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论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科学内涵及重要意义

时间:2023/11/9 作者: 小品文选刊 热度: 7959
王彩云

  (内蒙古大学 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70)

  论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科学内涵及重要意义

  王彩云

  (内蒙古大学 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70)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基础,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包含商品二因素、劳动二重性、价值规律、价值规定、商品生产的基本矛盾等方面。因此,全面而准确地理解和把握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科学内涵,对坚持和发展劳动价值论,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特别是对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都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内涵;意义

1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科学内涵

1.1 商品的二因素

  1.1.1 使用价值。马克思认为商品的使用价值是指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使用价值是一切商品都具有的共同属性之一,是物的自然属性,是由具体劳动创造的,并且具有质的不可比较性。使用价值是交换价值的物质基础。

  1.1.2 价值。马克思认为,价值是指商品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的单纯凝结,具有以下特点:(1)当我们把商品看作价值时,我们只把它们看作体现了的、凝固了的或所谓结晶了的社会劳动;(2)价值的表现形式是交换价值;(3)商品交换关系的明显特点,正在于抽去商品的使用价值,在商品交换关系中;(4)作为价值,商品只能有量的差别。

  1.1.3 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一方面,没有使用价值,价值就没有物质内容,就没有存在的对象,就不成其为商品;反过来说,生产产品尽管花费了劳动,但是不形成价值,只能是产品而不是商品。另一方面,使用价值和价值又是互相对立、互相排斥的。因此,产品要成为商品必须具备以下几个条件:其一,具有使用价值;其二,必须是劳动产品;其三,用来交换。

  1.2 劳动二重性

  1.2.1 具体劳动。它是生产一定使用价值的具体形式的劳动,又称之为有用劳动。

  1.2.2 抽象劳动。它是撇开了一切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是人的脑力和体力的消耗。

  1.2.3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二者是对立统一的关系。二者的对立表现在:具体劳动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劳动的自然属性。抽象劳动反映了人与人的关系,是劳动的社会属性。二者的统一表现在:它们是同一劳动过程的两种规定,在时间和空间上是统一的,是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劳动二重性理论是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中的核心部分。

  1.3 价值规律

  1.3.1 价值规律是指商品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在商品经济中,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是商品的价格围绕商品的价值上下波动,并受供求关系等因素的影响。

  1.3.2 价值规律的积极作用:(1)它自发地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各生产部门之间的分配比例。(2)它自发地刺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3)它自发地调节社会收入分配。

  价值规律的消极作用表现在:(1)它可能导致垄断的发生,阻碍技术进步。(2)它可能引起商品生产者的两极分化。(3)它可能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

  1.4 价值规定

  1.4.1 价值的质。马克思在科学论述了劳动二重性的基础上,从质的方面分析了价值实体,揭示了价值的本质。简单地说,抽象劳动形成的价值就是价值的实体。

  1.4.2 价值的量。商品的价值量就是商品价值的大小,是由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量所决定的。而劳动量本身则是由劳动持续的时间计量的,正如马克思所言,决定商品价值量的不是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而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1.5 商品生产的基本矛盾——生产劳动的私人性和社会性

  1.5.1 生产商品的劳动是既具有私人性又具有社会性,因此既是私人劳动又是社会劳动。

2 坚持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重要意义

2.1 理论意义

  2.1.1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是创建现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基石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社会化大生产的进一步发展,经济学学科分类细化,学科体系越来越庞大,同时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内容同中国改革开放的实践紧密相联。这在客观上要求我们以宽阔的视野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以解放和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为衡量标准来创建现代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

  2.1.2 有利于科学扬弃西方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全球化背景下社会化大生产的一般规律,其中蕴涵的科学合理的成分应该整合到现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来,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机械地完全照搬西方经济学的理论观点。我们在创建现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时,必须实事求是地、客观地对待西方经济学,去伪存真,合理吸纳其中的科学成分。

  2.2 实践意义

  2.2.1 是促进经济发展的源动力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认为,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因此,企业为了生存和发展,为了获得更大的利益,会不断改进生产技术,加强劳动管理,提高劳动效率。

  2.2.2 有利于完善社会主义分配,和谐社会关系

  根据劳动价值论,不同劳动创造不等量的价值,取得不等量的劳动报酬,劳动者之间必定存在劳动收入的差距。只有以劳动价值论为指导,才能根据劳动收入分化的具体原因完善制度,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2.2.3 为进一步完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指明了方向

  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时间不长,需要理论和实践的双重探索。马克思劳动价值论能使我们更加清晰地体认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的初级阶段性质,为坚持社会主义与进一步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完善社会主义制度指出了明确的方向。

  [1]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4卷[M].人民出版社,2011.

  [2] 刘冠军,邢润川.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现实解读[J].山东社会科学,2005.

  [3] 朱炳元,朱晓.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及其现代形态[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7.

  [4] 赵振华.劳动价值论新论[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2.

  王彩云(1992-),女,汉,内蒙古通辽市,学生,研究生,内蒙古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

  F2

  A

  1672-5832(2016)01-0275-01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