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黔中故园的水墨山歌

时间:2023/11/9 作者: 山花杂志 热度: 24092
于洋

  山川造化、笔墨传统与地域风格,历来是山水画创作的核心范畴。黔地素有山水画传统文脉,菁英名家辈出,从杨龙友、马士英、黄向坚、邹一桂、罗文彬、姚茫父、王仁阁,到现当代出自贵州或生活在贵州的山水名家,如老一辈画家孟光涛、刘知白、王振中及中年一代的岳黔山、谌宏微、徐恒等,形成了贵州山水的自身传统与流传文脉。

  更为可贵的是,这条脉络在今日依然生机勃勃,不断涌现出高水平的创作人才。青年山水画家刘原一,就是从这条厚重文脉上成长起来的一枝新秀。原一出身于文化世家,其父刘宝静为书法家和媒体文化专家,家学渊源,耳濡目染,加之后来求学时期师从著名山水画家徐恒,使原一养成了潜心求艺、笃志问学的习惯与态度,更使其在创作之路上不断取得令人欣喜的进步。2016年,原一当选为贵州省青年美术家协会主席,策划举办了贵州省首届青年美术作品双年展和首届青年美术理论双年研讨会。在岳黔山先生的邀荐下,我于2017年参与了原一组织的论坛与讲座活动,也被他勤恳认真、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所打动,能将一个省级青年美术理论活动办得风生水起、有声有色,本身就体现了原一的能力和格局。自那时起,五年来,每每见证原一在艺术创作上的精进、在展览活动上的收获,都能感受这位青年山水画家不断向上的艺术禀赋和守正创新的艺术追求。

  原一的山水画写生与创作,就我看到过的作品而言,大致可以分为四个类型与风格:其一是带有平远、高远视角的青绿、浅绛山水,注重色墨融合,得雅致清新之趣,这类作品在其五年来的创作中数量最多,尤以中景、近景山水更具特色;其二是中大尺幅的全景山水,如其新作《春吟家山》《红枫湖》,通过俯瞰式的山水景致表现时代新风与社会主题;其三是局部特写的近距离山石、树木写生,如《凤岗写生》《南江大峡谷写生》《梦梵净》等,通过笔墨语言细致地表现石质肌理,《贵阳动物园写生》则聚焦于松树枝干的纹络;其四是将传统笔墨与当代图式相结合,如在《圆梦之路》中,原一将传统山水与现代高速公路合于一图,在水墨的微妙层次与灰度表达之间,朱红色的公路栏杆格外凸显,加之第一视角的构图,使画面在沉郁中充盈着一种活力,也显现了青年创作者的求新意志。

  从对景写生出发,汲取富于现场感与真实感的视觉元素,并将之与具有传统意味的笔墨表现相结合,也是原一营造画中意境的具体手法。如《西湖夜景图》所描绘的画境,烟波浩渺的湖面上,一轮皎洁的圆月悬于夜空,夜色沉沉的湖中零星飘荡着数艘航行的小舟,为静谧的夜晚增添了几许喧嚣与生意。于笔墨表现而言,画家将取法自传统山水的树石皴擦融汇于恣意淋漓的泼墨点染中,构成了浓郁而厚重的前景,远处的湖山则以淡墨晕染而成,用笔松灵畅快,在其上略施色彩,增强了画面的层次与节奏,而对于月色下湖面波光的表现,则以淡墨晕染与留白相结合的手法而为,既将画面的虚实、浓淡关系处理得恰到好处,也使得画面的意象更为开阔,而独具“放棹西湖月满衣”般的浓郁诗意。作品《独钓烟云》则以长卷的形式,描绘了空疏寂静而又辽远悠扬的山水风光。画中的泼墨手法虽然豪放、恣肆,但在局部的细节处却极尽精微,如前景描绘的岸草和林木,以浓墨勾点的手法而为,用笔迅疾有力,似有山风吹拂之感,与酣畅淋漓的氤氲翰墨相得益彰,远处的烟云则与山水俨然融为一体,在墨色的浓淡互渗与层次变化中渲染出烟雨迷蒙的氛围,再加上飞白和枯笔的运用,使得画面的笔墨形式丰富且颇具趣味。画家并没有具体描绘水的形态,而是通过留白的手法,侧面烘托出碧波万顷的景象,也与泼墨所营造的层次相呼应,创设出由近及远的诗意空间。

