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信合歌谣

时间:2023/11/9 作者: 清明 热度: 14317
单树新

  马井信用社早在1963年曾被评为省级先进单位,1964年被评为全国金融系统先进单位。当时的信用社主任陈广斌应邀赴山西太原出席全国先进信用社主任座谈会,创建了可资彪炳史册的辉煌。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新任信用社主任吴忠义继承光荣传统,以支持“三农”为己任,充分发挥信贷杠杆的推动作用,重点支持全乡粮食、水果、养殖、蔬菜等农业和农村经济的主导产业,发展各具特色的产业化经营实体,增强了全乡农村经济发展的后劲与活力,取得了可喜成果。近几年来,特别是1994年以来,马井信用社在吴忠义主任、王书昌副主任、杨传宝坐班主任的领导下。在自主经营自我发展的探索中,支持规范经营,实现了盈利性、流动性、安全性、社会效益性的均衡发展,为贫穷落后地区信用社的生存与发展探索了一条新路。目前马井信用社的存款已达1610万元,拥有信贷资产1110万元,累计盈余公积金40多万元,不良资产比例逐年下降。该社还创造了建社以来安全无事故的最高纪录,建社45年来从未发生被盗、被抢、被诈骗等大小案件,连续多年被评为地、县级先进单位。吴忠义主任曾两次出席地区先进工作者会议。马井信用社的干部职工深深懂得,马井信用社的辉煌是建立在马井经济振兴的基础之上,马井经济的振兴离不开马井信用社的信贷助推。

  新时期以来,吴忠义主任、王书昌副主任和坐班主任杨传宝审时度势,作出战略性抉择——将信贷支农定位转移到支持农业产业化经营上来。一是从支持大额、风险、无效、空壳型的商业、企事业转向额小面广的“三农”方面来;二是从支持农业生产的单一环节为主转向支持种养加一条龙,贸工农一体化经营的产业链条;三是从支持传统农业转向支持特色农业。几年来马井信用社通过支持推广新技术、新品种。提高科技含量和生产能力迅速形成产业优势。

  过去马井的土地是全县闻名的沙碱地,人穷志短。安贫守土,不思改变,仅黄楼行政村就有30多条光棍汉子。吴主任和信贷员王瑞兵就多次到黄楼村调查论证。针对黄楼村白茫茫的沙碱滩进行了分析,认为沙碱地含量在土壤浅层,果树的根须扎入土壤深层,可免于沙碱之害。栽果树一方面可以固沙保土,提高绿色植被覆盖面积,美化生存环境,提高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更重要的是要让贫困愚昧的黄楼村变成林茂粮丰文明先进的小康示范村。马井信用社先后贷给黄楼行政村数百万元人民币栽培千亩大梨园。从规划、创穴、育苗、栽培、灌溉、锄草、施肥、喷药、采摘、营销,马井信用社集中资金实施全方位服务。如今的黄楼村舂来梨花皑皑,夏来绿肥红瘦,秋来硕果累累,光果树一项,年人均收入二千二百多元。黄楼村的柏油大道直如弦,层楼叠阁美如画。过去黄楼村徒有虚名,全村没有一座楼房,如今的黄楼村名符其实,一座座楼房比肩排列。过去的光棍汉子早已成双配对为人父,安居乐业,一门心思发家致富。黄楼村的脱贫致富如同拨亮了一盏明灯。照亮了全乡每一个村庄,照亮了每一个农民的心。如今马并乡果树栽培已发展到几十个村庄。如夏楼、权楼、瓦房、朱集、九店、马堤口、吴马庄、吴九店、赵庄等,合计栽培苹果树8000余亩,梨树6000余亩。赵庄、吴九店等自然村还在沙滩上栽培桑叉、白柳条3000多亩。全乡养牛、养猪、养羊合计20000多头。初步实现小康的农民非常重视下一代的文化教育,每个行政村都由农民自筹资金盖起学校楼房。适龄儿童入学率达百分之九十五以上。大呼隆年代想往的共产主义“楼上楼下,电灯电话,耕地不用牛,点灯不用油”在上述行政村变成为现实。村民们为了拉运水果购买汽车30多部,机动三轮车200多部。水果远销深圳、上海、南京等地。1997年秋天,上苍渎职,疏于润泽,大半个中国都旱遍。淮北大地持续80多天干旱无雨,赤地千里,一片萧索。秋禾收割后,大地裸露着干旱的黄土。一些农民站在自己承包的土地上徒叹奈何。今年小麦播种不下去,“明年衣食将何如?”吴主任去分社检查工作途中拜访了一位老农,问道:“民谚说‘白露旱,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为什么还不播种?”老农无可奈何地摊开双手说:“祖祖辈辈都知道秋分种麦,可是,你看地裂得像孩子嘴,干得像墙头坷垃。咋种?今年秋种花钱又多,种子、化肥、农药、农机具、抗旱器材,买不起呀!俺心里躁得着火没办法。”那田父野老的一席谈。渴求资助的殷切目光鼓锤似的敲击着吴主任的心。他同情农民的苦难,他热爱农民的善良,他钦敬农民吃大苦耐大劳的韧性精神。于是,他带领马井信用社全体职工多方筹措资金发放抗旱贷款100多万元,帮助全乡农民打对口井450多眼,机井100多眼,喷灌机械户均一套。大大增强了马井农民减灾的能力。清泉润泽了干渴的黄土,也润泽了农民的心。11月中旬采访之日所到之处,只见马井乡平原秀野,绿畴如梳,美不胜收。一些农民欢欣鼓舞地说:“过去光听说信用社是当地农民自己的银行,俺还以为是笑话哩,现在俺心里算服气了。”信用社干部无论走到哪个村庄,农民都像见到客人一样,恨不得“扫花以待”,拉到果园里吃水果,拉到家里请吃饭。藉此,笔者以为全国信合事业对人类物质文明的推进以及改天换地的伟大功业,人民是不会忘记的。同样,作为每一个信合人都应当引以为荣,引为自豪

