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大学教育学院 江苏 苏州 215006)
?
从具身认知的角度分析小学生的语文阅读探索
郁 婷
(苏州大学教育学院 江苏 苏州 215006)
语文是工具性及人文性兼备的学科,阅读是小学语文学习的重点,但以往的语文教学过于重视阅读工具性方面的学习,就其人文性方面关注并不多。本文试图根据小学生心理发规律,以具身认知理论为基础,给现在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提供一点建议。并希望语文教学在注重阅读能力培养之外,注重学生的语言感受力、对文章情感体验力等,从而有一种新的语文阅读体验。
具身认知;小学生;语文阅读
语文是工具性及人文性兼备的学科,阅读历来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学生在字词句的习读与篇章结构的解析中,细心品味,可以领会心灵的浅吟低唱,可以欣赏生命的千百姿态。然而考察以往的语文阅读教学,“宣科式”,“填鸭式”教学湮没了小学生对课文的敏感与惊奇,“牵牛式”、“放羊式”教学消弭了小学生对文本的浪漫与激情,他们与生居来的天真与想象、憧憬与探索反而因为语文学习大打折扣(张华,谢祥琼,2004)。所以作为启蒙的小学语文中的阅读教学,教师们除了要关注学生阅读能力的成长,包括提高认读能力、理解能力、概括能力、评价能力这些工具性的能力、丰富语文知识、教授阅读方法与策略、提高阅读兴趣之外,从小学生的感知觉的现状出发,带领学生通过感受词汇、段落、文章中的风格、语调来获得心理上感受性和情感上的丰富和成长(滕春友,余琴,2011)。
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在认知结构、身心特点、生活阅历、认识水平和理解能力等方面其该阶段的发展水平,小学生对社会生活知之甚少,其想象力和可塑性强但同时又对成人有着巨大的依赖性的特点,当前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要适应语文的特色和学生身心以及社会、时代的发展,就应该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通过语言活动,获得对母语本身及相关社会知识的直接感受和深刻体验,通过语言活动充实其想象的资源丰富其想象能力(张华,谢祥琼,2004)。小学生处于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的具体运算阶段,此阶段儿童的认知结构已经发生了重组和改善,具有了抽象的概念,能够进行逻辑推理(牛春晓,2012)。但是此阶段儿童的思维仍然需要具体事物的支持。通过具身认知的理论,去引导小学生的阅读学习符合小学生现阶段的心理发展规律的。
具身认知也称具体化,具身认知理论主要是指生理体验与心理状态之间有着强烈的联系。根据具身认知理论,认知是包括大脑在内的身体的认知。身体的解剖学结构、身体的活动方式、身体的感觉和运动体验决定了我们怎样认识和看待世界,我们的认知是被身体及其活动方式塑造出来的(蓝文婷,熊建辉,2015)。如果把具身认知和教育相关联,可以理解为我们常使用的一些抽象符号,如语言文字、句法、语法、数字、运算符号等,都必须与实际的行动、感知和情绪经验相关联。该理论认为,文字与我们的认知、情感和行为是联系在一起的。当你看到一个词的时候,第一反应是这个词对应的动作。如果把这个词和情感练习到一起则会形成人的情绪。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心理学系教授格林伯格教授通过若干实证案例解释了学习扎根于身体动作、感知和情绪的重要性,指出体验越多,理解程度越深,记忆效果也越好。此外,在阅读过程当中,适当的动作与想象干预,也有助于加强理解和记忆,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蓝文婷,熊建辉,2015)。
以上发现给予语文阅读教学的启示如下:
注重感知觉通道的感受的培养以及整合(朱春霞,2014):有视觉、听觉、味觉、嗅觉、平衡觉、触觉等的感知觉,以及这方面感觉的整合包括联觉等。老师在引导学生学习一个词语例如酸甜苦辣,可以再课堂上让学生身体体验这种五味杂陈的感觉,并鼓励他们表达,从而在学习表达的基础上整合概括出一个理解的定义,最终达到词汇的理解和运用的目标。自下而上的学习,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出发,帮助其达到跳一下就能够到的高度,而不是填鸭式和死记硬背。
提高学生情境感受及捕捉能力((朱春霞,2014):语文课文中的内容是源于生活,但又高于生活的,所以要学好语文,就需要学生亲自去感受生活,用自己的感觉直觉去体验生活中的情景,去捕捉自己的感知觉,古代著名诗人杨万里的《小池》: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在疏通每个词汇的基础上,让学生在初夏时节,感受一下,静谧的泉流,倒映着树荫的涓柔水面,初夏的荷花和蜻蜓,生机盎然,动静结合,好有一番滋味。经过眼睛耳朵、身体的感受,学生们更加能够通过回忆当时的场景来感受这首诗的魅力以及诗人当时的感受。
关注学生的情感匹配与共情(朱春霞,2014):语文课文中的情感体验,我们传统的做法是“教师讲-学生听”,即使是有些老师会请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去体验,也仅仅是留于形式,并未从学生现在的情感发展水平出发,简而言之就是学生并未于老师教授的那个文中的情感得到匹配,与老师共情。老师可以从自身的经历出发,例如:一位教师在执教 《 母亲的恩情 》 时说了这样一段话:“每位母亲都深爱着自己的孩子,虽然她们的方式不同,或者她们的孩子并不知道母亲对自己深切的爱。我也是一位母亲,我的女儿刚上幼儿园。每次把她送到幼儿园,我都会悄悄站在窗户边看一会儿才走,下午去接她的时候都会问她在幼儿园玩得好不好、吃得好不好、睡得好不好。”事实表明,一石激起千层浪,如此一段深情而富于生活意义的话自然能激起学生热烈的发言。学生的生活包含了其对人生的各种体验,正是由于个体对自然、社会、人生以及自我的独特体验、理解与感悟,才使得生命的意义非比寻常。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通过现实情境,以学生的生活为根基进行教学,强化学生对生活世界的关注,体验生活,感悟生命,在春风化雨中使其人格得到升华、生命得以健康成长。
阅读学习除了关注学生的阅读能力的培养之外还要关注的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否获得了对母语本身及相关的社会知识的直接感受和深刻体验。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关住教育学的核心和主体-教师和学生的思维在语言交际中获得开拓和吩咐,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自觉的感受语文,自由地创造语文,真正在合作过程中学会自主性、研究性和创造性,把单纯传授语文知识和工具性训练转移到教会学习、提升思维、激励创新上来。
[1] 刘国艳.小学语文生命化教学断想[J].中国教育学刊,2012(5):55-58.
[2] 牛春晓.科学学习对小学生认知发展的作用探析[J].西部教育研究,2012(3):36-37.
[3] 蓝文婷,熊建辉.运用具身认知理论 开拓新型教育模式——访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心理学系教授格林伯格[J].世界教育信息,2015(3):8-11.
[4] 滕春友,余琴.从赛课看小学语文阅读能力培养——观全国第八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观摩活动课的思考[J].课程.教材:教法,2011(3):44-50.
郁婷(1990-),女,汉,江苏江阴,苏州大学,硕士研究生。
G252.17
A
1672-5832(2015)12-0130-01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