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咏叹调《妈妈这酒太烈》之分析研究

时间:2023/11/9 作者: 小品文选刊 热度: 7252
段兴华

  (西南民族大学 四川 成都 610225)

  ?

  咏叹调《妈妈这酒太烈》之分析研究

  段兴华

  (西南民族大学 四川 成都 610225)

  这首咏叹调出自意大利作曲家马斯卡尼的巅峰之作《乡村骑士》。这部作为真实主义歌剧的里程碑式的作品,在至今依然盛演不衰。本文希望通过对此剧中咏叹调《妈妈这酒太烈》为切入点,展现马斯卡尼艺术创作的魅力。

  《妈妈这酒太烈》;艺术;魅力

1 咏叹调的背景

马斯卡尼写就的《乡村骑士》诞生于19世纪晚期的欧洲,当时真实主义思潮盛行,欧洲经过一系列的革命和改革之后,许多国家的社会体制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迁,与之相对应的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也由以前的宗教和英雄人物的主题,转移到了平民阶层。真实主义作品着重于体现社会底层大众的生活场景,由于写实与贴近生活,这类作品受到了当时大众的喜爱。歌剧作为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自然也是受到了深远的影响。马斯卡尼就在这个背景下,创作出来这部由小说改编的经典歌剧作品。这部作品讲述的是在意大利南部的一个村庄,男主人公图里杜原本和罗塔是一对儿,后来图里杜远去当兵等他归来时罗塔已经嫁给了邮差阿尔费奥。绝望的图里杜无奈之下与现在的妻子桑塔成婚。可是婚后,图里杜和罗塔再一次见面后旧情复燃,图里杜经常借着出去卖酒的名义和罗塔私会,桑塔早已有所察觉,在一次复活节教堂的活动中与罗塔当面对峙,在分歧中桑塔的丈夫站在了情人罗塔的一边并将自己的妻子推倒在地。桑塔恼羞成怒,将图里杜和桑塔偷情的事告知了罗塔的出差归来的丈夫阿尔费奥,阿尔费奥一听怒火中烧找到图里杜与之相约决斗。图里杜深知自己不是阿尔费奥的对手,在临走前与母亲吻别,唱出《妈妈这酒太烈》这种经典的咏叹调,随后图里杜在决斗中不敌阿尔费奥被杀,全剧终。

  《妈妈这酒太烈》这首作品就是出现在这样一个全剧在音乐情绪上最紧张的部分。男主人公图里杜已和阿尔费奥相约决斗,面对母亲他愧于将真实原因说出口,但内心却又对母亲放心不下,在纠结矛盾中唱出这首咏叹调。他欺骗母亲说自己要去远行,希望得到母亲临别的祝福。然而聪明的母亲显然知道他说的是谎言,内心充满着担心和忧虑。图里杜泪流满面请求母亲再给他一吻,永别之后跑出了家门。这段咏叹调细腻奔放,富有戏剧性,是全剧的高潮。

2 咏叹调的音乐分析

这首咏叹调的曲式结构大概可以分为三部分:A+B+C.第一部分为1到38小节,速度为快板,从a小调进入转到C大调,“妈妈,这酒太烈了,今天我喝的太多,有点头昏脑涨,我想到外面走走……”起头部分以快板进入,小调的特性展现了图里杜的整个感情基调和预示出他决斗失败的最终归宿。伴奏部分显得异常紧凑,但是歌唱部分却十分的稀疏,强烈的对比使得咏叹调一开始就展现出异常强力的戏剧性,表现出图里杜醉酒以后思维混乱内心挣扎的音乐情绪。第二部分为39到61小节,由降C大调转向降A大调,速度为中速慢板。这一部分图里杜由于心中对妻子的愧疚,向母亲托付妻子桑塔的情景,他这样唱到:“妈妈求您满足我的愿望,就像我当年出门当兵时那样,如果我出门遇到什么不测,一定要替我照顾好桑塔”。41到46小节音符上有跳音记号,既然是叙述性的宣叙调,为什么要加跳音,纵观全曲我们不难发现,跳音不过是为了表现图里杜在企图平淡地说出谎言时内心的不安。51小节,当图里杜提到自己的妻子桑塔时音乐情绪开始逐渐上扬,成为该曲在中间的第一个小高潮。这个旋律的走向也体现出图里杜对自己妻子愧疚不安的复杂心态。

