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句古语,“言为心声,书为画心”。书法艺术作品是书法家对人生的感悟、认知和修炼的结晶,是色彩斑斓、跌宕多姿的生活在心灵深处激起的艺术光辉。书法作品的笔墨运行轨迹是书法家心声的自然流露,它是表现书法家鲜明个性的艺术品,充分体现了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结合。正如孔子所说的,外在的风采和内在的品行,两者和谐统一互相映照,那才是理想的君子。我们从赏析邱丰书法作品中看到,他始终循此“根”此“道”而行。千古传统书风之脉,通贯于他各种书体之中。他的作品,点画结构、字里行间、章法气势、神韵意境,无不渗透着历代书家笔墨风骨和艺术法度,同时又融入了时代精神和情感个性。

2011年9月,邱丰被中国书法院第七届研究生班录取,他对“篆、隶、行、草”进行了系统学习。在那里,他见到了梦寐以求的全国书法名家王镛、刘正成、沃兴华、何应辉、曾翔、张羽翔等,得到了几十位书法名家的亲自指点。精力所聚,其间所下的苦功自不必说,在创作之余,为了学习传统文化,无论是孔、孟、老、庄,还是唐诗、宋词,他都苦心研读,以加强自己的文化底蕴,丰富自己多方面的学养,书法艺术得以突飞猛进。
孙过庭在《书谱》中写道,学书不效古而“任笔为体,聚墨成形;心昏拟效之方,手迷挥运之理,求其妍妙,不亦谬哉”!所以他认为循古而书“察之者尚精,拟之者贵似”。但同时他又强调“古不乖时”,就是说既要从古风而又不悖时尚,这就是继承与创新相统一。对此,历代书论家所见略同。可见,继承与创新相统一,是“真书法”之根本、之大道。邱丰的书法作品之所以能够给人以妙不可言的感受,得益于他对古代每个时期书法演变之笔墨经典的准确把握。从错落多姿、力透纸背的甲骨文到匀称和美、婉转流丽的篆书;从恢弘大气、自然天成的汉隶到规矩严谨、笔笔精到的唐楷;从风姿洒脱、张弛超逸的行书到笔走龙蛇、气脉连绵的草书,邱丰都能娴熟自如地驾驭,同时各种书体又透出自己的独特个性。

金石气,说白了,就是要在金、在石上吸取气息,就是要继承钟鼎、篆籀、汉隶、魏碑的风骨。为达到这个高度,邱丰拜在著名书法家孙伯翔先生门下,与先生同吃同卧,学其笔法、思路,专精魏碑,对魏晋南北朝石刻用功尤甚。所以读邱丰的书法作品,他那苦涩、生辣之线,那长藤如铁的质感、通神的姿质,很容易让人想到古金文的凝练、汉隶书的斑驳、章草的斩截。字里行间,有叮咚作响的金石之声。这种审美的感受,一下就融入了阳刚大气、雄强壮美之境。
邱丰的作品,主要以线造型,有时甚至将点极化为线而用。通篇看来,飘举随意、顿挫有致,均是线与线交锋的战阵,可谓挥一线而动全局。他将线发挥得淋漓尽致,是真知书法之人。书法之线,就是书法家生命之律动,是书家表达感性的最好流美形式。邱丰抓住线,并赋予线以新的生命节律。他的线“中、侧”并用,又多雄强、灵动之姿,凸显了飘举生辣之美。

清人刘熙载《艺概》中说:“笔性墨情,皆以其人之性情为本。是则理、性、情者,书之首务也。”邱丰之所以能创作出具有时代风韵的书作,是与其勤奋、颖悟、善融、率真、勇于超越的品性分不开的。邱丰为人诚恳厚道、率真朴实。他认为,书法不仅要求赋形,更要力求气韵生动,这样的作品才能给人以美的享受。他说:艺术家的责任,通过弘扬书法这门国粹,引导人不断提高艺术鉴赏水平,让更多的人喜爱这门艺术,达到陶冶、净化心灵的作用。这是他在清华美院、河北美院从事书法教学创作的深切感悟,而教学中的领悟又给他的创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艺术简历
邱 丰:男,号品魏轩,1979年出生,河南平顶山人。现供职于中国平煤神马集团一矿。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煤矿书法家协会会员。清华美院、河北美院特聘教授,孙伯翔书画馆馆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