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鹦鹉”们对中国有什么样的狼子野心?
一、漏洞百出的“不救论”
曾经一巴掌将中国股市推倒到998点的“经济学家”许小年博士,在过去两年多的牛市中,看着飘红的K线,郁郁寡欢,一言不发;等到去年底特别是今年以来,中国“牛”轰然倒地的时候,许先生陡然充血亢奋起来,挥毫泼墨,奋笔疾书,从竞争啦、通涨啦方方面面,旧业重操,老调“重来”。3月中旬,股指两周暴跌700点,从4500俯冲到3800点附近,此时市场阴风怒号,樯倾楫摧,刘纪鹏、叶檀等“土博士”杜鹃啼血,面折廷争,希冀能天降甘霖,脱民于水火,市场因此进退失据,犹豫彷徨。许小年勃然大怒:“救市?救什么市?我们的金融体系出了大问题吗?经济要进入萧条了吗?”不准救!3月21日下午2点多钟,许小年将这篇《没有危机何谈救市》的重磅*弹,甩到战战兢兢的市场中,第二天轰然爆响,这天股市里豕突狼奔,各路人马夺路狂逃,股指惨然摔掉170点,大跌4.5%!
其实许先生的意思并非不救市,而是没有到时候。到什么时候才能救或者才应该救呢?一是金融系统出了大问题,二是经济进入萧条。金融系统出大问题是什么意思?也就是许先生供职的中国国际金融公司这样的大金融资本赚不到钱了或者要破产了的时候,这时国家还是要救的;或者经济进入萧条了,主要特征就是大小企业生产的东西卖不出去了,这时国家也是要救的,否则,天塌下来干国家屁事!许先生的话说的很明白,国家只有服务于金融资本家和产业资本家的义务,一亿多股民基民、涉及三、四亿百姓财产的死活,与国家无关!
但是即使为了维护金融资本或者产业资本的利益,国家难道就不应该救市吗?游学四海、贵为教授的许先生不是心安里得地享受着“经济学家”的桂冠吗?经济学家就不能是外科郎中:经济学家要分析目前的经济现状,预防未来的经济危机,否则你“家”什么“家”啊?目前,股市有一亿多百姓参与者,基本代表了这个社会最有消费能力的中产阶级,股市严重下跌,他们的财富严重缩水,他们的消费能力严重受损,消费预期也急剧下降。有人说,不是正好抑制当前的通货膨胀嘛?错!目前的物价上涨绝对不是国内购买力过剩而生产供应不足引起的,明眼人都知道,是国际大资本操纵原油、铁矿石甚至农产品价格带来的“输入型通货膨胀”,收缩中国人的消费能力,并不能消除这种膨胀的根源。而我们7年来经济一直高速增长,其中6年投资增长是超过消费增长的,也就是说生产能力一直是扩大的,如果消费能力下降,那么在不久的将来,工厂卖不出东西,还不上银行贷款;失业人口增加,还不上银行房贷;证券营业部门庭冷落,券商倒闭……金融体系也不稳定了,经济也萧条了,难道非要到这一天到来才开始救吗?那么我们还要经济学家干什么?难道经济学家象外科郎中一样,等腿子断了才打石膏吗?
自然,《没有危机,何谈救市》,“救”的意思本来就是对“对危难者脱困提供的援助”,假如有一方有危难了,而许博士大声疾呼“不救”,道德的面纱就脱落了。这里,博士就真正展开了博士的水平,先将议题象魔术一样转换到“金融系统没有出大问题”和“经济没有萧条“上去,把股市问题偷偷到了背后,然后才说“不救”二字,但是其本质还是让中国股市“自由落体”,越跌越快活!让人民欢呼雀跃的的核心和精华,就是科学发展观的“以人为本”,其中说要“尊重人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走共同富裕道路”。当人民实实在在的财富在缩水,在许先生眼中这不是危机;崩溃的指数后有人**、有人晕厥不起、有几百个人集体失声痛哭、有上亿个家庭惊恐万状、忧愁困苦,这也不是危机,在许博士心目中,只要在办公桌上摆着企业的盈利报表,墙上挂上红彤彤翘起的GDP,那么就是歌舞升平的太平盛世!我们不禁要问,这样的经济增长与我们何干?难道我们只要听到报告上一串串不知真假的数字,然后就拍巴掌欢呼、就兴高采烈地摇旗呐喊捧场吗?
