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我一直认为乡村教育并不比城市教育差点什么。因为在我看来乡村的孩子有其独到的优势,比如说更能吃苦,更能逆流而上……因为大多数家庭贫困,往往其孩子更有责任感,是谓“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而且,我一贯认为一个人的成才与否决定于他的品质好坏,而乡村这片净土相对而言更能培养孩子们的优秀品质。在我们上中学时地,乡村中学的升学率远远高于县城中学就是很好的例证;青海省某国家级贫困县每年考上清华北大的学生人数远远高于其它地方也是明证。所以,看到一些家长动不动就把自己的孩子送到县城里去就读的行为,我总是不以为然,总觉得没有必要。更何况,以我自身的经历而言,我一直认为“没有受苦的教育是残缺的教育”这话是绝对的真理。
然而,此一时,彼一时,作为一名已有十多年教龄的乡村教师的我现在只能改口了。铁的事实告诉我乡村教育比城市教育差远了,很远很远。无论是从升学率来看还是从各方面学生的能力来看,乡下孩子都差了很多,有些甚至于根本无法相提并论。说实在话,我真的无法想象现在的孩子怎么都成这样了。
回想也就还在1999年时,我每次进行语文考试,班上学生的成绩平均分一般是在70分左右;而现在,也就几年的时间,好像是从2002年开始,身为语文教师的我就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尴尬——我已经无法进行一次中规中矩的考试了,因为学生的成绩太差了,差得离普,差得“惨不忍睹”。面对学生的如此状况,我只能是在每次考试前非常“大度”地对学生们说你们成绩好的学生一定要独立完成,成绩“稍微”差一点的学生如果实在没办法动笔的话还是可以翻书的!即使这样,还是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成绩低得可怜,因为他们根本就不知道从何处去翻书找答案。我真的不知道“素质教育”的口号是谁提出来的,是谁说学生可以不要考试,不要排队,只要老师凭印象给一个“优良中可”的。一个学期结束了,没有了可以看得见的成绩用以作比较,谁还会动?谁都知道,只有竞争才能具有活力,没有了竞争,学生还会“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吗?没有了竞争,老师们还会“辛勤浇灌”吗?那些坐在办公室,吹着空调,用电脑给中国教育的未来设计蓝图的教育专家们肯定是不会相信我们九年级的学生连本应在五年级时就应掌握的扩句缩句练习都不知道如何下笔的现状的;也肯定是不会相信一个九年级班的学生居然没有一人知道中国历史的第一次农民起义领袖是谁的事实的;当然也不会相信一个九年级班上居然没有一人听说过“徐向前”这一名字的事实了。
当然,也许有人会说,成绩说明不了问题,常识也说明不了问题,学生的品质才是教育的关键。可是,我们的学生又是怎样的品质呢?他们会有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吗?看看那些整天沉迷网巴的学生吧;看看那些河坝上用五十、百元大钞豪赌的学生吧;也看看那些上课焉头耷脑只要下课就精神百倍放声怪叫的学生们吧……他们会是虽然成绩“不怎么样”但有一颗积极进取的心吗?对此,我是持比较悲观的态度的。
乡村教育都成这个样子了,乡下的孩子都成这样了,怪谁?
首先,从“养不教,父之过”的角度来说,父母肯定要负责任了。尤其是乡下的孩子们,父母们的责任好像就是把他们生下来就不用管了。一般,孩子周岁左右父母双双就出去打工了,孩子则被丢给了他们的爷爷奶奶们。“养”且“教”的责任自然而然就落到了他们的爷爷奶奶身上了。谁都知道这种隔代教育的弊病,更何况,在如今农村的这些爷爷奶奶们都是怎样的文化水准,他们除了能给他们的孙子辈们吃饱穿暖外还能干些什么。正如我的一个姨外婆所说,她的外孙女如今已经是初中毕业了,这十多年来就一直由她这个外婆带着,爸爸妈妈从孩子三岁起就到那遥远的广东养鸽子去了,且合同一签就是十八年。一年到尾仅仅只是暑假把孩子接去住上个把月。她一个双眼“抹黑”大字不识一个的老婆婆能对孩子的教育做些什么呢?而这样的“留守儿童”绝对不是个别的,一般要占到一半左右的比例。我很记得一句话是“成功并不难,养成好习惯就可以了”。试问家庭教育为一片空白的这些留守儿童们怎么能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他们从一开始就已经落后了城里孩子很远很远,他们凭什么去和人家竞争?
