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浅议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发展学生的有效性思维

时间:2023/11/9 作者: 小品文选刊 热度: 6648
窦兴梅

  (贵州省务川县鹿池完小 贵州 务川 564300)

  ?

  浅议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发展学生的有效性思维

  窦兴梅

  (贵州省务川县鹿池完小 贵州 务川 564300)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通过教学模式的创新和教学形式的拓展优化,学生的认知意识和认知情感得到一定程度的滋长,笔者在多年的小学数学教学实践过程中,从新课标大纲出发,努力从思想深处寻求观念转变,进行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探索,现将几点感受与大家分享。

  小学数学;有效性;思维

  发展学生的有效性思维一直是新课程改革孜孜以求的重点。在小学数学课堂中,通过教学模式的创新和教学形式的拓展优化,学生的认知意识和认知情感得到一定程度的滋长,笔者在多年的小学数学教学实践过程中,从新课标大纲出发,努力从思想深处寻求观念转变,进行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探索,现将几点感受与大家分享。

1 将情境创设放在首要地位,充分催发学生的学习情感

长期以来,为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所突破,我特别注重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着重从良好的师生关系构建,孵化学生有效的学习情感出发,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凝聚学生的注意力为立足点,进行了诸多具有针对性的实践,学生的学习情感更加笃实,自信心大幅增强,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被充分调动起来,数学课堂的活水汩汩流淌。

  在具体的情境创设中,我个人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1 明确目的

  小学数学的每一节课哪怕是复习课也是有清晰的教学任务的。小学数学教师在情境创设过程中,应充分考量学生自身实际,重点发展学生的认知能力、数学情感和价值观的形成。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创设情境,充分运用情境的生动直观优势,引导学生在数学情境中提炼数学问题。需要指出的是,如果是常规的问题情境,那么问题的提出就要明确且具体,有自己独特的新意,还要凸显启发性,不能像传统教学那样问学生“你从中看到了什么,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1.2 创设教学情境不能吃“老本”,应散发时代气息

  作为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数学教师,应该用发展的眼光看学生,对学生的点滴进步要敏锐的发现,并及时加以肯定或表扬。当今的社会,信息化程度越来越高,学生接触到的信息量足以让我们吃惊,所以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我们,更应该以时代气息涂抹全身,站在时代发展的风口浪尖上,不但要将科学知识传授给学生们,还要将最前沿的信息与他们分享,尝试走进学生们的内心世界,洞察他们的心灵,诱导其关注社会,实现“中国梦”而发奋学习。

  如,在学习“百分数的应用”相关章节时,我首先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向学生们播放了北京申奥成功的激动人心的视频,然后又为学生展示了第二轮投票的统计图,北京以56票的绝对优势获得了2008年奥运会的主办权,最后话锋一转,通过对北京、多伦多、巴黎、伊斯坦布尔等城市得票数的分析,引出本节课所要讲授的内容——百分数知识。当然,其间会提示学生勇于提出问题,并用合适的形式去解决问题。

  1.3 教学情境的内容和形式应选取学生生活中熟悉的桥段

  教学情境的形式有很多种,小学数学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心理需要合理选出适应学生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的桥段,并用富于生活化的气息去加以渲染,创设出学生喜闻乐见的数学教学情境,如可以讲故事、做游戏等,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施以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方面的活动,充分释放数学的魅力,达到吸引学生的目的。

2 吃透教材,打磨知识的有效性。知识的有效性必须要具备新颖

未知的特点,对学生来讲,是从未涉足,但学会后却是颇有用处的。教学内容必须以此作为加工的原材料,在此基础上进行教学设计。首先,学生对新知识的渴求来自于其有效性,这是吸引学生的关键所在,学生知识的增长是评判教学成败的标志之一。其次,学生的智力发展也来自于新知识的有效性,学生在学习了新知识后,智慧视野扩大了,智力也在知识的迁移过程中发展了。然而,不是所有的知识都能直接拉动智力的发展,有些新知识是需要学生个体通过内化和熟练的运用实现的。学生汲取的新知识很大一部分是有效知识,这是智慧的源泉,更是学生自身发展的缩影。再次,学生的思想范围和质量水准对有效知识的摄取也有很大关系,学生的思维运行水准高,对知识的获取就更容易达到深思熟虑、融会贯通的程度,这是学生接受有效知识的最有力推手。最后,教学的有效知识量决定了教学的心理效应是否强劲。学生在获取有效知识的过程中,个体的心理效应表现在心情的愉悦上,只有这样,学生才对新知识有兴趣,学习的内驱力才有可能形成。

3 搭建有效的学习过程体系

小学数学教学教改已经进行了多年,虽然很多教师在不同的领域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很多同仁都依稀感觉到,越继续发展思路却越发模糊,很明显,这是进入了瓶颈期或死胡同。那么怎么才能跳过瓶颈期,绕出死胡同呢?其实很简单,通过细心探索不难发现,很多一线教师之所以会出现以上情况,很多是因为一开始就路线不明,他们的所谓创新不过是随便找点,就地挖宝罢了。说到底,有效的学习过程体系尚未建立起来。由于学生年龄、经验、知识和能力的限制,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十分有限,教师作为组织者和引导者的角色始终没有凸显出来,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性更是在黑暗处缓慢前行。针对此种情况,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尝试推动分层教学在教学过程中的占比,用打太极的心境将学生的潜能分布在教学过程的各个层面,促使学生独立思考,主动与同学探讨问题,展示学生个体的学习个性,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切实的发展,真正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指数。

  总之,教学是一种目的性很强的认知活动,其有效性的研究贯穿在新课程改革实践的全程中,是广大教师矢志不渝追求的目标,它引领我们的小学数学课堂在创新中寻求更长足的发展,是学生主体作用下新型教学模式的落地框架,更是推动新时期课改工作的根本立足点。

  [1] 刘立新,浅议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思维优化,华章,2012(03).

  [2] 陶海涛,浅析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效果提升,新课程,2013(09).

  G623.5

  A

  1672-5832(2015)12-0109-01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