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小说的心灵空间(创作谈)

时间:2023/11/9 作者: 小说林 热度: 15543
刘东衢

  新城是我写作上的地理位置,让我凝视它时,有动力和能量。那么就有另外一座新城,两者颇为相似,或者完全迥异,它有时候是个人,有时像个动物,随意任性,雨天又很温顺,人活着死着都无所谓,不公与苦难也都能承受,意外、惊喜、爱与恨、神与鬼,等等,都能接受并妥当处置。

  因为只能如此。

  人只能坦然地生活,不论如何,不管情形——接受、并寻找一点儿意义。

  没谈过一次恋爱,性爱却万般丰富;视金钱如粪土,私吞的钱财却以吨计;臀胸俱无的女人风情万种,引情无数,而妖娆和妩媚只能待字闺中,以猎奇度日;信誓旦旦同时撒谎无敌,高谈阔论走遍千山万水在小区里看到一只兔子都害怕,但是卧室里饲养着一只印尼蜥蜴……

  这并非传奇聊斋,也非魔幻和异化,这是我和我的新城同时看到的新城。

  有一年,我住在新城的道北货场附近,有块稻田,越过它是一汪水塘,塘外绵延着东西铁路,另一条岔道上终年停放着一节空荡荡的车厢,轮子生锈,簇拥着芦苇的繁密白花。有一只大黑鸟,常常匿迹其中,我见过它像披着一件僧衣似的在无色的空气中爬升滑翔,最后落下来的时候,地面成了机场,我在陪女儿放一只黑色的大风筝。风筝断下来时,女儿问,爸爸,火车为什么不走了?

  新城同时也看到了那一节孤独的车厢。

  某天晚上,我和妻子陪两岁半的女儿在广场散步,遇见一只小黑狗,狗鼻子的部位发白,天生的一块白。女儿说,妈妈,奶牛。

  女儿很认真地告诉我们,那就是奶牛。

  如果奶牛在身边,我们告诉她,看,奶牛啊。

  她同意我们的看法,同时也认同那只黑狗似的奶牛。

  似与不似,真与不真,实与不实,仅仅只是“像”罢了。不可否认,是我们从一出生所见的真实,是我们在狭小的人世时空里所认知的一切,包括那些记录在册的所谓历史、真理、教义——束缚了自由的心灵和行识,变得“异化”。

  然而,如果世界不以物质的方式呈现给我们,让我们去猜想,那又是以什么呢?

  在货场,人员流动量大,四面八方,的确有过骆驼。不过,它不是用来载货的,而是杀肉吃。还有马。精明的商人冒充牛肉,卖到各个饭馆里。如果你跟老板交情不错,他会告诉你,这是进口牛肉。如果是个女老板,而且对你有点儿意思,会告诉你,这是马肉。只有她为你铺过床单,才会告诉你,那是骆驼肉。

  因为平原地区的人,对沙漠相当陌生。这种陌生会传染到动物身上。

  那些平原地区的私营业主,大小不一的老板,其内心的风景与沙漠无异。客户、竞争、税收、欠款、设备、人员工资等,做成一笔单子等于没做,不做又等于死,只有去做,以维持起码的开销。像《我是一匹骆驼》这篇小说里的江苏淮,女儿有点儿智障自闭,情况更加糟糕。

  暖色的是,他有一个知疼善爱的好妻子,早年的经营让自己有一些存余,如果再添一个好女婿,则万事大吉。

  骆驼一到货场就变成了餐桌上的牛肉,那么他这头骆驼,最终,也是下一代餐桌上的肉。说实话,这个比方打得有点儿残忍,不过它起码引申出两点:

  一、意义是某个时段的产物。如果时段仅限于几天、几月、几年,骆驼本身的意味并不直观,如果放在一生的时段里,或者说把江苏淮的一生除一除,那意义就很明显了。他从人向骆驼的变,一点儿都不做作,反而相当真实。

  二、小说的生计问题。他(她)以什么为生?谁养活谁?雇主和佣人的主次关系,利益分配。那么接下来的潜台词是,人生来是为了什么。

  直至行文结束,我依然对林冬子保持必要的警惕。

  他绝对不傻,若论生意上的精明,比江苏淮差一些。江苏淮么,他曾经为女儿介绍过一个乡下小伙子,婚后逃跑了。那么在小说里的这一次,江苏淮深信不疑,认为找对了人。最后,我发现在新生代力量面前,江苏淮这一代私营主所标榜、履行的教义成了一场闹剧,林冬子是个游戏者,似乎在追求生计之外的东西,或者说他只把打工看作一种日常游戏罢了。

  这也正是苏北平原工商业的一方风景,有许许多多的年轻人,并不把生计当一回事,反正有骆驼肉吃(有家业继承),如果不追求奢侈和华丽,活得挺滋润的。拿那个乡下小伙子来说,什么责任义务的,根本无视这一套。

  也就是说,原先的道德约束不存在了,究其所为,也不因觊觎钱财。好比点了盘菜,钱付过,不吃了。花钱买的,合情合理。不想吃了,也合情合理。饭店拿去继续卖,谈不上浪费。这盘菜很普通,也不是摆阔炫富。

  有点神经病吧。但是人混得一点儿也不比你差。就这样。

  在我书写的新城里,有的人相识很奇妙。打电话打错了,深更半夜的,第二天竟然成了一对情侣。一年后产下一个女婴,但婚没有结。婚虽然不结,因为有下一代了,总得在一起过日子。这日子过不到三个月,那女人突然消失,再无下落。

  这女人也不要什么钱财,而这家也非富户。

  听说,这女人仍在新城,每到深更半夜,就打电话。

  如果你来新城,兴许会接到这样的电话。绝对不是骚扰诈骗,是很真诚的心灵倾诉。相信我,你也会动心的。endprint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