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画梦的土地(组诗)

时间:2023/11/9 作者: 阳光下的蒲公英 热度: 16267
王夫刚

  黄河入海口

  东营人不喜欢和来这里的游客谈论历史。

  东营的诗人则以黄河口的名义

  虚拟了一个诗人部落

  与外界抗衡——能够逼退大海的河流

  已经不多了——他们认为

  并非东营拥有黄河,而是

  黄河接纳了东营(谁俯瞰过黄河入海

  谁就不会对此提出异议)

  东营人不喜欢和来这里的游客

  谈论记忆,年轻的土地

  更像一个孩子对成长充满了

  无法抵挡的好奇——

  于是我们去看港口(已经跑到渤海里面)

  去看牧场(澳洲奶牛心情不错)

  去看湿地公园的芦荻

  沿着风的方向带走我们的抒情

  去看金湖银河的施工现场

  被不断提高级别的尘土

  吹得纷纷扬扬:河水还在流淌

  大海依旧不动声色

  黄河入海口处,东营人

  不喜欢谈论历史,但不影响他们创造历史。

  取景框

  几位诗人站在黄河一侧热烈地讨论着

  河流和人的关系:不到黄河心不死的

  画外音是,到了黄河

  就该死心了——摄影师插话说

  诗人可以例外,现在请大家做出

  指点江山的样子。没有一位诗人表示拒绝

  镜头面前,他们一脸严肃地

  望着远处,等待闪光灯亮起

  黄河横陈眼前,看不出流淌的样子

  而刚好飞过头顶的鸟类

  也不是著名的丹顶鹤

  载歌载舞。“人不能两次踏进

  同一条河流。”赫拉克利特的观点

  几位诗人似乎并不苟同

  但摄影师认为,没有永恒的

  道具,也没有永恒的理解

  献给道具:黄河一侧,黄河的另一侧

  几位诗人的无异表现已经说明。

  超然台,明月时有

  年轻的市长饶有兴致地建议采风团

  去超然台看一看——大家来到的这个地方

  曾是苏轼自求外放的治所

  他先赴杭州,后知密州

  (只为与弟弟离得更近一些)

  中秋节喝醉了,想起在济南工作的

  亲人,感慨在所难免——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有才的人都这样,何况兼怀的是

  另一个有才的人?(兄葺废台

  弟命名之)。年轻的市长饶有兴致地

  介绍道,苏轼之后,至元

  至明,至清,至民国

  超然台曾经有过十六次重修的

  记录,解放后的拆除与复建

  权且相互抵消,苏轼说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又云:“凡物皆有可观。”

  超然台以苏轼的名义欢迎

  诸位同行——登而四望才算不虚此行

  至于能否欢饮达旦,悉由君心。

  博兴小记

  故事的开始,是汉代的孝子卖身葬父

  眼里噙满泪水,结局却是

  天上皇帝的女儿为之日夜织缣

  偿债赎身,恩爱还家。

  槐树们有千株万株

  只有博兴县湾头村的这一株

  允许对号入座。出租车司机怀着复杂的心情

  说起董永——两个版本的

  主角,其實长着同一张

  面孔在一棵树下私定终身

  两千年了,博兴县的布衣居然比帝王

  还要有名气:这当然是真的。

  有心栽花,无意插柳

  历史的吊诡有时就隐匿在生活中。

  过杜受田故居

  帝师杜受田,我们以前对他了解不多

  今后也不需要知道得更多。

  不置田亩,不增宅产,死于赈灾任上

  也不是他的本意?(鞠躬尽瘁

  早在三国时期就被使用过了)

  车子经过滨州城北,在杜受田故居

  稍作停留——时风沙四起

  没有刮走仿古建筑上的

  青色,但几乎可以把人吹倒——

  帝师杜受田,我们以前对他了解不多

  今后也不需要知道得更多。

  旅游手册上的风景与真相无关

  相国第,宰相府,翰林居

  大户人家的寂寞也曾鲜为人知。

  “十七年情怀付与逝水。”

  咸丰皇帝扶棺恸哭,如此哀悼

  自己的老师,而我们

  也允许这样追忆:当情怀付与逝水

  晴耕雨读,世界无非一个村庄。

  刘集传奇

  刘世厚捐出了这本封面印有大胡子老头的

  小册子?(“广饶藏本”是后来的叫法)

  他已年逾八旬,风中举烛。

  他的耐心算不上文物,他的想法

  也算不上,作为一个高寿的农民

  他所展示的最大智慧就是在这本小册子上

  加盖一枚自己的名章:革命

  喜欢硝烟弥漫,平淡人生积满尘埃。

  从张葆臣到刘雨辉,到刘良才,到刘考文

  再到刘世厚——胜利者的传奇

  被清晰地勾勒出来?(未来的教育家

  翻译了一本呐喊之书,释放的

  却是徘徊在欧洲大地上火种一般的幽灵)

  刘世厚没有等到这一天——

  为早年的禁书建造一处主题纪念馆。

  他甚至不知道,这本印错书名的小册子

  这本一九二○年而非一九二一年

  就来到中国的小册子,这本住过

  地窖、粮囤、雀窝和屋顶脊瓦的

  小册子,曾经给他带来

  超出广饶县的嘉奖,而他居住的村子不但发生了

  刘集惨案,还曾有过“小莫斯科”的称谓。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