其次,“教不严,师之惰。”从老师的角度来说,乡村教育退到这个地步,老师勿庸置疑
肯定是有问题了。在这个一切向“钱”看的社会潮流中,教师当然不可能不食人间烟火,当然也不无例外地被卷了进去。稍微优秀一点的教师只要有一点点的关系背景就都是迫不及待地往城市里去了。面对城乡教师收入的巨大差别,留下来的这些乡村教师们即使是有能力教好学生也都是懒心懒意的了。什么教师的责任感,什么“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在金钱的面前是那样的苍白无力,他们面对这些个各科成绩大都为“买码”数字的“留守儿童”们多的是怨天尤人,多的是消极怠工。而且,面对乡村教师收入的低下,我们的负责教育的领导们不但不是积极地想办法来解决问题,而是成立了一个什么“核算中心”,将乡村中学的所有收入——包括商店、食堂、住学生等等一切收入统统收入襄中,说什么“任何学校都不能给教师不能发一分钱福利,所有收入只能用作办公费用”。于是便有了“一线教师穷得响叮当,领导干部天天住宾馆”的教育界的怪现象。是啊,谁叫你给他们那么多的办公费用,他们不天天住宾馆花得完吗?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一线教师们谁还会舍命去“冲锋陷阵”。在如今一个小工都早已是五十到七十元的工价的行情下,我们的教师们却还固守着“一千元”左右的月薪,真是可怜啊!
再次,是这个社会大环境让我们这些乡村教师们不敢“严”。
以我的读书经历来看,我很认同“老徐”说过的“没有受苦的教育是残缺的教育”,以及“教育的最高形式是惩戒”的观点。而我们目前的教育法规明令规定教师不得对学生有任何的“惩戒”方式,甚至是象征性的罚站也不行。于是,学生可以明目张胆地在校园里当着老师的面吸烟;学生可以在课堂上公开辱骂老师,而老师只能对他束手无策干生气;晨读时老师因实在看不过某学生不读书的态度伸手象征性的扫了学生的后脑勺一下,学生可以马上在下课的第一时间就向同学借一块钱拔通教育局的举报电话,让这位老师马上写出书面检查,向领导深刻检讨自己的过错。
不仅是教育法规不让我们教师“严”,家长们无须我们这些教师“严”。
学校学生处的老师打电话叫来学生的家长,告诉其孩子在学校有吸烟,打牌赌博等严重不良行为。孰料其家长竟然反问老师口出此言是否掌握了真凭实据,证据是否确凿;其一同前来的学生的舅舅还没说上三句话就是指着该老师的鼻子威胁说是哪天要将他揍一顿。好像是老师的如此做法实在不该出还是小小年纪的学生的丑。
“啧……”实在不应该!狗拿耗子,多管闲事!这样的老师当然该打!
……
我觉得没有必要再写下去了!
我只想知道谁“会”来拯救乡村教育?谁“能”拯救乡村教育?
写于2007年4月5日
然而,此一时,彼一时,作为一名已有十多年教龄的乡村教师的我现在只能改口了。铁的事实告诉我乡村教育比城市教育差远了,很远很远。无论是从升学率来看还是从各方面学生的能力来看,乡下孩子都差了很多,有些甚至于根本无法相提并论。说实在话,我真的无法想象现在的孩子怎么都成这样了。
回想也就还在1999年时,我每次进行语文考试,班上学生的成绩平均分一般是在70分左右;而现在,也就几年的时间,好像是从2002年开始,身为语文教师的我就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尴尬——我已经无法进行一次中规中矩的考试了,因为学生的成绩太差了,差得离普,差得“惨不忍睹”。面对学生的如此状况,我只能是在每次考试前非常“大度”地对学生们说你们成绩好的学生一定要独立完成,成绩“稍微”差一点的学生如果实在没办法动笔的话还是可以翻书的!即使这样,还是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成绩低得可怜,因为他们根本就不知道从何处去翻书找答案。我真的不知道“素质教育”的口号是谁提出来的,是谁说学生可以不要考试,不要排队,只要老师凭印象给一个“优良中可”的。一个学期结束了,没有了可以看得见的成绩用以作比较,谁还会动?谁都知道,只有竞争才能具有活力,没有了竞争,学生还会“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吗?没有了竞争,老师们还会“辛勤浇灌”吗?那些坐在办公室,吹着空调,用电脑给中国教育的未来设计蓝图的教育专家们肯定是不会相信我们九年级的学生连本应在五年级时就应掌握的扩句缩句练习都不知道如何下笔的现状的;也肯定是不会相信一个九年级班的学生居然没有一人知道中国历史的第一次农民起义领袖是谁的事实的;当然也不会相信一个九年级班上居然没有一人听说过“徐向前”这一名字的事实了。
当然,也许有人会说,成绩说明不了问题,常识也说明不了问题,学生的品质才是教育的关键。可是,我们的学生又是怎样的品质呢?他们会有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吗?看看那些整天沉迷网巴的学生吧;看看那些河坝上用五十、百元大钞豪赌的学生吧;也看看那些上课焉头耷脑只要下课就精神百倍放声怪叫的学生们吧……他们会是虽然成绩“不怎么样”但有一颗积极进取的心吗?对此,我是持比较悲观的态度的。
乡村教育都成这个样子了,乡下的孩子都成这样了,怪谁?
