祸上身,朝廷上下一片沉寂。杜越与孙奇逢、鹿正等人却挺身而出,为之奔走呼号,筹措赎金。当时,魏大中之子魏学洢及周顺昌友人朱祖文藏身于东江村。厂卫来往缉拿,风声鹤唳。杜越毫无顾忌,置身家性命于不顾,冒死周旋。一时之间,名噪海内。天下名人义士仰慕其侠名,争相与之结交。
明朝末年,京畿一带盗贼横行。杜越以治安为己任,率领乡党维护社会治安。直至明亡以后,杜越绝口不谈时政。明清鼎革之后,由于杜越的高操品行闻名天下,曾多次受人举荐,并蒙清廷特召。而他却始终恪守遗民本分,坚辞不就,一直居家从事讲学和著述。越一生以讲明道学为己任,在其讲学和著述中阐述自己的观点。可以说,杜越是深受人们敬重的学者。据《大清畿辅先哲传》记载:“一时名彦咸师事之……迁居新安,新安人化之,老稚妇孺亲如父兄。”①以其自身的处世修养,吸引力一大批学者投入门下,成为一位颇具影响力的儒学大家。
从学术倾向上来看,阳明心学是杜越的学术根本。杜越早年追随鹿善继从学,鹿氏家学以陆王心学为本。座师对于弟子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同时,他的好友孙奇逢也专门服膺陆王心学。所以,杜越的学问当得力于阳明心学者为最深。
杜越生于明神宗万历二十四年,卒于清圣祖康熙二十一年,享年八十有七,可谓高寿。在这漫长的岁月里,杜越经历了明王朝的灭亡和清王朝的崛起,这使得他的人生经历更加丰富。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其思想也在不断的深化,愈加成熟。
青年时期的穷极理奥,接触更多的正统教育,遂使其思想倾向于陆王心学。对于杜越的早期经历,学术界并不存在争议,皆认可其是由陆王心学起步的。但对于其详细的论述则还没有,是其不足。为了说明这一点,我们仔细梳理一下杜越的早期经历,能够使我们清晰的了解其学术取向。
杜越世代定居于定兴县之东江村。据史料记载其自幼英敏,孝友尚义。时同乡大儒鹿善继于家乡倡学,杜越仰慕圣贤之道遂执贽为弟子。因其对学问追求精湛且深有想法,鹿善继十分异之,故赐小字君异。鹿善继(1575—1636),字伯顺,鹿正之子,号乾岳,晚年自号“江村渔隐”,直隶定兴人(今河北定兴)。明朝万历四十一年(1613)进士,授户部山东主事,后补河南,主管辽饷。由于上书朝廷以帑银补辽饷而降职、减俸,并外调他处职,后归故里;光宗时复职。改任兵部职方主事,跟随孙承宗抗击外敌;崇祯时擢太常少卿,管光禄寺丞事。崇祯九年(1636)七月,清兵围攻定兴,善继自动入城守卫,城陷而死。鹿氏家学宗主陆王,善继少不就塾师,以祖父为师,深受家学的熏炙。善继亦宗陆王,而于阳明学尤为心契。由此可见,杜越所受的教育主要来源于陆王心学。此外,对于杜越学术思想起到重要作用的还有孙奇逢。据《清史列传》记载:“与奇逢友善,相互砥砺。”②孙奇逢(1584—1675),明末清初理学大家。字启泰,号钟元,晚号“岁寒老人”,直隶保定府容城县(今属河北省)人。晚年讲学于辉县夏峰村20余年,从者甚众,世称“夏峰先生”。明朝灭亡,清朝建立之后,清廷屡次征召皆不仕,人称“孙征君”。孙奇逢之学,原本象山、阳明,以“慎独”为宗,以“体认天理”为要,以日用伦常为实际。孙奇逢与杜越友善,且交往甚密,天启年间爆发的乙丙党祸案,二人可以说结下了深厚的情谊。
