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高校思政课教学实效视角下的教师综合素质分析

时间:2023/11/9 作者: 小品文选刊 热度: 6438
王凤环

  (沈阳大学 辽宁 沈阳 110000)

  ?

  高校思政课教学实效视角下的教师综合素质分析

  王凤环

  (沈阳大学 辽宁 沈阳 110000)

  高校思政课教学实效不佳与教师的综合素质密切相关。教师综合素质除了包括教书育人、科研能力、身心健康发展等普通的能力之外,还应具备分析判断能力、社会实践能力及创新精神和指导学生创业的能力。思政部高素质人才数量少、流动性大,因此高校思政课教师综合素质有待提升。

  思政课;教学;实效;综合素质

1 高校思政课教学实效与教师综合素质的关系。

思政课担负着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使命,但是,由于各种因素的综合作用,思政课教学效果令人担忧,“面对新形势、新问题、新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现状却不十分令人满意,大学生普遍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缺乏学习兴趣和热情。为此,切实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非常必要。”[1]国际国内不利环境因素的影响及思政课教学改革的相对滞后固然是造成思政课教学实效差强人意的重要原因,但是教师的综合素质对教学实效的影响不言而喻:教师丰富的知识储备、出类拔萃的科研水平、难以遮掩的人格魅力、对教育的忠诚与热爱等对学生的潜移默化的熏陶甚至超过理论本身的光芒,因此,有学者认为:“在教学活动中,教育方针能否贯彻,培养目标能否实现,教师始终起着至关重要的主导作用。对于高校“思政课”教学来说,教学实效的高低、效果的好坏,关键在教师素质和能力的高低。”[2]

2 提高思政课教学实效,教师需要具备的素质与能力。

思政课教师除了具备德才兼备能胜任教书育人工作、科研能力强能做到教学相长、身心和谐发展以适应高强度、快节奏的学校生活等这些教师共同的素质之外,还应具备以下能力。

  第一,分析判断能力与社会实践能力

  教师的分析判断能力包括对学生特点的剖析能力、对培养目标的认同能力、对学生将来所从事职业前景的预测能力等。品优兼优的学生往往对思政课感兴趣,但是以下几类学生更需要教师的关注和引导:(1)学习不太刻苦、容易受不良环境影响从而造成理论基础知识薄弱、自主学习能力稍差。(2)性格活泼好动、不爱听理论讲授却喜爱动手实践。(3)情商高于智商,考试成绩不好,但却擅长人际交往。(4)表面开朗豁达甚至表示出玩世不恭的样子,而实际上面对多元的家庭与社会压力,他们内心焦虑,容易产生心理问题等。学生是一个复杂的矛盾综合体,教师只有充分了解学生的不同特点,教书育人时才能扬长避短,因材施教才能提高教学实效性。思政课教师要认真对待自己“引路人”的角色:不但认同和实践自己的培养目标,还要对学生将来所从事的职业前景给予科学预测,这对增强在校生的学习动力非常重要。思政课教师要想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应通过自己对市场将来需求意向的敏锐观察力与广泛的人脉关系帮助学生提前了解所学专业将给自己所带来的物质报酬和精神需求。重理论讲授轻实践操作、强调考试成绩忽略综合测评、过分注重学生学业忽视人格培养等一直是思政课教师被人诟病的重要原因,因此,思政课教师还需要提升策划活动能力、协作与沟通能力、应急能力等实践能力。

  第二,创新精神与指导创业能力

  目前我国人才发展的总体水平同世界先进国家相比有较大差距,高层次创新性人才匮乏、人才创造能力不足制约着我国经济建设和民主政治的发展,高校思政课教师要想培养出“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优秀人才,自身必须具备创新精神和指导学生创业能力。如果教师安于现状、缺乏创新意识,则很难在教学实践中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学生。大学改革的重点是培养应用型人才,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也是高校思政课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因此,指导学生如何创业也是思政课教师必备素质之一,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让学生了解创业能力的要求:“包括创业态度、创造性和革新能力、把握和创造机会的能力、承担风险进行计算的能力,同时,要懂得一些基本的企业经营概念,如生产力、成本和自我创业的技能。”[3]学生在思政课教师的引导下就能在进入社会之前做好创业的思想准备。

3 高校思政课教师综合素质有待提升——高素质人才数量少、流动性大。

综合素质强的教师队伍是高质量教育的基础,是保证教学实效性提升的关键,也是提高学校思政课知名度的“招牌”,正如著名教育家梅贻琦所说:“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也,大师之谓也。”由于种种原因,高校思政课教师综合素质有待提升,因为思政部普遍存在“综合素质强的教师数量少、流动性较大”的问题

  一般情况下,大学思政课教师有三个来源:本校招聘的专任教师、引进的教师和外聘教师。本校专任教师中教学经验丰富、科研能力较强的教师大多为具有副高级、高级职称的中老年教师,由于精力有限和潜在的“铁饭碗”意识,他们的拼搏、奉献精神大为减弱;年轻有活力、知识更新较快的刚分配的年轻硕士生缺乏教学实践,在科研方面可以说是一片空白,难以做到教研相互促进;因为大多高校的生源、学生质量、科研经费等方面存在的不足,学校重金引进的名师难以有长足发展的空间,“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的思想使他们可能“跳槽”,思政部往往出现“引进人才难、留住人才更难”的问题。学校外聘的教师多是有名望的退休教师,但他们知识结构老化而且大都是本科学历,研究生的比例较低,何况,“受雇佣、打工、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心理也使他们难以发扬主人翁精神和奉献精神,他们对于自己的职业发展前途缺乏长期规划,教学热情和科研成果相对减少。总之,大多高校思政部高层次、中青年骨干教师、社会名望较高的教师少而且流动性较大,这给思政课教学前景造成较大的冲击。

  [1] 李贵.于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思考[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4):34

  [2] 秦宣.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的基本途径[J]高校理论战线2006(8):37

  [3] 胡丕洪.蒋芙莎.创业教育对高职教师素质与能力的要求[J].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6).

  王凤环(1970-),汉,女,讲师,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

  2016年度辽宁经济社会发展立项:“辽宁精神”与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路径与经验研究,课题编号2016lslktzimks-17

  G645

  A

  1672-5832(2015)12-0079-01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