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 雨
好吧。就这么下,直到把大地下死也许正配得上,谁在这座城市的伤心
你的生活算是无忧无虞,听:幕布上的混奏
密实而暴虐,小小群体,发动季候的怨忿
雨的气息调暗你。谁将经历变故,置身
等待启阅的章节。一种流质,令人惊异
刷新窗外边界:阅读的心脏在虚空里搏动
像一颗莓果,撞击着不合身的外衣
唯有沉静微不足道:仿佛用于展示成熟
带来的习惯,却不为了什么所指。
共同生活
他们都是合唱团中一员第一次的演出并不生动
他不懂提琴;初上手时像在斫木
专心专意为她流汗。“而我要的是雕刻,”
她说,“伤痕不是花纹。”
新成员入队后,排演进行得更为恳切
当他们击打得更厉害时,那个孩子的沉默
令人恼怒。
一种罢工好像在传染。某天下班后
他想拒绝所有的听觉。而她
变换着笑声,逗他,试图把蹩脚的乐章
奏下去。(“听众是谁?”)
她起身去拨弄橱内的炉火
感到体内搅动着的红蛇
重新发出响音。
“路边冻死的麻雀,我今早曾路过,”他说。
他注视着窗外,一只陌生的鸟
摇动着黑枝。它摇动着,得有一会儿了
似乎这节奏不曾使它厌倦过
花 瓶
真的,他们那样狎弄你。私人财产收集怪癖;尤其是画匠
见他不耐烦地移开视线,呵斥着“别动”
报价催发,暗室又积灰
永恒之美如真理,不居流动。攫夺的手
它们摩挲并知晓你:一件昂贵但便利的东西
有时你这样躺在谁的橱中。窗外,藏家的大脑
坠入幻梦:流沙、花枝、柳叶腰,总是盈盈一握的
或许足够娴静,让那空壳,跌宕他全部的满足
你怜悯樽内的过客。拼命绽放
如哀求。她们对你倾诉,怨声连绵
扭结着经络,“拿什么对抗时节,我们的出路……”
第二天,体中又迁移进新的美丽。你思忖过
长存的哲学,寂静的哲学。虽然从未有人
叩击并谛听,回声的言说
她曾经投身所有的火焰。游走
在舌与舌的隙间。当她端庄的面具滑落。
他们占据她。而她也始终紧攥着爆裂的可能。
大 雪
像封缄至年端的信,一夜间才匆匆递出那至高的沉默,分发着具体而微的祝福
车辙和暖光都有了形状。这些低头赶路
的人,窄步如甲虫。一根噤声的发丝
在风中,低低地飞舞。两个集市上的人,
搓着手,交流涣散的烟雾。无名无迹的
又被覆盖的……重新学习忘怀的必要,看
日子在缎被中越陷越深。这一天,他和她
走出屋外,也成为素布中的两个针头,
渐织渐密,任凭信号打湿自己。
欲 望
那个礁石样貌的老头,一上午,阳光从他的肩胛绕到了头顶
小舢板上,他搓着麻绳
劳作秘密得如同额头的盐粒,在手中
一缕缕结晶。鲜剑麻汁带来瘙痒
他搓着,红而肿的手掌
保证这交糅在反复的胀热中,越延越长。
海鸥盘旋在码头,有闲阶级般踱步,从产业的掌缝
啄回筛下的残羹。
游客把半截热狗扔在地上。
远处的孩子奔向沙堡,捧着
那些因过度而从缝隙处流逝的事物
没有人曾经在意。
他被孩子的笑声吸引,从街角咖啡桌前
望过去:海浪线如此冗长,向他重复来意,如此
疲惫地,当他调整了个姿势
将屁股从凳上的汗渍挪开,再一次
把眼神安插进当下。面包在变冷
一只苍蝇飞过来,停在上面。
麻木的情话,在海风吹来时,再一次
变得干燥。他抱怨突袭式的约会,打断
那在揉搓下,不断蔓延的欲望。
对面的女人把菜汤溅在领口
关于天气的话题……还要继续下去?
钢琴师,抬起头,第一次环顾了四周,稳定而平和
结束一上午的收入。当最后的sol键按出
踩下踏板。保证它在空气中宕开,流通
像期待中的那样。
短评SHIPING通常我们说写一首诗的常规目标是构筑平面,在平面的形成过程中,引入大量的色彩与形体都是不足为道的;然而张雪萌的诗摈弃了僵硬的平面写作,将字词句的排列引入到无穷的深邃的运动之中,想象立体的诗意在一张稿件上复活(也可以说是新生)的景象。我用两个字形容这种运动:舞台。
“(“听众是谁?”)/她起身去拨弄橱内的炉火/感到体内搅动着的红蛇/重新发出响音。”搭建舞台首先需要写作技巧的成熟,在情景的辨认中诞生无限的激情——是的,以一种激情来挖苦自己所痛恨的事物,向来是张雪萌写诗的诀窍之一。而她创造出这样小小的舞台,无异于在自己与世界的间隙中深耕,她的精神依托在巧妙的布局、对比与感叹之内,用以抗衡自己反对的一切东西。也许这么说在普遍价值上比较霸道,但是文字的通路本是逼仄的,她必须这样与沉默对抗。不过,张雪萌的语言在大胆精巧的同时,也保持着足够的谦卑,将修辞与诗意拿捏得格外平衡,这种平衡尤其体现在其诗中主体轻松的表演上,常常以一种生活的形象吐露出让人不可置信的力量。
“对面的女人把菜汤溅在领口/关于天气的话题……还要继续下去?”当真是于轻巧处的惊雷,在我所认知的同龄写作者里面,能够做到轻重随意的朋辈少之又少。张雪萌诗歌的力量有种纯粹的挺拔,像清脆的雷声一样剔除着生活和周遭目光给自己附加的标签,这种力量不是任何写作都能带来的,也不是任何生活都能具有的。毫无疑问,她已经向语言的理想国预定了属于自己的浆果。
——黑辞(诗人)
读张雪萌的诗歌时,我眼前浮现的她,俨然是一位女高音歌唱家,一边唱着典雅的歌剧,一边徐徐踏上白色大理石台阶,每个音符都是莫兰迪色的,初听虽觉得寡淡,但一旦进入她歌唱的场景,便觉得婉转悦耳。如果说《尤利西斯》中的布鲁姆,因仁爱世人,流露出对世俗世界人与物的悲悯,她则是默认了存在的合理性,抓住了瞬间闪动的神性入诗。在这组诗里她更为俭省和节制,语调也更为静默,如同一段空镜中上帝的旁白,《急雨》是如此的,《大雪》亦是如此,在雪地上写透明的字,重新排布灰烬让它们成为新的符号。不过有些诗显得不那么过瘾,显得有些头重脚轻,意指还可以丰富些。
张雪萌借用纯美的象征,把一切权力与渴望的暗影淡化,登高不再为遣悲怀,而是为倦怠而不笃定的爱拾级而上。《共同生活》试图以诗歌塑造出“美的理念世界”,这之中蕴含着对于现实的提纯,即抽出事物普遍存在的美的意义,重新组织一个意义空间。《共同生活》营造了一个爱的空间,它代表着合作,而这种合作可能是合唱、劳动与生活,在爱的概念下,下辖了许多行动。
——陈陈相因(诗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