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帝国的回忆》一书时,本人就发现了“贵人”李鸿章几个颇可玩味的生活细节。
李鸿章乘坐的邮轮抵达纽约港后,受到皇家式的接待,美国东部陆军司令卢杰将军代表总统主持了欢迎仪式,接着宾主双方开始闲聊。交谈中李鸿章突然问威尔逊将军:“你在美国很富有吗?”李鸿章是此前“清美之间举行公务会谈时”认识威尔逊的,如今老将军已退役。
这个问题显然让美国佬威尔逊显得有些困惑不解,旁边有人帮他回答:“他很富有。”李又很快地问卢杰将军:“你呢?”
将军的脸刷地一下红了,并回答说:“我不富。”
这时李鸿章李大人就讲了句大出洋相的老实话:“为什么呢?退役将军反而比现役的将军富有?”
看来,李鸿章总督大人是将“现役”与“退役”等同于中国官员的“在位”与“下台”了。“在位”有人奉承,有人进贡,自然“富有”;“下台”人走茶凉,混个温饱就该满足!
李的这句大实话自非一时说漏了嘴。这篇报道还写过一个细节:李在赴美的邮轮中惟一感兴趣的就是向旅客发问。
那么,他问些什么呢?
李对每个人都问这样三个问题,即:你是做什么的?你能挣多少?你住的地方离纽约有多远?
看来李鸿章为人确比那些嘴上不谈名利、背后蝇营狗苟的清朝官员来得坦荡、通达,几个问题明了直接,没有故作姿态。但作为一名大国的重臣,整天感兴趣的不过是“做什么”、“挣多少”,似乎又有点太“那个”了。但是回头想起报道中提到的那顿晚餐,本人倒马上理解了李大人为何念念不忘“做什么”、“挣多少”的苦衷了。
一百多年前,着装奇特、拖根长辫的清朝官员,对美国人来说自是新奇如外星人。李鸿章到纽约当天的晚餐,也被“狗仔队”搞得一清二楚:有燕窝汤、烤鸡、鱼翅和米饭,还有一杯低度的葡萄酒。
报道紧接着写了记者与李鸿章随员的几句对话。这位随员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说,李身体很好。因已七十四岁,他们都很注意李的饮食。
记者问:“你所说的适量饮食对一位清国的政治家意味着什么呢?”
这位发言人说:“是指鱼翅、燕窝、烤鸡和米饭。他每顿饭几乎都这么吃,他的生活极为简单。”
这位随员说的最后一句足以让一百多年前的中国民众气死。
我也终于明白,李鸿章要想拖根大辫子风风光光地接受洋人的欢迎,要想天天鱼翅、燕窝“极为简单”地生活,还真得时时处处牵挂自己“做什么”、“挣多少”呢。
如此说来,李鸿章倒也表里如一,自个儿内心深处念叨的东西,也变着法儿希望别人留意。只是不知那些金发碧眼的老外能否明白李总督的苦心。
(吴顺国摘自《杂文选刊》)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