为什么不应该救市呢?许博士说,要“走出政策市窠臼”,“政策市窠臼”长得什么样子呢?。“市场低迷时,想方设法提升人气,发社论,谈远景,注资金,发基金,降印花税;市场高涨时,就想方设法警示风险,加印花税,大融资,调控基金仓位,打击违规”,但是,奇怪的是,在“市场高涨时”,管理层“警示风险、加印花税、大融资、调控基金仓位、打击违规”时,从来未见许博士说过一句抗议、发过一声呼吁,照道理说,那个时候“我们的金融体系出了大问题吗?经济要进入萧条了吗?”,也没有啊,但是许博士就以赞赏的或许是鼓励的目光看着管理层一棒棒凌空劈下,绝对不说一句“砸什么砸,不许砸”之类的话的,所以,在许博士的心目中,股市向上走,老百姓赚钱了,就是“窠臼”,而股市向下走,哪怕老百姓头破血流、倾家荡产,是绝对不“窠臼”的!
而面对“舆论和股民的压力”,怎么办呢?“管理层不需要有强烈的指数情结,别把股票当成了选票”,所以,管理层放心回家睡觉搓麻将吧,股指跌到一百点也不用紧张,千万不可以有“指数情结”啊!为什么呢?在1月16日许博士的另外一篇高论《经济学家都将永远是斯密的孩子》中给出了答案,“不比市场聪明”,所以“应该让市场独立的交易主体自主去交易”。然而,管理层不可以有“强烈的指数情结”,许博士却可以有“强烈的指数情结”;同时,“不比市场聪明”,但是许博士却比市场聪明太多了。在《没有危机何谈救市》中,许博士谆谆教诲说,“假设中国经济的长期可持续增长率是10%,再假定上市公司是中国经济的精华,盈利增长可以高于GDP的增长,比如说每年15%到20%,股市合理市盈率就应该在20倍以下”,刚才不是还说是“斯密的孩子”永远听市场话的吗?怎么一转脸就将“独立的交易主体的自主性”立刻取消了?张三认为21倍就不合理,李四认为42倍也不合理,想合理只有到“许家老铺”批发出专利专营的“20倍以下”来,才发给你“合理”的通行证!实在霸道得可以啊!
难道20倍就一定合理吗?众所周知,经济学其实是一门经验科学,是不完全社会现象的归纳总结,任何经济学者,哪怕象许博士一样“家”得不行的人,都没有板起面孔训人的资格。举个例子吧,今天这里“轰隆”一声明天那里“呼啦”一下的伊拉克,有一个5倍市盈率的酱油厂,博士敢买这个股票吗?而美国有一个企业未来象微软一样有前途,但是是300倍的市盈率,博士想买吗?美国一个总统说,经济就是信心;股市里常说,买股票是买未来的希望。作为高速发展中的国家的国民,林毅夫说2030年中国经济总量上超过美国,王建说2020年A股市值将达650万亿元,而事实上,苏宁四年增长40多倍,万科十几年增长了200多倍,这么广阔的空间里,如此诱人的美景中,中国股民对中国经济的信心却只能在20倍以下,对中国企业也只能有20倍以下的希望!假若这些交易“主体”胆敢违逆?我“许家铺子”可以立刻发出“不救”的指令,让你们的信心立马“缩水”,让你们的希望即刻“腰斩”!
也许“许家铺子”是真心诚意为了中国经济和中国股民好,才不远万里舶来这么个宝贝,就象王明先生当年诚心诚意从莫斯科带回来的“布尔什维克化”和李德先生从柏林诚心诚意送过来的“堡垒战术”一样,但是为什么我们QDII出去在“成熟的市场里”买那些“大多数都是十几倍市盈率”的股票,一个个都鼻青脸肿地跑回来,而那些QFII到中国来买这些“价格脱离了基本面的支持”的股票都喜气洋洋地回家过年呢?更令人疑惑不解的是,为什么那些金发碧眼的家伙缠着国家头儿,死皮赖脸地要QFII呢?自己国家的股票市盈率又低,市场又成熟,跑到我们中国这个“不成熟的市场”里干什么?做华尔街白求恩?
好了,就算许小年先生的“二十倍定律”跟“牛顿定律”一样,放之四海而皆准好了,但是许小年先生任董事总经理的中国国际金融公司上市推荐并承销的中国石油A股,发行价按照22。44倍市盈率定价就非常“合理”;同样是该公司上市推荐并承销的中国人寿A股,发行价97.8倍市盈率,也非常“合理”,至于该公司独家上市推荐并承销的中国远洋A股,发行市盈率高达98.6倍,更是“合理“得不行啊!我们必须20倍而且“以下”才“合理”,而许小年先生们想多少倍就多少倍,怎么都合理,这是什么样混账的强盗逻辑啊!
