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化阁楼”里温习这些意思,每每想到自己的行业。每天写信、看稿,一大部分时间,都在劝说仁人贤士们为文立说,陈述已见。一说“己见”,有时免不了偏颇,于是就有了切磋、讨论的需要。起初想尽量“摆平”这种不同意见的讨论,后来觉得,又何妨仿“忠诚的背叛者”例,做一个“和解的挑拨者”。让各方各面的志士仁人,以和善的态度,各各说出自己的看法,有时也何妨争执一番,岂不比一意“摆平”更好。
这些当然还是“百家争鸣”的老意思,并无新见。只不过,过去执行“争鸣”,是多少被动的。万不得已,成问题又不能不发的文章,加个“争鸣”题头,免得屁股上挨板子;万一挨上,也可借“争鸣”一说,挪动一下屁股,不致记记实受。有这借口,遇到“熟皂隶”,也许可以免掉板子——当然,“熟皂隶打重板子”的事也每每有过。
现在不同的是,想主动“挑拨”一些不同意见出来。“说《读书》”栏之设,就带些这种意思。当然,说不同意见可以,还是以“和”为尚。
意存“挑拨”目的却又在和解,故称:“和解的挑拨者”。或者可仿“为了忘却的纪念”,称为:“为了和解的挑拨”。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