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我国农村腐败问题的成因及反腐对策探究

时间:2023/11/9 作者: 小品文选刊 热度: 5292
陈 波

  (江西师范大学 江西 南昌 330000)

  ?

  我国农村腐败问题的成因及反腐对策探究

  陈 波

  (江西师范大学 江西 南昌 330000)

  农村腐败问题日益成为影响和破坏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一个重要因素,必须引起高度重视。要彻底解决农村腐败问题,在加大对腐败惩处打击力度之外,还有进一步建立健全并完善教育、监督、预防腐败体系。从财务管理、考核绩效、惩处机制、道德约束、法律规范等方面深入推进。

  腐败成因;反腐对策;农村干部

1 农村基层的腐败形式

农村基层腐败形式多种多样,综合起来农村腐败现象主要集中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以权谋私,极大损害了公共利益的腐败现象十分严重。少数农村基层干部滥用职权,存在审批村民建房用地、国家财政拨款、执行生态保护政策、土地开发利用等项目中,收受贿赂。

  1.2 农村财务管理混乱。在基层中,出现部分基层干部为了谋求自身利益,“一把手”、副职和会计合谋造假的集体腐败现象,具体表现为农村财务不公开、不透明,缺乏监督,收支随便、账务弄虚作假、管理失控。

  1.3 假公济私,拉帮结派,形成家族势力。由于中国的人权关系复杂,常常出现为父老乡亲跑关系,为自己捞取利益,为亲朋好友行方便的行为。存在官商勾结和家族、宗族势力肆意干涉村务的情况,甚至存在黑社会性质的团伙交互勾结现象。

  1.4 乱摊派乱收费和公款消费、公款接待问题。部分地区存在违法克扣和截留上级拨款,在惠农补贴中涉及到诸如农业、渔业、社会保障、农用机器、就业培训等。存在虚报农耕地面积、农村贫困户人数、农村危旧房面积等,多骗取国家专项补贴,据为己有。同时,部分村干部利用农民知识水平比较低,信息闭塞的特点,巧立名目,把各种不合理的收费强加于农民身上,诸如基层干部外出参观学习费、水利系统改造、电网改造、乡村公路修建等。虽然从中央到地方都一再强调民生工程,要尽力减轻农民负担,但是各种违法违规行为依然屡禁不止。同时少数干部利用各种名目,使用公款大吃大喝、生活腐化堕落,参观考察吃、各种会议吃、迎来送往吃、庆贺祝寿吃,一个行政村,吃喝招待费用每年几万元者,并不少见,吃掉了集体公款。

2 农村腐败问题主要成因分析

第一,农村基层干部思想素质低、政治意识和法律观念薄弱。在一些地方,村干部综合素质不高,当任期间利用自己支配村集体资金的机会以权谋私,缺乏为村民服务的综合观念,缺乏对自身所担负的责任和职责的全面了解和认识,反而把自己当村干部和个人利益直接挂钩。同时政治意识和法治观念十分薄弱,缺乏对公共权力的正确认知和敬畏之心,自我约束和拒绝腐败意识和能力较差。把上级下发任务作为唯一目标,不考虑如何发展农村,只考虑在任期间能捞就捞。

  第二,农村基层干部滥用职权,权力过大、过分集中,缺乏有效的制约和监督机制。在不少农村中仍然实行家长式管理,仍然沿用党支部“一元化”领导模式管理村务,村里的大小事务都由村支书或村主任一个人决定,村民自治异化成了村党委、村委会自治。部分农村地区家族势力在农村社会中依然发挥重大影响,甚至可以决定村干部最终的选举结果。村党支部和村委会职责混淆不清,权力的高度集中,在村委管理中往往是拍脑袋决定、拍胸脯保证、拍屁股走人的决策方式,决策过程不公开、不透明、不公正、不民主,村民大会和村民代表大会形同虚设,根本无法参与到村委决策过程,村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监督权被剥夺。官僚主义盛行,一些重大事项上,没有经过民主协商,而是由某个干部一人决定,没能实现真正的村民自治。再加上,由于村干部身份的特殊性,我国目前的主要纪委、监察部门在现实中无法做到对其有效的监督,乡政府层面往往更多只是关注村干部是否能够完成任务,忽视廉洁方面的考核,出现“上级无力监督、同级不愿监督、村民无法监督”的状况。

  第三、村级财务管理制度混乱、监管机制不健全。村级财务制度不健全,尚未建立起一套完整的财务收支、审批、经办以及审计制度。在农村中一部分人没有真正学过财务管理,业务水平低,不懂得财务制度、财务规范,不能坚持原则,只是听从村支书和村主任的签批命令。财务混乱,让很多腐败分子有了可乘之机。

3 针对农村腐败问题的应对措施

农村人口当前占我国总人口的一半左右,在我国实现整体的现代化、工业化和信息化奋斗的道路上,只有切实遏制农村腐败问题,切实保障农民合法的各项权益,才能更好的推进我国农村健康快速发展,为全面实现小康社会、为城镇化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要想根除农村腐败问题,除了要加大对村干部政治思想教育、增强责任意识之外,还必须要在整体体制层面上建立起一套完整的惩治和预防腐败廉政体系,建立一套完整的使村干部不敢贪、不能贪、不愿贪、不想贪、不必贪的反腐败机制。因此,应当从以下几方面重点着力:

  3.1 加强思想教育、强化责任意识。需要教育基层干部树立正确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做到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的权力观,坚持正面教育和普遍教育,教育党员要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意识,培养服务型党员干部,提醒党员要时刻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理论联系实践的行事作风。

  3.2 完善制约监督机制。没有制约的绝对权力容易产生腐败,而要防止腐败,就必须加强对公共权力的制约,建立、健全对公共权力的监督和制约机制。一方面国家法律授权的机关,如检察院、各级政府的监察部门、各级人大及党的纪律检查部门等监督,根据各地经济情况的差异,检察机关制定相关措施,深入农村,宣传法制,进行监督。对农民反映的情况应及时处理,对构成犯罪的腐败分子应提起公诉。另一方面,充分利用社会的大众传媒,公民和社会团体的监督力量,新闻媒体对那些违法违纪的村官曝光,打消心存侥幸的腐败分子的思想。

  3.3 坚决贯彻农村腐败查处惩治机制。对农村基层干部腐败已构成犯罪的,应依照法律,严加惩罚。通过打击腐败犯罪分子,使腐败必严惩的信息辐射到社会,对广大农村基层干部和其他公民会产生心理效应,达到以儆效尤的效果。推动我国法治建设不断深入发展,教育鼓励民众,增强广大村民的法制观念,形成一股强大的防控腐败的社会力量。

  [1] 韦向余.我国农村基层腐败的成因及应对思路探索[J].法制与社会,2009(02)

  [2] 郭少华.村民视角下的村“一把手”腐败研究[J].农学学报,2014(02)

  [3] 丁文杰等.多地基层政治生态遭到破坏:一把手腐败成致命打击[J].半月谈,2014-9-30

  陈波(1992.9-),男,江西樟树人,江西师范大学,研一,政治学,研究方向:政治学基本理论研究。

  D638

  A

  1672-5832(2015)12-0226-01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