那么管理层要干什么呢?许先生循循善诱地宽慰道:“充分的信息披露,严格的市场规则,平等的投资机会,透明和稳定的政策,这些是对投资者利益最好的保护,这些事情做好了,投资者赔钱也没有怨言”。平安浦发增发公开通告前机构和神通广大的资本先跑,是“充分的信息披露”吗?恶意圈钱横行,有“严格的市场规则”吗?“窗口指导”等于“平等的投资机会”吗?“半夜鸡叫”是“透明和稳定的政策”吗?许小年先生等于告诉我们,我们没有得到“对投资者利益最好的保护”,而我们这些“投资者赔钱”有怨言也是合理正确的。但是管理层完全不必对这些怨言担心害怕,因为许先生开宗明义地告诉了管理层,“别把股票当成了选票”,说白了,他们的位子是不需要选票的,尽管翻云覆雨,尽管指鹿为马好了,我们即使天怨海恨,我们即使四野饿殍,但谁也奈何不了他们的高厚禄!
学历犹如婚姻,有了婚姻未必就有宝黛一般的爱情,同样的,有了博士学历也未必就有高超的学问,许小年先生搞一些名词术语糊弄老百姓,但是自己却无法自圆其说!
二、价值万亿的“推倒重来”论
我苦想,贵为博士、荣封教授之衔的许小年博士,怎么就敢把这样一篇破绽处处、漏洞百出的文章抛出来呢?联想到那个提着“著名经济学家”帽子在大江南北幺三喝四的谢国忠,即使一万次证明他的“泡沫”啊、“崩溃”啊子虚乌有,但是他依然第一万零一次梗起脖子,声嘶力竭地喊出“泡沫”啊、“崩溃”啊的强音,这需要多么厚颜无畏的勇气和恬不知耻的精神啊!要支撑这些勇气和精神,没有马克思说的“十倍以上的”利益和江姐那样视死如归的信念,恐怕是难以支撑的。让我们开始这些利益和信念的寻觅之旅吧!
55岁的许小年,1981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获工业经济学硕士学位,1981年-1985年,任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1991年毕业于加州大学,获经济学博士学位,1991年-1995年,在美国马萨诸塞州Amherst学院担任助理教授,1996年,任世界银行咨询师,1997年-1998年,任美林证券亚太区高级经济学家,1999年加盟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被聘为董事总经理、研究部负责人,2004年2月,加盟中欧国际工商学院,被聘为经济学和金融学教授。
顺风顺水,一路昂扬的履历中,有三段我们需要特别的研究:1、1981年-1985年,任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发展研究中心是个什么所在呢?翰林院和上书房!国家的智囊机构,下可联络省部,上可抵达天庭,进可封疆觅侯,退可清名俊逸!时值国家百废待举,而许小年先生又正在意气风发的“小年”,却挥一挥衣袖,架机西去,颇令人费解。但是无论如何,五年中枢生涯积累的深厚的人脉和对中国中枢机关窍门的把握,既保证了以后人生的左右逢源,也可能使美国人热切地渴望他的到来;2、1996年,任世界银行咨询师。世界银行是否属于世界呢?非也,基本属于美国,美国是最大的单一股东,拥有16.41%的投票权;其次是日本(7.87%)、德国(4.49%)、英国(4.31%)和法国(4.31%),大家如果有记忆的话,“著名的经济学家”谢国忠先生1991-1995年也在这个机构任经济分析员,谢前脚走,许后脚就来了;3、1999年加盟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被聘为董事总经理、研究部负责人。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是一个什么公司呢?就是大名鼎鼎的“中金公司”,它不是普通公司,而是投资银行,而且是中外合资的投资银行,股本结构如下:中国建银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持43.35%股份;摩根士丹利国际公司持34.3%股份;中国投资担保有限公司持7.65%股份;新加坡投资公司持7.35%股份;香港名力集团控股有限公司持7.35%股份。在这里我们看出,中资50%,外资50%。这个公司做什么呢?主要做中国境内股票上市承销业务,这个生意轻松而利益丰厚,光去年“大融资”热潮中,这个公司在A股市场上承销的股票就达177亿美元,而整个A股市场上全年才IPO553亿美元,整个纽约交易所全年才IPO371亿美元!
许小年先生以上的经历中,我们又看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来自美国的“摩根士丹利”!大家应该记得“空军司令”谢国忠先生是如何“著名经济学家”起来的吧?第一步就是“摩根士丹利”封赏一个“摩根亚太区首席经济学家”,强行灌输给中国市场,此后谢国忠才在中国众多昏头昏脑的媒体上摇头摆尾起来的啊!而许小年1999年走马上任到“中金”位高权重地既“董事”又“总经理”起来之后,有什么光辉的业绩呢?2001年,当上海股市经过10多年的发展,终于战战兢兢地登上2245点高峰时,许小年先生发布了著名的“推倒重来”令!此后,中国股市如同九天飞瀑,逐波下跌,一直到2005年7月前后,终于完成“推倒”大任,沪指跌破1000点,这才开始“重来”的历程。其间,中国经济每年以差不多10%的速度在增长,而投资股市的中国投资者经历了五年度日如年的炼狱,数以万亿计的人民财富化为蒸汽不说,企业融资再融资的步伐也几乎停滞!
