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再说“神聊”并及“砍大山”

时间:2023/11/9 作者: 读书 热度: 7952
弥松颐

  歇后语的“神聊”,其实并非“不雅”。旧京俗言,是“二郎爷缝皮袄——神聊(缭)”。“缭”指缝纫,用针线斜行(háng)连针缝纫,如俗常所说的“缭贴边”“缭缝(fèng)儿”。那个叫做杨戬的神仙(二郎爷),自己缝皮袄,当然是“神缭”了,“缭”“聊”相谐,遂成歇后语。若是二郎爷的“那话儿”,意思上虽说得通,但“”“”或“鸟”,声、调均不与“聊”同,而歇后语一般都讲究声、韵、调的相同,仅字异,求得者音,这样才可以组成有趣的歇后语。

  王蒙同志在《再话语词》里言证“砍大山”,极是。现在写作“侃”,盖以为从“侃侃而谈”来,王文驳之甚悉。八七年我写过一篇小文《“砍大山”正字》,曾谈到有的论者引《西厢记》“你那隔墙酬和都胡侃,证果的是今番这一简”,以“胡侃”作“侃大山”之证。殊不知此段曲文之“胡侃”,乃“胡调”义。王季思氏《西厢记》校注,谓“侃,调侃也,胡侃,犹云胡调”,并引《望江亭》“我与他守守守白头吟非浪侃”,浪侃,亦胡侃意也,均无今之“侃大山”义。我与张燕瑾兄的《西厢记新注》,注此“胡侃”为“胡闹”,“胡闹”与“砍大山”,则相距远矣。“砍大山”即漫无边际的信口开河,东一头西一棒棰的瞎扯,闲来无事在那儿浪费光阴。“砍”在口语里有“扔、掷、拽(zhuāi)”的意思。所以写作“砍大山”是对的。去年岁尾,《文汇报》上有文,即写作“砍大山”,南方朋友习学北京土语,倒是顶认真的。

  我也从古代戏曲中寻章摘句:明代无名氏《玉环记》(《六十种曲》)有曰“不是我砍你娘驴嘴说,天下只有我勇”,此亦“吹牛皮,说大话”的意思。你看,人家用的就是“砍”。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