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关于《美学对话》的对话

时间:2023/11/9 作者: 读书 热度: 8569
金大陆

  曹:小李,向你推荐一本书,刘纲纪写的《美学对话》。

  李:《美学对话》!我正巧读完,想找你请教呢。我发觉它哲理性强,问题剖析得相当深透。

  曹:首先作者在观念上就确认,没有哲学的抽象力是不可能对美的本质进行分析的。现在社会上对美学多少有点误解,似乎生活美化就是美学研究的对象,太狭窄了,如不纠正将难免导致美学的庸俗化。美学主要是关于艺术和人生的学问,所以美的普及更应和青年的学习热潮相联系,给青年理论的支柱和思维的武器。《对话》运用多学科的知识把美的真谛放在社会本质的意义上去探讨,其力量正在于此。

  李:我觉得本书的章节结构中内伏着一条从美美感艺术的双向线索,而且是以李泽厚所强调的美学研究要“以美感经验为中心”作根据的。

  曹:不错。本书确实分三大章回答了什么是美、美感和艺术,但关键还在于把握住这条双向线索的辩证转化关系。

  李:你的意思是说,美感处于美与艺术的中心,抓住它就抓住了三者转化的枢纽,对理解有好处?

  曹:对。但别忘了作者有两点补充:抓住中心不等于其它环节不重要;美感不是任何情况下都能成为研究中心的。

  李:作者在《后记》中说,他是借此机会写出了自己研究美学所得出的初步结论,这是什么意思?

  曹:他是说,这是一个提纲、一个蓝图,有了机会就将使它向又深又广的面展开,成为一本比较详备的学术著作。所以,你留意了吗?这虽然是一本基础读物,但在理论上也有新的探索呢。

  李:有探索必有见解。例如作者认为文艺理论中的一般原理应划归美学,各部门的文艺理论则应独立发展;劳动创造了美,包括自然美也是劳动创造的产儿……

  曹:还有作为审美意识物化形式的文艺作品应表现自我的感情,但自我又必须投身到时代洪流中去等等,确实有一定的深度和新意。另外,不知你感觉没有,作者的思维方法具有开掘理论深部层次的特点,就是说作者总把美放在“趋向”、“本质”、“规律”、“必然”、“自由”等范畴中去思考。

  李:所以我才感到它耐读,感到它里面不仅有美的知识,更重要的是有美的启示和美的力量。

  曹:《读书》第八期信息栏你注意了吗?作者和李泽厚合作的多卷本《中国美学史》第一卷就要出版了。

  李:哦!怪不得作者在具体论述时,除了引用西方美学史的资料,还大量引证中国古典美学的思想观点。如谈自然美时,引孔子“智者乐水,仁者乐山”;谈精神美时,引孟子“西子蒙不洁,人皆掩鼻而过之”。原来作者不仅有扎实的功底,而且是在有意识地引导读者对中西美学观进行比较。

  曹:还有互补!有差别反而会有吸引。

  李:作者提到“历史之谜”和“美之谜”是怎么回事?

  曹:“历史之谜”就是指个体和社会如何沿着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轨道达到高度的和谐统一;而“美之谜”就是研究通过审美和艺术来探求统一的手段。所以作者认为美学的未来将不断“趋向科学共产主义思想”。

  李:这样美的发展就归结到社会发展的坦途中去了,美的发展方向就明确了。难怪作者说“美之谜”将随“历史之谜”的解决而解决。

  曹:但“美之谜”的解决也应有它自身的规定性和自身的过程。我总觉得固守引经据典的推论,美学难有进步。

  李:你是说在科技发展的今天,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相渗透的趋势,将给美学研究带来新的生机?

  曹:是的!除非引进生理、心理、数学甚至科技的知识,引进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的知识,或者美学原理直接与各类艺术之树嫁接,否则,新的突破很难出现。这是我的一个思考,也供你参考吧。

  (《美学对话》,刘纲纪著,湖北人民出版社一九八三年八月第一版,0.58元)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