  马井乡王集村的陈兴民见到笔者时,脸上绽开灿若阳光般的微笑。他声情并茂地说:“俺以前穷得叮当响,三间土房漏着天,吃了上顿愁下顿。现在富了,多亏了信用社贷款支持,感谢信用社吴主任。”原来,陈兴民的一家几口人挤在三间土房里,粮食年年不够吃。陈对生活失去了希望,有“破罐子破摔”的想法,经常游荡街头,或赌博,或喝酒,认为今日有滔今日醉。何问来日刀割头。人类最大的贫困是不知道什么是贫困。吴主任多次对其批评教育,鼓励其勤劳致富,并贷款支持他做生意。结果使他步入了“小康”。现在陈兴民家里盖起了楼房,安上了电话。骑上了“野马”。越来越膨胀的发家致富的欲望激励他走上了“人间正道”。

  正如爱因斯坦所说:“一切方法的背后如果没有一种生气勃勃的精神,它到头来都不过是笨拙的工具。但是,如果渴望达到这个目标的念头强烈地活跃在我们心里,那么我们就不会缺少干劲寻找达到这个目标,并把它化为行动的方法。”

  十几年来,马井信用社吴主任就是凭着一腔热血,一种帮助农民改天换地的精神气质拓宽了服务领域,同时也给信用社的生存和发展注入了勃勃生机。马井信用社几位决策人认为:规模不等于盈利,盈利的增加也并不完全依赖于规模的扩张。他们始终支持自我约束,自我资金平稳,自我发展。不拆借资金放贷款,不假定库存现金放款,不发放笼子以外贷款,不以牺牲质量换取规模,做到无效益的贷款坚决不放,实行贷款投放“三服从”,即:贷款增长服从资金来源,有规模也不举债经营;固定资产贷款增长服从流动资金的配套增长,做到既保证承贷载体经营正常需要,又保证信用社资金的稳健营运;贷款规

