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最后一课

时间:2023/11/9 作者: 小说林 热度: 20514
李老师是路屯小学的“老民办”教师。

  我舅家就是路屯的。路屯村子不大,小学也小,学生最多时有三四个老师授课,那时李老师被称作校长。但他带两个班,教书任务量仍是最大,后来慢慢就剩他一个老师了,复式班,李老师教课照样出成绩,乡里统考成绩排序没有落后过。

  小学就在村东边路口。我小时候,有一次随母亲来舅家走亲戚,跟同路来的姨家表哥追逐打闹,一直打闹到学校院子里边,忽然眼前就耸起一座山,仰脸望去是一脸严肃的高个子,后来才知道他就是李老师。他不怒自威,压低声音道:“上课时间不得喧哗!”那声音像电视台播新闻的,把我们“镇”得一下子老实了,绷住嘴赶紧一溜儿小跑回舅家。

  李老师被他妻子戏称为“两面派”:在家里穿着旧布衫,干农活儿一把好手,挽起裤腿下田地,锄草打药,收秋种麦,样样精通。一说去学校,他必定换上熨得服服帖帖的衬衫,打着折子的裤子,穿上擦得锃亮的皮鞋,戴好玳瑁眼镜,梳好头发,全身上下规规矩矩干干净净,好像刚从城市大机关过来一样。在家里地里,满嘴方言和俗言俚语,可一到学校,他言谈举止温文尔雅,讲课交谈,都是地道的普通话。对学生他也这样严格要求。全县的中小学普通话大赛,路屯小学每一届都拿名次。那年县教育局教研室有新分配来的大学生,深入乡村来这里调研,对李老师的普通话水平佩服得五体投地,盯着李老师疑惑地问:“李老师您是——从小在北京长大的吧?”

  李老师在路屯教书,一晃二十五六年了,模样慢慢变老了,头发稀了,眉毛淡了,脸皮糙了,唯有那一口标准的普通话,依旧洪亮动听,经常穿过学校教室的后窗传到大路上。

  前年我在路屯办了个文具厂,这以后跟李老师碰头磕面次数就多了,有空我也去学校,慢慢就很熟了。路屯跟周边村子一样,村民都争着出来打工,学校学生越来越少。李老师提起来长吁短叹。这个我也有感觉,有的庄稼地荒了,村子大街小巷上,感觉越来越冷清了。有的家院长期关门闭户,开着门的也多是倚门坐着老头老太太。李老师也迂执,每次见面,不仅给你说学生走掉几个,还要细细给你介绍走掉的学生情况,他们的名字,学习成绩,还有爱好和特点。比如说到张攀同学,李老师说,他小名叫有才,我给他爹叮嘱了,是真有才呀!一点就透!那课文你讲半截他就全会了,从一年级到五年级,全乡统考就没有下来过前十名。要是能不耽搁,能一直上到高中,考大学肯定985,现在跟他爹娘去深圳了。我说过他的爹,你要是光说挣钱,不顾孩子上学,那不是捡芝麻丢西瓜,是拣芝麻丢灵芝啊!

  这天从小学经过,正好闹钟铃响,下课了。我见李老师一手揽着一个学生从学校走出来。我打招呼说,放学了李老师?李老师点点头,把两个学生送出校门,回过头苦笑着说:“就剩他俩了。可,两个也得叫有学上啊。”

  以后每当从学校路过,听得见李老师讲课,声音高低错落地从教室后窗传出来,我心里都生出一股肃穆的感觉,站定不想移步。听着他清风扑面的讲课声,能叫你杂芜烦躁的心顿时静下来。

  这次去南方谈生意好久才回,我到厂办处理了一些杂事,又休息了一会儿,就信步出门,鬼使神差就来到路屯小学的校园。我脚步轻轻的,恐怕打扰了李老师讲课。

  也许跟我自己的心绪有关系,我觉得今天李老师的声音尤其激昂,后音还带有一种悲壮感,传入我的耳膜,重重地敲打在我的心房:

  “……谁来讲讲这几个词语的意思?好,讲得很好,谁来补充?‘居然和‘竟然意思相近,都是出乎意料之外的意思,可细细比较,用法也略有差别。谁来辨析一下?说得对,在许多语境里他们可以换用的。‘竟然使用范围更广,‘居然更书面语。好,谁用‘居然造一个句子?很好。

  “同学们,上次咱学的岁寒三友,指什么呀?对,松、竹、梅,其实是很普通很常见的植物,为什么被推崇呢,是因为拿来比喻和象征人的品格高尚,意志坚強……

  “在咱们课外阅读里,还有什么以物喻人的呢?对,莲花,菊花,牡丹,杨树,柳树,蜡炬,高山,大海……说的很好!我们今天学的课文,是以花生喻人的。

  “作者围绕花生写了几件事?对的——种花生、收花生、尝花生、谈花生……谈了哪几个方面?对!归纳起来,就是要做有用的人,不能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好了!同学们,这是最后一课,你们到家要自己学呀。”

  最后一课?我被吸引着,不由自主地走进教室。李老师昂立在讲台上,背后黑板上是一行行漂亮的板书,粉笔末飘满他的肩膀,一只手还紧紧握住一个粉笔头。那方正清瘦的脸上淌着汗水,一绺头发散落下来粘在额头上,眼镜已经从鼻梁上掉下半截,透过眼镜的目光,满怀希冀地望着讲台前边。

  我顺着他的目光望去,教室里空空如也,一个学生也没有!我惊呆了,说:“李老师,您……”

  李老师喃喃自语地说:“备好的课总要讲完吧……姜大明和吴小花也走了!”

  我说:“咱小学没学生了?”

  李老师转过头来对我说:“他们的爹妈,打工都在大城市,他们的孩子去了,不会辍学吧?”

  我犹豫了一下,说:“不会的。”

  李老师说:“你说的对!他们的爹娘都知道,不上学是不会有出息的!”

  作者简介:范子平,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河南省小小说学会副会长,出版有《上大学去》《欧文的试验》《故乡的沙路》等,获第六届小小说金麻雀奖。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