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闲话官场模糊语言

时间:2023/11/9 作者: 小品文选刊 热度: 10890
现代官场上流行模糊语言,比如:“研究研究”、“第一时间”、“再说吧”、“这事儿有规定”等等,这种模棱两可、缺乏实际意义的话语,其词义扑朔迷离,仿佛是在玩太极的闪转腾挪,弄得你一头雾水,摸不着首尾。雅言之是为官者给自己留有余地的斡旋,说白了那就是一种忽悠。

  比方说“第一时间”,这话咋说都有理,常常有报道称某某领导在“第一时间”赶赴到某某现场,这“第一时间”没有谁能说明白究竟是什么时间,领导来早了可以说“提前在第一时间赶到”、来晚了就说“终于在第一时间赶到”,仿佛领导啥时候到啥时候就是“第一时间”。

  再说那句“再说吧”,你找领导请示做某件事情,领导告诉你“再说吧”,你不能得意,“再说”不等于他同意你做,当然你也不能沮丧,那也不等于你不可以做,这同“研究研究”意思差不多,就是说此时领导还没有下决心,或者说你问的不是时候。

  最著名的官场模糊语言当属南宋宰相秦桧那句“莫须有”,今天从字义上讲,也可解释为也许有,可能、兴许、大概、备不住有。“莫须有”典出《宋史·岳飞传》,岳飞被捕后,大将韩世忠不服,他质问秦桧。桧曰:飞子云与张宪书虽不明,其事体莫须有。秦桧说的意思是:岳飞儿子岳云给张宪的谋反书信,虽然找不到了,但是他们(谋反的事)也许有。

  清代学者毕沅研究后认为是宋史弄错了,应该是“必须有”。当代学术界有一些学者认为“莫须有”是“现在还没有,将来可能会有”的意思,也有学者解释成“不需要有”。

  说了半天到底“莫须有”是有还是没有啊?这就是官场模糊语言的“魅力”所在,时隔近千年依然让人糊里糊涂。

  据《梦溪笔谈》载:王安石有个叫王雾的儿子,自幼聪明过人,王雱在几岁时,家里来的客人指着同囚在一个笼子里的一獐一鹿问他:“何者为獐?何者为鹿?”小孩子果真不知。但他还是良久对曰:“鹿边者为獐,獐边者为鹿。”客人大为惊奇。让我们今人大为惊奇的是:一个乳臭未干的小毛孩子,竟然思考了“良久”说出此等模棱雷词,可见生于官宦家庭,难免要耳濡目染一些世故圆滑。

  (袁德贵摘自《城市晚报》)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