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读春在楼

时间:2023/11/9 作者: 山花杂志 热度: 22070
东君

  饭后,与文友二三在庭院间散步。风洒一地,水一样清。月亮出来,地白。走到园子尽头,忽闻一缕暗香。抬头看,一树梅花,细雪般浮在夜空。再回头,瞥见一座高楼的影子,让人一下子心意悠远。有人告诉我,那就是春在楼的背影。

  翌日入园,这一路有假山、小池、幽徑,光影流转。园子不大,随方制象。我们转了一圈,始见春在楼的正面,果真有江南韵致。

  春在楼是一部大书。

  读春在楼,春与人宜。一座雕花楼,营造法式皆合苏式。楼在园林的环抱中,可以合起来快读,亦可分开来细读。

  细读,读的便是春在楼的木雕、石雕、砖雕、金雕。大朴不雕,天然无饰,是艺术的极则;穷极华靡,备求工巧,则是另一种极则。

  一本县志里说,春在楼兴建于民国十一年,二百五十余名工匠构木斫石,精雕细刻,历时三载始成,所耗黄金三千七百四十一两。楼主金锡之的名字从此被人记住。

  金锡之不是春在楼这部大书的唯一作者,应该说,它是集体创作的结果,合著的名单里包括香山帮和众多民间工匠。没有这些能工巧匠,春在楼不能成为一件精美的艺术品;同样,没有金锡之的眼光和魄力,他们的雕镂技巧也无法在此得以淋漓尽致地发挥。这就应了出自苏州望族的建筑大师贝聿铭的一句话:伟大的艺术家需要伟大的客户。

  登春在楼,让我想到的是《红楼梦》。

  《红楼梦》里有两处写得极是惊艳,一处是第五回的太虚幻境,一处是第十七回的大观园。一虚一实,相映成趣。我们游园登楼,则好比大观园里的“众清客”,只是一迳地感叹:“好个所在!”“好精致!难为怎么做的!”

  春在楼主体建筑分门楼、前楼、后楼、花园,对建筑空间的艺术化处理可以说是达到了极致:散点布局,大开大合;里外雕饰,大雅大俗。造园的工匠共有二百五十名,能留下名字的,寥寥无几。这二百五十人,大部分出自香山帮。关于香山帮,《吴县志》里只记载了三个人,其中一个是永乐年间参与建北京香山的木工蒯祥,一个是蔡某,有姓无名,还有一个某甲,有名无姓,可见那个年代,即便是能工巧匠,地位也不高。王安忆的《天香》开篇即写造园,里头那些大木匠,住在白鹤村里,虽说是杂姓,外人却一律唤作白木匠。小说里有个大木匠章师傅,饶是被人称作“这一行的状元”,还是有姓无名。庆幸的是,因了春在楼的存在,一些民间工匠的名字才被当时的见证者一一回忆起来:房屋打样设计陈桂芳、设计大屋壳姚永夫、花园设计姚官夫、漆匠汪志贞、水作朱建祥、雕花赵子康等。他们都是香山人,其中名气最大的,要数雕花名手赵子康。事实上,参与雕花的艺人不止赵子康,还有三十来位来自上海、宁波、苏州、金华等地的工匠,而现在,他们连名字也都被人遗忘了。我跟一位同行的小说家开玩笑说,这些工匠的地位,大概跟古代那些小说家差不多。很多明清小说,作者往往失考,原因就是那时的小说被正统文人视为末技,不能与诗词文赋并列,更不能与经史等观,所以,很多小说写作者也就没有什么版权意识可言。即便像《红楼梦》这样的旷世巨著,其作者身份都要后世索隐家们颇费周章地考证。

  造园就像写小说,技巧人人可学,意境实难力致。如果拿苏州园林作比喻,那么,只有一百四十平米的残粒园简直就是一个短篇小说,这种传统小空间处理手法,极似汪曾祺先生那种小中见大的短篇。在我眼里,春在楼可比作一部古代长篇章回小说。春在楼共有大小不一的房间上百个,就仿佛一部长篇小说有一百个回目。汉学家浦安迪认为中国古典小说的定型长度是一百回,并非巧合,“百”这个数字暗示着各种潜在对称和数字图形意义,正好符合中国艺术美学追求二元平衡的倾向。

  既然说春在楼是一部长篇章回小说,那么,我们不妨作这样的细品:砖雕门楼就好比小说的楔子,两进大厅就好比正文,中轴线就好比主线,穿插其间的花木、假山之类好比闲笔,暗楼呢,就好比小说叙事中的暗线。

  春在楼的每一个房间所呈现的旧式家庭差序化格局,石库门顶端的浮雕灵芝、牡丹、菊花、兰花、石榴、蝙蝠、佛手、祥云,所对应的如意、富贵、高雅、尚德、多子、多福、多寿之类的吉祥寓意,以及那些匾额、楹联、治家格言、二十四孝图、以文为纹的瓦当,无不蕴含着儒家文化的气息。试看四大名著,除了《西游记》宣扬的是儒释道三教合一的思想,其他三部均是以儒为表。《三国演义》中曹、刘、孙三人对天下英雄的纵论、《水浒传》中宋江对“忠义”二字的解释、《红楼梦》中贾政对贾宝玉的教诲,虽然隐含虚伪,却也能看出儒家道统。

  我没有统计春在楼石雕、木雕、砖雕、金雕作品中究竟有多少人物,但我看过一份资料,光是取材于《三国演义》古戏文图案的黄杨木雕作品就有四十八幅。每一幅都有大家耳熟能详的古代人物。有些主要人物反复出现在不同的木雕作品中,就相当于小说中采用的形象迭用的手法。这些古代人物一旦进入春在楼,也就进入了这座民国建筑的叙事部分。在小说中,人物是要素,人物活了,通篇皆活。《三国演义》计有人物一千二百余名,《红楼梦》计有人物七百二十一名(这是民国时期兰上星白作人物谱时统计的,后来徐恭时把没有姓名称谓的也统计进来,总数为九百七十五名),《水浒传》有名有姓的共计五百七十七人,还有一些有名无姓、无名无姓的,共八百二十七人。这些小说中的人物有主要的,也有次要的,更多的是次之又次的,但每个人物都是活灵活现的,这跟民间艺人的雕刻功夫一样令人惊叹。

  章回小说常常镶嵌着诗词文赋,春在楼这部大书里也充斥着大量古典诗词文赋。像那些鹤鹿同春、凤穿牡丹之类的吉祥图案就是它的抒情部分,足以让人赏玩低回。宋人品吴梦窗词,说是如七宝楼台,眩人眼目,碎拆下来,不成片段。春在楼则是把那些玲珑碎片拼成了一座眩人眼目的七宝楼台,无一处不雕,无一处不刻,可谓极尽精微。

  春在楼俗称雕花楼,它是一部用金、木、石、砖写就的书。那些雕花,百年不凋,点出了春意。

  春不在,楼在。楼在,春就在。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