现在谢国忠前面敲锣喊着“熊来了”,后面许小年打鼓吼着“不准救”,这两个都有着摩根姻亲的“学家”,急切地要将中国本来生机勃勃的资本市场“推倒”,干什么?谁都知道,在五颜六色的资本市场中,没有免费的午餐,一切言论都是为了自己利益的最大化。那么中国股市熊下去,对谁有好处?让我们看看2001到2005年大熊中,谁赚翻了,谁亏傻了。
大家一定要去看一看时寒冰先生的博客,其中中国社科院经济所左大培先生《中国银行已成为外资超级提款机》一文,看了令人气冲牛斗、义愤填膺!中国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几乎中国所有的银行都在2001-2006年,引进了如蝇逐臭地飞扑向中华大地的各国金融资本:工商银行,1.16元/股;中国银行,1.22元/股;兴业银行,2.7元/股;建设银行,0.94港币/股;浦东发展银行,2.96元/股……中国金融业被贱卖了!中国被贱卖了!中央民族大学教授张宏良在《控股中国银行——劫难第一单》中悲愤地说,“当初八国联军几十年”才“从中国抢劫了13亿银元”,可是我们现在没有战争,也不需要赔款,但是却“通过银行股贱卖”,让“外资一年就从中国掠走上万亿元”,“恐怕连李鸿章地下有知都会哭笑不得”!而和这种贱卖相匹配的背景和合理的借口是什么呢?!五年大熊市!到2006年10月,宝钢,4块多;武钢,不到3块;深发展,8块多;中国银行,3块出头……在如此萎靡颓废的股市衬托下,用如此低廉的价格出售国家资产,既不显得刺目,老百姓也不觉得特别心疼啊!所以,这场5年大熊市,让摩根士丹利们从中国人民手中直接取得至少1万亿人民币的利益!至于渗透控制中国金融业得到的政治上的好处,更是无法以金钱来衡量了!
而我们到国外去购买人家股权是什么待遇呢?1月31日,中国铝业收购力拓9%的股权,当日,力拓英国收于每股49.56英镑,中铝却必须支付的每股约60英镑的价格,比其当日收盘价要溢价约21%,到今天为止,两月亏损25.7亿美元,相当于中国铝业全年盈利的近两倍;中投投资黑石亏了16亿美元,平安投资富通亏了4亿多英镑……买卖啊买卖,总是我们亏损累累,而洋人总是盈利得坛满罐满,这样的买卖继续下去,中国人要创造多少财富才能经得起他们这样买卖呢?!
五年大熊市还有什么好处?看国际金融公司网站上的辉煌业绩吧,熊市A股市场发不了股票,只好就由中国国际金融公司拿到纽约去卖了。中国石油,发行175.8亿股,拿回28.9亿美元,按照1:8的比例算好了,总共拿回来230亿元人民币,折合每股1.31元人民币,而中国石油在牛市的中国市场上发行,只发行40亿股,就要中国人民668亿元,价格相差13倍,可享受的权益却是同等的,等于向华尔街直接输送人民币501亿元!中国石化,167.8亿股,拿回34.6亿美元,折合1.6元/股;中国铝业发行25。88亿股,拿回4.86亿美元,折合1.5元/股;中国电信,发行80.27亿股,拿回15.2亿美元。折合1.5元/股;中国人寿,发行74.4亿股,拿回34.75亿美元,折合3.7元/股;建设银行,发行305亿股,拿回94亿美元,折合2.4元/股……项目太多,大家到中金公司网站上自己去看吧。在五年大熊市的背景下,许小年带领的中金公司生意兴隆,可以将一个个冠有“中国”的国有特大企业,将关系国家经济命脉的特大企业,包包扎扎,到美国去贱卖!大熊五年,至少又有万亿中国人民的财富,通过许小年们,源源不断地输送到了大洋彼岸去了!写这一段,我流泪了,我非常难过,这些特大企业都是国有企业,是我们的祖父、父亲、包括我们自己,被国家高度剥削占有的基础上建立积累起来的,俄罗斯搞私有化是将这些企业折算成股票,国民平均分配,我们不指望能有这样的好事情,但是我们搞股份制,最起码也应该以便宜的价格先卖给我们自己的人民啊,为什么要将属于我们的财产低贱地送到华尔街呢?!而且,我们缺美元吗?这么多年来,我们这样花花绿绿的纸张在国库里堆积如山,我们还要将这些我们子孙赖以安身立命的本钱送到和我们有血海深仇的国度里,换回这些他们想让它值多少钱就值多少钱的玩意,为什么?!
现在看出来了,推倒重来造成的的五年大熊,至少使中国人民损失2万亿以上的直接财富,这些财富到那里去了?到纽约、伦敦、柏林……大金融资本家--摩根士丹利们--的荷包里去了!