首先,从“养不教,父之过”的角度来说,父母肯定要负责任了。尤其是乡下的孩子们,父母们的责任好像就是把他们生下来就不用管了。一般,孩子周岁左右父母双双就出去打工了,孩子则被丢给了他们的爷爷奶奶们。“养”且“教”的责任自然而然就落到了他们的爷爷奶奶身上了。谁都知道这种隔代教育的弊病,更何况,在如今农村的这些爷爷奶奶们都是怎样的文化水准,他们除了能给他们的孙子辈们吃饱穿暖外还能干些什么。正如我的一个姨外婆所说,她的外孙女如今已经是初中毕业了,这十多年来就一直由她这个外婆带着,爸爸妈妈从孩子三岁起就到那遥远的广东养鸽子去了,且合同一签就是十八年。一年到尾仅仅只是暑假把孩子接去住上个把月。她一个双眼“抹黑”大字不识一个的老婆婆能对孩子的教育做些什么呢?而这样的“留守儿童”绝对不是个别的,一般要占到一半左右的比例。我很记得一句话是“成功并不难,养成好习惯就可以了”。试问家庭教育为一片空白的这些留守儿童们怎么能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他们从一开始就已经落后了城里孩子很远很远,他们凭什么去和人家竞争?
其次,“教不严,师之惰。”从老师的角度来说,乡村教育退到这个地步,老师勿庸置疑
肯定是有问题了。在这个一切向“钱”看的社会潮流中,教师当然不可能不食人间烟火,当然也不无例外地被卷了进去。稍微优秀一点的教师只要有一点点的关系背景就都是迫不及待地往城市里去了。面对城乡教师收入的巨大差别,留下来的这些乡村教师们即使是有能力教好学生也都是懒心懒意的了。什么教师的责任感,什么“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在金钱的面前是那样的苍白无力,他们面对这些个各科成绩大都为“买码”数字的“留守儿童”们多的是怨天尤人,多的是消极怠工。而且,面对乡村教师收入的低下,我们的负责教育的领导们不但不是积极地想办法来解决问题,而是成立了一个什么“核算中心”,将乡村中学的所有收入——包括商店、食堂、住学生等等一切收入统统收入襄中,说什么“任何学校都不能给教师不能发一分钱福利,所有收入只能用作办公费用”。于是便有了“一线教师穷得响叮当,领导干部天天住宾馆”的教育界的怪现象。是啊,谁叫你给他们那么多的办公费用,他们不天天住宾馆花得完吗?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一线教师们谁还会舍命去“冲锋陷阵”。在如今一个小工都早已是五十到七十元的工价的行情下,我们的教师们却还固守着“一千元”左右的月薪,真是可怜啊!
再次,是这个社会大环境让我们这些乡村教师们不敢“严”。
以我的读书经历来看,我很认同“老徐”说过的“没有受苦的教育是残缺的教育”,以及“教育的最高形式是惩戒”的观点。而我们目前的教育法规明令规定教师不得对学生有任何的“惩戒”方式,甚至是象征性的罚站也不行。于是,学生可以明目张胆地在校园里当着老师的面吸烟;学生可以在课堂上公开辱骂老师,而老师只能对他束手无策干生气;晨读时老师因实在看不过某学生不读书的态度伸手象征性的扫了学生的后脑勺一下,学生可以马上在下课的第一时间就向同学借一块钱拔通教育局的举报电话,让这位老师马上写出书面检查,向领导深刻检讨自己的过错。
不仅是教育法规不让我们教师“严”,家长们无须我们这些教师“严”。
学校学生处的老师打电话叫来学生的家长,告诉其孩子在学校有吸烟,打牌赌博等严重不良行为。孰料其家长竟然反问老师口出此言是否掌握了真凭实据,证据是否确凿;其一同前来的学生的舅舅还没说上三句话就是指着该老师的鼻子威胁说是哪天要将他揍一顿。好像是老师的如此做法实在不该出还是小小年纪的学生的丑。
“啧……”实在不应该!狗拿耗子,多管闲事!这样的老师当然该打!
……
我觉得没有必要再写下去了!
我只想知道谁“会”来拯救乡村教育?谁“能”拯救乡村教育?
写于2007年4月5日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