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云南 昆明 650000)
?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及应对措施分析
——以陕西某校为例
易思岑 万志红 赵如丹
(云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云南 昆明 650000)
1 引言
幸福感是人们以社会经济、价值取向、文化背景为基础,对自我存在状态(自我身体状况、心理功能、社会能力以及个人综合状态)的主观心理体验,是由动机、目标、情感、认知、人格等心理因素与外部因素交互作用而形成的一种心理功能状态。主观幸福感主要是指个体依据自己设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所做的整体评价。因而它是一种主观的、整体的概念,同时也是一个相对稳定的值,它是评估一个人在相当长一段时期的情感反应和生活满意度。2 陕西某校大学生幸福感现状总体分析
通过问卷调查可知与其他地区院校相比,陕西某校大学生平均幸福感指数比较高。说明该校大学生整体幸福感状况良好。这可能是因为陕西地区深处内陆,经济发展及生活节奏适当,工作压力也远不及北上广及沿海城市那么大,学生的学习压力和就业压力相对较小,也能拥有相应空闲的时间来休息和培养兴趣爱好,其次陕西地区的居民对体育锻炼有正确的认识,有强烈的强身健体的意识,能够积极主动的进行体育锻炼,自身健康状况较好,这些均有利于提高陕西地区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3 陕西某校大学生幸福感指数影响因素分析
3.1 压力应对方式、自我健康状况评价对幸福感指数的影响分析。此次调查表明,大学生幸福感指数在压力应对方式、自我健康状况评价上存在差异。乐观、积极的应对压力不仅有助于问题的解决,而且能提升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就算面对再大的困难也能保持信心,积极应对,这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幸福感指数。健康状况对大学生幸福感影响非常显著,本研究通过分析也显示自评身体健康者幸福感指数较高。因为身体健康是学习和参加社会活动的基础,也是身心开朗的先决条件,如果没有健康的体质,学生不仅要承受病痛带来的痛苦,甚至不能很好地融入社会环境,进而影响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交往,这样以来会极大程度上影响到大学生的身心健康,进而幸福感指数也会较低。3.2 每周休闲时间、兴趣爱好、学习压力对幸福感指数的影响分析。研究结果显示,每周休闲时间、兴趣爱好、学习压力影响大学生幸福感指数。大学生幸福感指数有随休闲时间的增长而递增的趋势,可能因为大学生可利用休闲时间缓解生活中的紧张和压力,宣泄压抑情绪,获得心理和精神上的慰藉,从而提升个体的主观幸福感。兴趣爱好是影响大学生幸福感指数的另一因素,兴趣爱好广泛的大学生比几乎无兴趣爱好的大学生更幸福,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可以强身健体,愉悦心情,提高幸福感指数。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推进,在校大学生面临的学习压力越来越大,因为当代大学生在学习的同时不仅要兼顾课业成绩,更要考虑来自未来越来越大的就业压力。由于商业化进程在大学校园的不断推进,当代大学生还需要同时处理越来越多的人际关系,再加上来自家庭以及情感上的影响,学习压力就更加繁重。本研究表明,学习压力大的学生幸福感指数较低,证实学习压力可能是影响大学生幸福感指数的危险因素。
4 提高大学生幸福感的应对措施
4.1 提高教师的幸福感。提高教师的幸福感是前提,教育是幸福的教育,教师正是幸福教育的指导者。教师是学生的一面镜子,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语或多或少都对学生有一定的影响,在培养学生的幸福感前,必须确保教师有较高的幸福感,然后把这样的正能量传递给学生,从而培养学生的幸福感。4.2 培养积极有效的压力应对方式。积极、乐观的应对方式有助于大学生幸福感指数的提高。大学生应当确立科学的精神信仰,从多角度审视事件或压力源,力求做到全面客观的分析现实情形、对各种利害关系详加考评。尽可能给负性生活事件赋予积极意义,培养正确的挫折观,主动应对各种困难和问题,采取理性的行为方式,努力寻求帮助,善于从逆境中汲取经验教训。有研究表明,大学生应对压力的方式与社会支持有关,当有他人可以依靠时往往会更好的处理生活、学习、情感、疾病、意外伤害等方面带来的压力,因此对学生进行人际关系教育的普及,教导学生积极发展良好、成熟的人际关系,营造良好的氛围,也可以间接的提高学生的主观幸福感。
4.3 加强体育锻炼。学校应重视体育锻炼对学生幸福感的影响,让学生通过体育锻炼,感受体育锻炼带来的乐趣,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同时教会学生根据自身的爱好和身体条件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并养成自觉锻炼身体的习惯,为终身运动奠定基础;学校应增加对体育设施的投入,增设学生体育运动场所,为学生的体育锻炼创造条件;同时应通过媒体宣传,倡导学生参与体育锻炼,也可通过鼓励的方式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内外体育活动,让学生在兴趣和快乐中进行体育运动,增加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幸福感。
4.4 注重兴趣爱好的培养。此次调查显示,兴趣爱好影响大学生的幸福感指数。在大学阶段,学生有大量的空闲时间,不懂得科学合理规划时间的学生,会将大量的空闲时间用于睡觉、上网、打牌、逛街,因此学校可根据自身的条件和学生喜好,开设一些兴趣班,主要目的是培养情趣,陶冶情操,获取持续快乐的能力,另外高校应为学生社团活动提供场所和经费支持,学校的各级领导和教师应积极加强对学生社团活动的指导,大力倡导和鼓励学生参加自己感兴趣的学生社团,让学生从活动中感到快乐,从而提高学生的幸福感。
4.5 树立正确的学习观。本研究表明,学习压力大的学生,幸福感指数较低。适度的学习压力会使人产生一定的紧张感,从而有助于智力活动效率的提高,但持续、过大的学习压力会使学生产生过度的焦虑,导致学习效率低下。大学生要真正理解学习的内在价值,端正学习目的,树立新的学习观念,把个人的学习和社会的发展联系在一起,不断提升个人的素质与能力,积极应对、合理定位、面向未来,去感悟幸福、体验幸福,进而提高自身幸福感。
[1] 苗元江.心理视野的幸福感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 陈秀娟.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及其培养[J].中外健康文摘,2008,(4):190-191.
[3] 范肖冬 1 幸福感指数(Index o f We ll-Being)1见:汪向东,王希林,马弘.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 册.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69-86.
易思岑(1990.7-),女,汉,四川达州人,在读硕士研究生,云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014级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专业,研究方向: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万志红(1991.12-),女,汉,云南昆明人,在读硕士研究生,云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014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专业,研究方向: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赵如丹(1991.8-),女,汉,云南临沧人,在读硕士研究生,云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014社会保障专业,研究方向:社会保障。
G641
A
1672-5832(2015)12-0234-01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