一、漏洞百出的“不救论”
曾经一巴掌将中国股市推倒到998点的“经济学家”许小年博士,在过去两年多的牛市中,看着飘红的K线,郁郁寡欢,一言不发;等到去年底特别是今年以来,中国“牛”轰然倒地的时候,许先生陡然充血亢奋起来,挥毫泼墨,奋笔疾书,从竞争啦、通涨啦方方面面,旧业重操,老调“重来”。3月中旬,股指两周暴跌700点,从4500俯冲到3800点附近,此时市场阴风怒号,樯倾楫摧,刘纪鹏、叶檀等“土博士”杜鹃啼血,面折廷争,希冀能天降甘霖,脱民于水火,市场因此进退失据,犹豫彷徨。许小年勃然大怒:“救市?救什么市?我们的金融体系出了大问题吗?经济要进入萧条了吗?”不准救!3月21日下午2点多钟,许小年将这篇《没有危机何谈救市》的重磅*弹,甩到战战兢兢的市场中,第二天轰然爆响,这天股市里豕突狼奔,各路人马夺路狂逃,股指惨然摔掉170点,大跌4.5%!
其实许先生的意思并非不救市,而是没有到时候。到什么时候才能救或者才应该救呢?一是金融系统出了大问题,二是经济进入萧条。金融系统出大问题是什么意思?也就是许先生供职的中国国际金融公司这样的大金融资本赚不到钱了或者要破产了的时候,这时国家还是要救的;或者经济进入萧条了,主要特征就是大小企业生产的东西卖不出去了,这时国家也是要救的,否则,天塌下来干国家屁事!许先生的话说的很明白,国家只有服务于金融资本家和产业资本家的义务,一亿多股民基民、涉及三、四亿百姓财产的死活,与国家无关!
但是即使为了维护金融资本或者产业资本的利益,国家难道就不应该救市吗?游学四海、贵为教授的许先生不是心安里得地享受着“经济学家”的桂冠吗?经济学家就不能是外科郎中:经济学家要分析目前的经济现状,预防未来的经济危机,否则你“家”什么“家”啊?目前,股市有一亿多百姓参与者,基本代表了这个社会最有消费能力的中产阶级,股市严重下跌,他们的财富严重缩水,他们的消费能力严重受损,消费预期也急剧下降。有人说,不是正好抑制当前的通货膨胀嘛?错!目前的物价上涨绝对不是国内购买力过剩而生产供应不足引起的,明眼人都知道,是国际大资本操纵原油、铁矿石甚至农产品价格带来的“输入型通货膨胀”,收缩中国人的消费能力,并不能消除这种膨胀的根源。而我们7年来经济一直高速增长,其中6年投资增长是超过消费增长的,也就是说生产能力一直是扩大的,如果消费能力下降,那么在不久的将来,工厂卖不出东西,还不上银行贷款;失业人口增加,还不上银行房贷;证券营业部门庭冷落,券商倒闭……金融体系也不稳定了,经济也萧条了,难道非要到这一天到来才开始救吗?那么我们还要经济学家干什么?难道经济学家象外科郎中一样,等腿子断了才打石膏吗?
自然,《没有危机,何谈救市》,“救”的意思本来就是对“对危难者脱困提供的援助”,假如有一方有危难了,而许博士大声疾呼“不救”,道德的面纱就脱落了。这里,博士就真正展开了博士的水平,先将议题象魔术一样转换到“金融系统没有出大问题”和“经济没有萧条“上去,把股市问题偷偷到了背后,然后才说“不救”二字,但是其本质还是让中国股市“自由落体”,越跌越快活!让人民欢呼雀跃的的核心和精华,就是科学发展观的“以人为本”,其中说要“尊重人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走共同富裕道路”。当人民实实在在的财富在缩水,在许先生眼中这不是危机;崩溃的指数后有人**、有人晕厥不起、有几百个人集体失声痛哭、有上亿个家庭惊恐万状、忧愁困苦,这也不是危机,在许博士心目中,只要在办公桌上摆着企业的盈利报表,墙上挂上红彤彤翘起的GDP,那么就是歌舞升平的太平盛世!我们不禁要问,这样的经济增长与我们何干?难道我们只要听到报告上一串串不知真假的数字,然后就拍巴掌欢呼、就兴高采烈地摇旗呐喊捧场吗?