  第三部分为62到88小节,从降A大调转向f小调,速度为活力的行板。这部分是母亲察觉到图里杜的异常开始担心地询问,但是图里杜不敢表达只求与母亲吻别的情景,他唱到“我说的都是醉酒后的胡话,为我祈祷吧,再亲吻我一下吧,妈妈……”。在开头几句类似于模进手法的宣叙调之后,旋律整个推进到了高潮部分,情感开始抒发,音域也基本进入高音区,最后在极具戏剧性张力的连续的降A和将B之后结束。口上的谎言与内心的挣扎,在马斯卡尼的笔下表现得淋漓尽致,音乐的情绪有快有慢,动静结合。整首咏叹调带着一种悲壮的音乐情绪,展现出图里杜在决斗前与母亲的不舍和对妻子的愧疚,这首富有戏剧性张力的咏叹调作品,将男主人公对感情的依赖,对行为的愧疚,对未来的绝望表现得十分生动,使得男主人公在这部剧中的音乐形象更加的丰满和立体。

3 咏叹调的演唱

这首咏叹调音域跨度广,音乐表情记号多,速度快慢结合,使得这首看似不长的咏叹调在演唱技巧上却是十分的困难,一般初学者难以驾驭。也正是因为如此,使得这首曲目成为国内和国际各种声乐比赛的竞赛曲目。

  从歌者自身条件来说,这首咏叹调出自真实主义歌剧作品,而且在歌剧剧情激烈转折处。这就要求歌者自身条件是属于戏剧男高音的音色。音量要大,戏剧性要强。其次从歌曲难度来说,这首曲目音乐宽广,需要的气息支撑也是一般的抒情性咏叹调难以比拟的。这就要求歌者使用胸腹式联合呼吸法,运用好横膈膜的力量,在中低声区和高声区都做好气息的保持。力争在中声区状态不松,在高声区声音不挤。在腔体的运用上,因为剧情和角色的戏剧性,使得歌者在演唱这首作品时,不能单纯的依靠头腔或者面罩的共鸣来完成该曲目。在尽可能松弛的情况下,打开头腔的共鸣同时带上胸腔,使声音更为立体和丰满。在度过升F换声点之后的高音尽可能在保持原有声音统一性的同时,用上面罩的力量,使声音更有穿透力,在最后表现男主人公绝望的呐喊时更富有音乐形象上的表现力。

  这部歌剧作品,作为真实主义歌剧的旗帜性标杆,体现出的写实精神也影响到了先前以流畅为美的美声唱法,在演唱真实主义作品时,为了体现作品的暴力血腥的剧情内容,有时需要舍弃之前浪漫派的唯美的声乐审美观念,在演唱时混声处理中真声的部分要多一些,才能更好地凸显出戏剧的张力。

4 结语

歌剧作为一种综合性的艺术,从欧洲发源流传至今,有许多伟大的作曲家留下了许多经典的作品。我们国家现在经济飞速发展,与之相对应的是文化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各大城市兴建的剧场和剧院每天都有很多剧目上演。但是对歌剧理论的研究相对来,相对来说却还是比较薄弱的。马克思主义告诉我们,理论与实践是分不开的,中国歌剧的发展还需要更多的歌者和理论研究者共同努力。笔者身为次学科的研究生,虽然能力和阅历有限,但对歌剧的研究依然也担负着应有的责任。国内对于真实主义歌剧的研究并不多,针对马斯卡尼咏叹调研究的文章也是匮乏,笔者仅以虔诚的心,和学习的姿态,通过此篇论文的浅谈唤起更多前辈、同仁对真实主义、对马斯卡尼进行关注和研究,期望今后能让他的作品焕发出更大的艺术魅力。

  J617.2

  A

  1672-5832(2015)12-0042-01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