杜越早年有着积极的入世情怀,明末参加反对阉宦的斗争、组织乡党抗击匪患,可以说杜越的身上有着儒家内圣外王的淑世情怀。只不过随着明朝的灭亡,杜越并没有实现外王的人生理想,从而转向了寻找内圣境界。明清鼎革之后,杜越更加成为阳明心学的笃信者。明朝灭亡以后,杜越绝口不谈时政,隐居不仕。此时杜越的人生目标是达到内圣的境界,并借此完善自我的人格。其迁居新安以后,积极投身于学术当中,广收门徒,对儒家经典进行认真研读。据《大清畿辅先哲传》记载:“将没,友人候之,问有情、无情及病苦之说。越曰:本人有情,必使之忘,是绝情也。此二氏矫人语,圣贤宁以人等木石耶?我非自得时即病,而主宰常清,无他苦也。其是定静如此。”③可见,此时的杜越久之得有所见,身心的体验陶然自得,已参悟圣人之道精华所在。杜越不仅理学造诣颇深,书法亦有很高的造诣。“越喜饮酒,工书,爱藏真帖,而苍秀飞动实过之。往往醉后挥毫,求者户限几穿。然不缣帛、精楷。”④
遗民之义,在于隐与不仕。明清易代以后,杜越恪守遗民本分,矢志不仕清廷。康熙十七年(1678年),三藩之乱将平,借助国势渐稳的政治机遇,进一步调整国家政策,缓和民族矛盾,康熙皇帝遂以“博学鸿儒科”的诏举,广招天下名士,以借此笼络明遗民。康熙十八年被荐时,杜越已八十四岁。杜越被荐后,直叹名声误我。虽一再称疾固辞,但北直隶巡抚却一意催逼就道,并于康熙十八年命人用骡车强押于京师。此时,山西大儒傅山正被押于囚车之上,遂一同进京。莅京后,二人均已以年老、多病为由,卧床不起,不肯应试。康熙诏令将二人抬入考场,伏而不谒,遂免试。清廷准许并特授二人中书舍人之衔,同意放归。朝堂之上众人强拉二人叩头谢恩,二人坚持不拜,禁不住扑倒于地。杜越坚辞不就之时,曾作诗一首。据《晚清簃诗汇》记载:“《题壁》混迹依鸥近,藏名应马真。盖即辞征时作也。”⑤随后杜越暗中遣其子问傅山“何日离京?”傅山曰“即日行。”次日,二人便急于返回故里。杜越返家后,依然以遗民身份自命。
综上所述,总结杜越的一生及其学术倾向是于阳明心学分不开的。一生的学养,越发形成了他的人格修养。毅然成为一代儒学大家。
注释:
① 徐世昌主编:《大清畿辅先哲传》卷十,北京古籍出版社:1993年,第339页.
② 王钟翰点校:《清史列传》卷六十六,中华书局:1987年,第5244页.
③ 徐世昌主编:《大清畿辅先哲传》卷十,北京古籍出版社:1993年,第340页.
④ 徐世昌主编:《大清畿辅先哲传》卷十,北京古籍出版社:1993年,第340页.
⑤ 徐世昌编;闻石点校《晚清簃诗汇》,中华书局 1990第1752页.
[1] 孙奇逢著、朱茂汉点校:《夏峰先生集》,中华书局,2004.
[2] 徐世昌著、陈祖武点校:《清儒学案》,河北人民出版社,2008.
[3] 徐世昌主编:《大清畿辅先哲传》,北京古籍出版社,1993.
[4] 徐世昌编;闻石点校《晚清簃诗汇》,中华书局,1990.
[5] 李绂撰、杨朝亮点校:《陆子学谱》,商务印书馆,2016.
吴强(1990.03-),女,汉族,泰安人,在读研究生,聊城大学,研究方向:宋元明清史。
I206
A
1672-5832(2017)07-0015-01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