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北魏孝文帝”与“魏文帝”

时间:2023/11/9 作者: 读书 热度: 9692
周兴茂

  由于一九九六年第六期《读书》杂志所登《盖世英雄还是千古罪人——元(拓跋)宏及其迁都和汉化》一文对北魏孝文帝的改革进行了基本肯定的评价,并称北魏孝文帝为“盖世英雄”,所以,引来了第十期《读书》杂志的《魏文帝改革是否有当代意义》和《未必有这么高》两篇商榷文章。

  笔者想指出的是,安徽刘小平在其《魏文帝改革是否有当代意义》一文中,为何将“北魏孝文帝”直呼为“魏文帝”?实际上,这两期《读书》中所谈的都是“北魏孝文帝”,而非“魏文帝”,这是两个前后相差二百多年的帝王。

  在三国、两晋、南北朝时代,曾有过三位“文帝”。第一位是“魏文帝”,他是曹操之子曹丕,他于公元二二○年建立魏国,称“魏文帝”。这位魏文帝曾于黄初二年即公元二二一年,在中国古代经济史上进行了秦始皇币制改革之后的又一次币制改革,他以国家法令正式取消金属货币,重新确立实物货币的统治地位,以明文规定布帛谷粟为主要货币,从而使中国的商品经济和货币经济滑坡,出现严重衰落。第二位就是公元四八五年的北魏孝文帝元(拓跋)宏,史称“孝文帝”,他的均田制、迁都和汉化政策,确有相当的积极意义。两期《读书》讨论的对象都是这位“孝文帝”,他与“魏文帝”前后相差二六五年。第三位是公元五三五年的西魏文帝元宝炬,但实际上西魏的实权被鲜卑人宇文泰所掌握。宇文泰控制西魏时,也进行了一些改革,从而增强了一定的经济和军事力量。

  三位“文帝”,各处不同的时代。一曰“魏文帝”;一曰“北魏孝文帝”或史称“孝文帝”;一曰“西魏文帝”;这些都是十分清楚的。但为什么会出现“北魏孝文帝”与“魏文帝”的张冠李戴呢?这恐怕反映了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作者下笔之时缺乏严密的科学性;二是编辑也有疏忽。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