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古诗词教学之“美”

时间:2023/11/9 作者: 小品文选刊 热度: 6355
麻山宝

  (青海省海北州门源县教育局 青海 海北 810300)

  ?

  古诗词教学之“美”

  麻山宝

  (青海省海北州门源县教育局 青海 海北 810300)

  古诗词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也有利于学生进一步认识美。教学中运用读、听、画、写的教学方法,以“美”为教学灵魂,让学生从古诗词中受到美的熏陶,树立健全人生。

  美;古诗词;教学

  欲知天下事,须读古人书。古代文学作品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灿烂夺目的瑰宝,特别是流传至今的古诗词大多是沉淀下来的精华,是古人心灵美的结晶,是世界文化大花园中一朵璀璨的奇葩。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去发现美、欣赏美,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审美情趣。

  笔者在教学过程中运用了读、听、画、写的教学方法,收到了很好的效果,能把学生的思维从课堂上带到无限丰富、千姿百态的艺术天地中去。

  读——发现美

  教学千法以读为本。“读书百遍,其义自见”道出了“读”作为语文教学的根本。要求学生熟读成诵,在教学中我设计了这样三个教学板块:

  一读准,要求读准字音,理解字词意义。

  二读顺,要求把诗词大意理通,能用白话文说出诗词的大致内容。

  三读美,要求品析诗词的意境美、主题美。让学生在读中产生快感和美感。

  你看那“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的春天艳丽之美;“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夏季壮丽之美;“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隆冬雪景之美。还有那“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春雨滋润之美;“衔远山,吞长江,浩浩荡荡,横无际涯”的洞庭雄壮之美……

  诗词中的景美、物美、人也美。请细看那采桑的秦罗敷“头上倭堕鬓,耳中明月珠,湘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的妆饰美、姿态美;“老者见罗敷,下提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俏头”的容貌美。加上与使君斗争表现出来的机智、聪慧美,使学生更加受到美的熏陶。

  古诗词里的人物不仅容貌美,而且精神更美。文天祥“人身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高尚的人格美;李商隐“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无私奉献的精神美;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坚定不移的信念美……处处都有美的风姿,处处都有美的韵律。在读的过程中只有引导学生细细品味,认真感受,才能受到美的感染,认识美的本质。

  听——欣赏美

  音乐是以声表情的艺术。它能迅速地、直接地引起学生情感反映,在古诗词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辅助的教学唱带,能为学生提供广阔的想象空间。列如在教学《念奴娇赤壁怀古》和《琵笆行》这两篇课文时,先让学生欣赏相关的音乐,拨动学生感情的琴弦,涌起情感的浪花,他们就会突破时空界限,神游于诗词创作的意境之中:或想象千军万马冲锋陷阵的古战场;或想象大江东去的气势;或想象古代英雄的雄姿。他们仿佛看到充满愁容的琵琶女的形象,听到“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雨”的琵琶声,看到“座中泣下谁最多,江中司马青衫湿”的白居易。学生获得了与作者感情上的共鸣,心中燃起了炽热的感情火焰,学生在欣赏中认识了美。

  画——理解美

  在读听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根据自己对古诗词的理解,用简笔画把诗词中美的意境描摹出来。虽说“雨里孤村雨里山,看时容易画时难”但由于学生对诗词的已经已有了感性的认识,他们能展开想象的翅膀画出诗文中的意象,加深学生的理解。列如在教学马志远《天净沙秋思》时,学生可以根据词中十二个意象画出“断肠人在天涯”的“寂”、“凄”的画面。通过画图这种想象思维,使学生经历了一个完整的审美体验过程,从凄惶、孤寂的环境中感受到凄凉、悲苦的情绪氛围,加深了学生的理解。像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仙境;屈大夫“带长铗之陆离兮,冠切云之崔嵬”的高大形象;杜甫为秋风所破的矛盾,无不在他们的画中得到体现。

  写——创造美

  苏联教育家赞可夫指出:“人具有一定欣赏美和创造美的强烈需要。”笔者把古诗词教学与作文教学结合起来,融会贯通,在作文中引用一些信手拈来的古诗词,不仅增添了文章的文学性、更增添文章的趣味性。随口吟诵其中的佳句,培养他们写诗的热情,鼓励他们用诗歌来反映现实生活。要有意识地带领学生走出教室,去感受大自然的美丽。一次春游,我带学生冒雨登上了永灵山,着意感受了那里的奇峭、怪石、云海。回来后有一位学生写到:晨间的阴雨绵绵,浮云朵朵,给远山近水涂上了一层朦胧的色彩,一丝丝清凉的风裹着团团云雾,拌着毛毛细雨迎面而来,带走了旅途中的疲劳,卷走了朦胧的睡意。我们拨开云雾,一头扎了进去。山顶上的雾淡了些,站在山顶往下看,只见云雾迷漫的一片,整个山区形成了白色的“海洋”,只露出高一点的峰尖,它们象这海洋的岛屿,我这才体会到“云海”这个名词的真正涵义。

  这位学生观察的多仔细,描写的多生动,词语选得多准确。文章虽不是诗,但文章很有诗意。在激情中还可以引导学生吟诗作赋,激发他们写诗的欲望。这样学生就能用自己的心去发现美,领略自然界中的美。

  古诗词积淀着先辈们认识社会,建设家园,对待人生,刻苦学习的经验和体会,是学生建立完美的灵魂,树立健全人生的第一手感性材料。在教学过程中正确使用这些感性材料,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审美情趣。教师只要善于灵活运用以上数学方法,循序渐进,学生长期在美的感染下接受教育,他们一定成为新世纪最美的人。

  G633.3

  A

  1672-5832(2015)12-0095-01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