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考察孔乙己

时间:2023/11/9 作者: 小品文选刊 热度: 12389
一凡

  按照州府衙门委员会的安排,我们对绍兴鲁镇知名人士孔乙己同志的德能勤绩廉等各方面进行了全面考核,报告如下:

  思想解放——孔乙己同志身穿长衫,写得一笔好字,是典型的读书人。在这个“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时代,该同志本可以踱进店面隔壁的干部包间里,要酒要菜,但孔乙己同志却能够打破传统礼教,放下知识分子的架子,和那些拉车的做工的短衣帮一样站在一起喝酒,为我们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做出了表率。

  不重名利——孔乙己同志是著名的笑星,每次出场常常“引得众人都哄笑起来: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虽然该同志有着很高的人脉资源,给人们带来了许多樂趣,但他却从不收任何演出或采访费用。即使有时身上银子不够,打条欠账也不会用索取演出报酬方式来抵酒菜费用,令人称道。同时该同志从不摆名人的架子,从不戴墨镜外出,即使不小心脸上留有伤痕,也不遮遮掩掩、装模作样维护自己的所谓名人形象。

  心胸宽阔——孔乙己同志虚怀若谷,从不记恨别人不恭的话,对于他人的诽谤也是一笑了之,从未要求过精神和物质赔偿,或委托律师对簿公堂。

  不慕虚荣——孔乙己同志出身名门世家,是我们儒家老祖孔子的第68代世孙,却不炫耀出身。不像那个卖草鞋的刘皇帝,食不果腹还念念不忘自己的中山靖王之后的身份;还有梁山泊的那个耍大刀的关胜,每次阵前都要吹嘘自己是关老爷的后代,借祖先之威名显示自己。孔乙己同志即使身处危难之际也坚决不玩狐假虎威的把戏。

  诚实守信——孔乙己同志牢记其先人孔子“君子固穷”的谆谆教诲,“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正如鲁迅先生所述,在鲁镇著名的咸亨酒店,该同志“品行却比别人都好,就是从不拖欠;虽然间或没有现钱,暂时记在粉板上,但不出一月,定然还清,从粉板上拭去了孔乙己的名字。”

  乐于助人——众所周知,孔乙己同志生活并不富裕,但即使生活拮据,一碟茴香豆也要分给那些穷孩子们。正像文中所说,“他便给他们吃茴香豆,一人一颗。”就连身份低微的酒店小伙计,他也热心施教,主动把知识传授给别人。

  不拘小节 ——孔乙己同志“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为人抄书“坐不到几天,便连人和书籍纸张笔砚,一齐失踪。”由此可见一斑。不像某些官员明星,出头露面必是西装革履,油头粉面。功败垂成,则从别人身上找一大堆失败的理由。

  仗义执言——孔乙己同志心直口快,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第一个提出“窃书不能算偷”的科学理论。其“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这一理论观点已成为激励无数读书人英勇奋斗的至理名言。

  勤俭节约——孔乙己同志生活俭朴,外出开会办事从不乘轿坐车;平时生活更是粗茶淡饭,偶尔出入酒店也只是一壶酒,一碟茴香豆,远远低于“四菜一汤”的规定标准。为节约资源,身上的长衫也是十多年不曾补洗。

  不恋仕途——孔乙己同志知识渊博,满口之乎者也,是著名的文字专家,其论文《论回字的四样写法》(此前曾有人说此论文有剽窃他人成果之嫌,经认真调查,纯属子虚乌有)享誉海内外,文字委员会曾力邀其担任文字改革领导小组名誉组长一职,但该同志却视官场如粪土,婉言谢绝。

  劫富济贫——孔乙己同志不畏权贵,行侠仗义,“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敢于拿为富不仁的丁举人开刀,表现了热血男儿的江湖豪气。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孔乙己同志思想先进、有较高的觉悟和理论水平,群众基础好,可担当重任,建议破格提拔使用。

  衙门委员会官员考核组

  ×月×日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