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圆与缺

时间:2023/11/9 作者: 小品文选刊 热度: 10142
李娟

  东方文化里的“圆”极有韵味。

  在古老的徽州,每家老宅的堂屋里,依着墙壁摆放着两个半圆的花梨木桌,上面雕刻着花开富贵,喜鹊登梅。两个半圆的木桌,仿佛旧时徽州夫妻的命运。因为,明清时期的徽州男人,常年在外經商,只有等外出的男人回来了,才能将两个半圆桌合二为一,一家人在厅堂里吃团圆饭,合家团圆。

  我们家家户户的桌子、茶几、小凳多是圆形的,而西方的桌椅大多是方形的。在苏州园林里,我们常常看见一扇扇圆形的花窗,一个个月亮形的石拱门。夏日的红莲出水了,从月亮形的门里望去,一池翠叶蹁跹,亭亭的荷花就开在月亮里。

  如果说,人生的圆满是花好月圆,人生的残缺就是一个人的孤独。

  苏州的拙政园里,有一处小轩,它有一个诗意的名字:与谁同坐轩。它临水而居,伴着一池清荷。轩里有一扇小窗,形如文人手中的一把折扇,窗下石桌一张,石凳几个,一个人独坐小轩,面对一弯碧波,听风、赏荷、读书,忽有斯人可想。有时候一个人独自冥想,不要陪伴,不要喧哗,一个人静静想着心事,那是一个人静美的时光。

  那一日在“与谁同坐轩”小坐,也是日暮黄昏,艳阳的火气正悄悄散去,有几只红蜻蜓停在一朵白莲上,蛙声一片,抬头望见天上新月,如美人的眉眼弯弯。恍惚听见苏东坡低声吟到:“与谁同坐,明月清风我”。有些美好是要一个人独自享受的,比如孤独。

  年纪渐长,渐渐懂得欣赏残缺的美。在阆中古城遇见一家卖茶的小店。一只素白的茶杯上开着一朵朵残荷,墨色的,静气凛然,有铮铮铁骨。霜严雪寒的季节,满塘的荷花都谢了,只剩下残荷、枯枝、结子的莲蓬。李义山说,留得残荷听雨声,那是寒冬里的素净和安宁。小店里,深褐色的牌匾上写着遒劲的行书,只有三个字:真滋味。多好!也许,一个人只有懂得残荷的美,才懂得人生真正的滋味。

  春天里,一次次去水边看樱花,随风飘落的樱花,花谢花飞飞满天,这是大和民族最迷恋的盛景。在画家东山魁夷的画里,他一次次画到樱花,溪水畔落了一地的樱花,如大雪纷飞的樱花,我恍然明白日本文化里“物之哀”,有说不尽的禅意。樱花凋谢,冬日里树木的枯枝,满地黄色的落叶,漫过青石的流水,每一种生命的枯萎和流逝,都有一种广大到相忘的庄严之美。

  世间一切生命,有盛开就有凋零,那是一种绚丽的生死美学。

  选自《中国艺术报》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