为什么不应该救市呢?许博士说,要“走出政策市窠臼”,“政策市窠臼”长得什么样子呢?。“市场低迷时,想方设法提升人气,发社论,谈远景,注资金,发基金,降印花税;市场高涨时,就想方设法警示风险,加印花税,大融资,调控基金仓位,打击违规”,但是,奇怪的是,在“市场高涨时”,管理层“警示风险、加印花税、大融资、调控基金仓位、打击违规”时,从来未见许博士说过一句抗议、发过一声呼吁,照道理说,那个时候“我们的金融体系出了大问题吗?经济要进入萧条了吗?”,也没有啊,但是许博士就以赞赏的或许是鼓励的目光看着管理层一棒棒凌空劈下,绝对不说一句“砸什么砸,不许砸”之类的话的,所以,在许博士的心目中,股市向上走,老百姓赚钱了,就是“窠臼”,而股市向下走,哪怕老百姓头破血流、倾家荡产,是绝对不“窠臼”的!
而面对“舆论和股民的压力”,怎么办呢?“管理层不需要有强烈的指数情结,别把股票当成了选票”,所以,管理层放心回家睡觉搓麻将吧,股指跌到一百点也不用紧张,千万不可以有“指数情结”啊!为什么呢?在1月16日许博士的另外一篇高论《经济学家都将永远是斯密的孩子》中给出了答案,“不比市场聪明”,所以“应该让市场独立的交易主体自主去交易”。然而,管理层不可以有“强烈的指数情结”,许博士却可以有“强烈的指数情结”;同时,“不比市场聪明”,但是许博士却比市场聪明太多了。在《没有危机何谈救市》中,许博士谆谆教诲说,“假设中国经济的长期可持续增长率是10%,再假定上市公司是中国经济的精华,盈利增长可以高于GDP的增长,比如说每年15%到20%,股市合理市盈率就应该在20倍以下”,刚才不是还说是“斯密的孩子”永远听市场话的吗?怎么一转脸就将“独立的交易主体的自主性”立刻取消了?张三认为21倍就不合理,李四认为42倍也不合理,想合理只有到“许家老铺”批发出专利专营的“20倍以下”来,才发给你“合理”的通行证!实在霸道得可以啊!
难道20倍就一定合理吗?众所周知,经济学其实是一门经验科学,是不完全社会现象的归纳总结,任何经济学者,哪怕象许博士一样“家”得不行的人,都没有板起面孔训人的资格。举个例子吧,今天这里“轰隆”一声明天那里“呼啦”一下的伊拉克,有一个5倍市盈率的酱油厂,博士敢买这个股票吗?而美国有一个企业未来象微软一样有前途,但是是300倍的市盈率,博士想买吗?美国一个总统说,经济就是信心;股市里常说,买股票是买未来的希望。作为高速发展中的国家的国民,林毅夫说2030年中国经济总量上超过美国,王建说2020年A股市值将达650万亿元,而事实上,苏宁四年增长40多倍,万科十几年增长了200多倍,这么广阔的空间里,如此诱人的美景中,中国股民对中国经济的信心却只能在20倍以下,对中国企业也只能有20倍以下的希望!假若这些交易“主体”胆敢违逆?我“许家铺子”可以立刻发出“不救”的指令,让你们的信心立马“缩水”,让你们的希望即刻“腰斩”!
也许“许家铺子”是真心诚意为了中国经济和中国股民好,才不远万里舶来这么个宝贝,就象王明先生当年诚心诚意从莫斯科带回来的“布尔什维克化”和李德先生从柏林诚心诚意送过来的“堡垒战术”一样,但是为什么我们QDII出去在“成熟的市场里”买那些“大多数都是十几倍市盈率”的股票,一个个都鼻青脸肿地跑回来,而那些QFII到中国来买这些“价格脱离了基本面的支持”的股票都喜气洋洋地回家过年呢?更令人疑惑不解的是,为什么那些金发碧眼的家伙缠着国家头儿,死皮赖脸地要QFII呢?自己国家的股票市盈率又低,市场又成熟,跑到我们中国这个“不成熟的市场”里干什么?做华尔街白求恩?
好了,就算许小年先生的“二十倍定律”跟“牛顿定律”一样,放之四海而皆准好了,但是许小年先生任董事总经理的中国国际金融公司上市推荐并承销的中国石油A股,发行价按照22。44倍市盈率定价就非常“合理”;同样是该公司上市推荐并承销的中国人寿A股,发行价97.8倍市盈率,也非常“合理”,至于该公司独家上市推荐并承销的中国远洋A股,发行市盈率高达98.6倍,更是“合理“得不行啊!我们必须20倍而且“以下”才“合理”,而许小年先生们想多少倍就多少倍,怎么都合理,这是什么样混账的强盗逻辑啊!