  模的增长服从“两个效益”的提高,增量贷款以效益为尺度,在注重提高社会效益的同时,严格把握贷款条件,保证信用社内部效益。

  吴主任通晓业务、精明干练、诙谐幽默、洒脱豪放、思想锐敏、赤心耿耿,有泰山压顶不弯腰的气度。他说话干脆、办事利索、心如明镜、以诚待人、以情感人、以理服人。他身教重于言教,用自己的模范行为感召人。他虚心听取职工的意见,采纳合理化的建议,发扬民主作风鼓舞人。他信守诺言,虚怀若谷,纯朴善良,爽朗磊落,用自己的个性特色激励人。他做信合工作十几年来付出了灵性心质的代价和汗水的代价,用自己的勤劳描绘出多姿多彩丰伟壮美的信合乐章。逝水流年的岁月,春风化雨般地注入他的血脉不受命运的摆布,风风火火,处事果决。没有酸腐之气,行止中有一种独特的对于工作的自信和从容。镇党委、镇政府、镇法庭、镇工商、镇锐务,他都能转圆,为信用社拓出一片宽松和谐的经营空间。他对信用社职工,在思想政治上抓教育,在业务管理上抓优质,在“三防一保”上抓安全,在财务收支上抓节约。由于现代商业社会的一种令人无法相信的无形的趋利方式吞噬着精神,我们的时代越来越崇尚实在的物质,越来越远离精神的家园。1997年以来吴主任注重加强内控机制,强化保障措施,支持超前防范,从小处着手,以大处见效,以教育为主,运用正反典型抓防范,以孔繁森、吴天祥的模范事迹在全社广泛开展人生观价值观和法纪教育,同时,还运用本系统内反面典型进行警示教育,硬化约束机制,落实责任抓防范,把安全保障的目标实行量化考核,与业务工作同安排、同布置、同检查。与分社、储蓄所层层签订责任状和经济利益挂钩,规定对当年安全无事故的单位的负责人给予一定的奖励,对防范不力,出现案件和事故的追究责任。他把案件管理作为考核职工业绩的一个重要内容,保障目标与全员工效报酬挂钩,加大了全员防范意识,从而保持了职工队伍政治素质的纯洁。杜绝了违章违纪和大小案件的发生。

  坐班主任杨传宝是一位温文尔雅性格沉稳的年轻小伙子。他立足本职,不慕浮华,说的少,干的多,帐务管理滴水不漏。增收节支年年盈余,公积金累计40多万元,改善了信用社的办公设施和服务环境,盖起了富丽堂皇的办公楼和职工宿舍楼,购买了运钞车和电脑,有力地促进了业务的发展。信用社的生存和发展一桩桩一件件都连着这个年轻人的心。

  传宝师承其父,勤奋好学,帐务管理上精益求精。会计达标,信贷达标名列榜首,他本人在地县级赛账中多次夺魁。书行至此有必要写一写传宝的父亲杨孝成同志。现任萧县信用联社财务股长的杨孝成同志是位资深历长、知识丰富、大智若愚、才华出众、呕心沥血、敬业爱岗的老信合人。在辅导全县信用社会计业务过程中写下了洋洋洒洒几十万字的教材。他写的教材不拘泥于现成的书本知识,有新颖独到的创见,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受到全县信合人的钦敬爱戴。有其父必有其子。杨传宝担任马井信用社坐班主任后,该社存贷业务稳步发展,经营效益不断提高。但他始终认为低耗高效,从俭办社是降低经营成本。促进稳健发展的重要内容。因此,该社从点滴抓起,基础管理扎实认真,全社无帐外经营,各分社、储蓄所无小家当,切实做到经营一本帐。在费用开支上,传宝主任严格管理,支持“四个一”的办法,即:费用计划年内一次性下达到分社、储蓄所;全社开支一个标准;分管主任一支笔审批;坐班主任一个口出。传宝主任始终坚持既不通过扩大业务开支支撑业务发展,也不在业务发展效益提高后在开支上大手大脚。

  王书昌副主任从1956年退伍以来一直做信用社工作。40多年来他两袖清风不染尘,一身正气有口碑。然而世事沧桑,树欲静而风不止,20世纪50年代以后中国的政治气候风起云涌,波澜迭起。作为个体的人生之舟在波峰浪谷之间俯仰,他忠实地维护国家资金的安全,葆有一个老信合人的浩然之气。他笑傲红尘的喧嚣,不违规、不逾矩,凛然难犯。那场红色的飓风刮了十年。无日无了的政治斗争把青山秀水茫茫大地摧残得遍体鳞伤。“十年一觉扬州梦”,梦醒了,马井信用社的资金没有损失一分一厘。

  辽阔平坦的黄土地赋予王主任大地一样的襟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我养吾浩然之气”,王主任认为人生最高的奖赏是清誉,人生最大的意义是奉献,只有奉献才会保持本真生命的明朗活力。“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王主任曾经在马井信用社的发展史上写下最灿烂辉煌的扉页。

  马井信用社的成功还在于干群之间团结一心,形成合力,自我加压再创辉煌。七里庵储蓄所主任王勇为了化解金融风险起早贪黑,披星戴月,整日奔忙在贷户之间。王瑞兵离家50多里,不畏酷暑严寒,不畏风吹雨打,不畏家庭的怨气,一心扑在工作上从未迟到早退,从未因故缺席。

  就在这篇短文即将杀青的时候,中央电视台报告了全国金融工作会议闭幕的消息。但愿马井信用社以此次会议精神为动力,创造更加辉煌灿烂的明天!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