  原一的近作,还显现出对章法、色彩、造型等诸多要素的成熟运用,以及内化于绘画语言之中的主旨与情感表达。如《吾鄉锦绣》便以宏阔的意境营造,描绘了家乡的山水风光。画作从近至远,描绘了山居、城市与乡野三个不同层次的物象,前景的山石形体庞大,造型奇崛雄伟,成为画面中着墨最为厚重、丰富的部分,偶有白描所绘的勾云穿插其间,营造出山林间雾云烟霭的意象;中景描绘了大片原野江河,设色淡雅清丽;远山则被表现为烟云迷蒙的景象,在笔法上与近处的山石相呼应,共同构筑起气息饱满而富有变化的画面,反映出画家对家乡风情的深刻感受,以及对建设成就的欣喜与讴歌。

  对秋景的描绘,无论是诗词还是绘画,多旨在表现其萧瑟肃杀的一面,而原一的花鸟画作品《秋艳》,则以浓烈的色彩表现结合大写意的笔墨语言,描绘出“我言秋日胜春朝”般的壮美图景。画面中红叶与墨叶相互衬映,几朵秋菊向阳而开,设色艳丽而又不失典雅,一块湖石矗立其后,以粗笔侧锋勾勒其轮廓,施以赭石和三绿,用以皴带染的手法营构其体态,显得颇为整体和统一,既与花卉松灵细碎的用笔形成对比,也巧妙地表现出其阴阳向背的质感,虽表现的是秋日衰草的意象,却不乏迎风而展的勃勃生意。《夏酣》则体现出原一对传统笔墨的理解,以及对传统图式的灵活运用。画面上方一片硕大的蕉叶垂落其间,以泼墨手法而为,浓淡互渗,干湿交融,营造出苍翠浓郁的情态,中间绘有墨竹两枝,竹叶的组合偃仰有致,将婆娑竹影以简洁精炼的笔墨表现了出来,画面下方的两块石头一白一黑,一实一虚,石上绘有一灰一黑两只睡鸟,造型略带夸张之意,尽显蜷缩而睡的神态,营造出静谧祥和的氛围,既巧妙地点明了“夏酣”的主题,也体现出画家对生活的观察与体悟。

  前段时间,我偶然间听到青年民谣歌手尧十三根据北宋词人柳永的《雨霖铃》改编、用贵州织金方言吟唱的民谣《瞎子》,歌词意境带着古意,而曲调却完全来自当下的民间,在悲惋的情绪中直抒胸臆,初听似乎生拙粗朴甚至散漫破碎,细品却感人至深。一首乡音民谣,能在放松随意的曲调唱腔中进滋入味,又能唤起乡土和故园的味道,这也使我想起原一的山水画,笔墨与章法皆出自传统,而韵致和情怀则来源于面对故乡山川造化的新鲜之眼,来源于充分调动主观感知的自觉。

  有人说中国画尤其山水画是经验的艺术,在我看来也对,也不全对。除了从古人、师辈习得的经验,对于一位山水画家而言,当其面对身边自然造化,面对时代的更迭变换,是否能唤醒自身的内心感动,将古人、造化、时代与自我相契合,更是一项摆在所有创作者面前的课题。目前来看,这正是原一的优势。而如何更好地将贵州地域人文、山水地貌特点与山水图式境界相结合,永远葆有一份真挚与执着,无疑也是作为少壮派山水画家的原一在未来创作之途上常驻常新的课题。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