那么管理层要干什么呢?许先生循循善诱地宽慰道:“充分的信息披露,严格的市场规则,平等的投资机会,透明和稳定的政策,这些是对投资者利益最好的保护,这些事情做好了,投资者赔钱也没有怨言”。平安浦发增发公开通告前机构和神通广大的资本先跑,是“充分的信息披露”吗?恶意圈钱横行,有“严格的市场规则”吗?“窗口指导”等于“平等的投资机会”吗?“半夜鸡叫”是“透明和稳定的政策”吗?许小年先生等于告诉我们,我们没有得到“对投资者利益最好的保护”,而我们这些“投资者赔钱”有怨言也是合理正确的。但是管理层完全不必对这些怨言担心害怕,因为许先生开宗明义地告诉了管理层,“别把股票当成了选票”,说白了,他们的位子是不需要选票的,尽管翻云覆雨,尽管指鹿为马好了,我们即使天怨海恨,我们即使四野饿殍,但谁也奈何不了他们的高厚禄!
学历犹如婚姻,有了婚姻未必就有宝黛一般的爱情,同样的,有了博士学历也未必就有高超的学问,许小年先生搞一些名词术语糊弄老百姓,但是自己却无法自圆其说!
二、价值万亿的“推倒重来”论
我苦想,贵为博士、荣封教授之衔的许小年博士,怎么就敢把这样一篇破绽处处、漏洞百出的文章抛出来呢?联想到那个提着“著名经济学家”帽子在大江南北幺三喝四的谢国忠,即使一万次证明他的“泡沫”啊、“崩溃”啊子虚乌有,但是他依然第一万零一次梗起脖子,声嘶力竭地喊出“泡沫”啊、“崩溃”啊的强音,这需要多么厚颜无畏的勇气和恬不知耻的精神啊!要支撑这些勇气和精神,没有马克思说的“十倍以上的”利益和江姐那样视死如归的信念,恐怕是难以支撑的。让我们开始这些利益和信念的寻觅之旅吧!
55岁的许小年,1981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获工业经济学硕士学位,1981年-1985年,任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1991年毕业于加州大学,获经济学博士学位,1991年-1995年,在美国马萨诸塞州Amherst学院担任助理教授,1996年,任世界银行咨询师,1997年-1998年,任美林证券亚太区高级经济学家,1999年加盟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被聘为董事总经理、研究部负责人,2004年2月,加盟中欧国际工商学院,被聘为经济学和金融学教授。
顺风顺水,一路昂扬的履历中,有三段我们需要特别的研究:1、1981年-1985年,任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发展研究中心是个什么所在呢?翰林院和上书房!国家的智囊机构,下可联络省部,上可抵达天庭,进可封疆觅侯,退可清名俊逸!时值国家百废待举,而许小年先生又正在意气风发的“小年”,却挥一挥衣袖,架机西去,颇令人费解。但是无论如何,五年中枢生涯积累的深厚的人脉和对中国中枢机关窍门的把握,既保证了以后人生的左右逢源,也可能使美国人热切地渴望他的到来;2、1996年,任世界银行咨询师。世界银行是否属于世界呢?非也,基本属于美国,美国是最大的单一股东,拥有16.41%的投票权;其次是日本(7.87%)、德国(4.49%)、英国(4.31%)和法国(4.31%),大家如果有记忆的话,“著名的经济学家”谢国忠先生1991-1995年也在这个机构任经济分析员,谢前脚走,许后脚就来了;3、1999年加盟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被聘为董事总经理、研究部负责人。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是一个什么公司呢?就是大名鼎鼎的“中金公司”,它不是普通公司,而是投资银行,而且是中外合资的投资银行,股本结构如下:中国建银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持43.35%股份;摩根士丹利国际公司持34.3%股份;中国投资担保有限公司持7.65%股份;新加坡投资公司持7.35%股份;香港名力集团控股有限公司持7.35%股份。在这里我们看出,中资50%,外资50%。这个公司做什么呢?主要做中国境内股票上市承销业务,这个生意轻松而利益丰厚,光去年“大融资”热潮中,这个公司在A股市场上承销的股票就达177亿美元,而整个A股市场上全年才IPO553亿美元,整个纽约交易所全年才IPO371亿美元!
许小年先生以上的经历中,我们又看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来自美国的“摩根士丹利”!大家应该记得“空军司令”谢国忠先生是如何“著名经济学家”起来的吧?第一步就是“摩根士丹利”封赏一个“摩根亚太区首席经济学家”,强行灌输给中国市场,此后谢国忠才在中国众多昏头昏脑的媒体上摇头摆尾起来的啊!而许小年1999年走马上任到“中金”位高权重地既“董事”又“总经理”起来之后,有什么光辉的业绩呢?2001年,当上海股市经过10多年的发展,终于战战兢兢地登上2245点高峰时,许小年先生发布了著名的“推倒重来”令!此后,中国股市如同九天飞瀑,逐波下跌,一直到2005年7月前后,终于完成“推倒”大任,沪指跌破1000点,这才开始“重来”的历程。其间,中国经济每年以差不多10%的速度在增长,而投资股市的中国投资者经历了五年度日如年的炼狱,数以万亿计的人民财富化为蒸汽不说,企业融资再融资的步伐也几乎停滞!
现在谢国忠前面敲锣喊着“熊来了”,后面许小年打鼓吼着“不准救”,这两个都有着摩根姻亲的“学家”,急切地要将中国本来生机勃勃的资本市场“推倒”,干什么?谁都知道,在五颜六色的资本市场中,没有免费的午餐,一切言论都是为了自己利益的最大化。那么中国股市熊下去,对谁有好处?让我们看看2001到2005年大熊中,谁赚翻了,谁亏傻了。
大家一定要去看一看时寒冰先生的博客,其中中国社科院经济所左大培先生《中国银行已成为外资超级提款机》一文,看了令人气冲牛斗、义愤填膺!中国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几乎中国所有的银行都在2001-2006年,引进了如蝇逐臭地飞扑向中华大地的各国金融资本:工商银行,1.16元/股;中国银行,1.22元/股;兴业银行,2.7元/股;建设银行,0.94港币/股;浦东发展银行,2.96元/股……中国金融业被贱卖了!中国被贱卖了!中央民族大学教授张宏良在《控股中国银行——劫难第一单》中悲愤地说,“当初八国联军几十年”才“从中国抢劫了13亿银元”,可是我们现在没有战争,也不需要赔款,但是却“通过银行股贱卖”,让“外资一年就从中国掠走上万亿元”,“恐怕连李鸿章地下有知都会哭笑不得”!而和这种贱卖相匹配的背景和合理的借口是什么呢?!五年大熊市!到2006年10月,宝钢,4块多;武钢,不到3块;深发展,8块多;中国银行,3块出头……在如此萎靡颓废的股市衬托下,用如此低廉的价格出售国家资产,既不显得刺目,老百姓也不觉得特别心疼啊!所以,这场5年大熊市,让摩根士丹利们从中国人民手中直接取得至少1万亿人民币的利益!至于渗透控制中国金融业得到的政治上的好处,更是无法以金钱来衡量了!
而我们到国外去购买人家股权是什么待遇呢?1月31日,中国铝业收购力拓9%的股权,当日,力拓英国收于每股49.56英镑,中铝却必须支付的每股约60英镑的价格,比其当日收盘价要溢价约21%,到今天为止,两月亏损25.7亿美元,相当于中国铝业全年盈利的近两倍;中投投资黑石亏了16亿美元,平安投资富通亏了4亿多英镑……买卖啊买卖,总是我们亏损累累,而洋人总是盈利得坛满罐满,这样的买卖继续下去,中国人要创造多少财富才能经得起他们这样买卖呢?!
五年大熊市还有什么好处?看国际金融公司网站上的辉煌业绩吧,熊市A股市场发不了股票,只好就由中国国际金融公司拿到纽约去卖了。中国石油,发行175.8亿股,拿回28.9亿美元,按照1:8的比例算好了,总共拿回来230亿元人民币,折合每股1.31元人民币,而中国石油在牛市的中国市场上发行,只发行40亿股,就要中国人民668亿元,价格相差13倍,可享受的权益却是同等的,等于向华尔街直接输送人民币501亿元!中国石化,167.8亿股,拿回34.6亿美元,折合1.6元/股;中国铝业发行25。88亿股,拿回4.86亿美元,折合1.5元/股;中国电信,发行80.27亿股,拿回15.2亿美元。折合1.5元/股;中国人寿,发行74.4亿股,拿回34.75亿美元,折合3.7元/股;建设银行,发行305亿股,拿回94亿美元,折合2.4元/股……项目太多,大家到中金公司网站上自己去看吧。在五年大熊市的背景下,许小年带领的中金公司生意兴隆,可以将一个个冠有“中国”的国有特大企业,将关系国家经济命脉的特大企业,包包扎扎,到美国去贱卖!大熊五年,至少又有万亿中国人民的财富,通过许小年们,源源不断地输送到了大洋彼岸去了!写这一段,我流泪了,我非常难过,这些特大企业都是国有企业,是我们的祖父、父亲、包括我们自己,被国家高度剥削占有的基础上建立积累起来的,俄罗斯搞私有化是将这些企业折算成股票,国民平均分配,我们不指望能有这样的好事情,但是我们搞股份制,最起码也应该以便宜的价格先卖给我们自己的人民啊,为什么要将属于我们的财产低贱地送到华尔街呢?!而且,我们缺美元吗?这么多年来,我们这样花花绿绿的纸张在国库里堆积如山,我们还要将这些我们子孙赖以安身立命的本钱送到和我们有血海深仇的国度里,换回这些他们想让它值多少钱就值多少钱的玩意,为什么?!
现在看出来了,推倒重来造成的的五年大熊,至少使中国人民损失2万亿以上的直接财富,这些财富到那里去了?到纽约、伦敦、柏林……大金融资本家--摩根士丹利们--的荷包里去了!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