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经典与时尚

时间:2023/11/9 作者: 山花杂志 热度: 13437
储福金

  文友打电话来说,有一个题材你写了可以冲“茅奖”去。

  我笑了,说我还是冲“诺奖”去吧。

  空闲下来,我还是看书。

  现在的书很多,新华书店里,网上书城里,你会觉得能被书淹没了。

  我还是看那些书,有新添进来的,那些书并不很多。

  有的书只是翻的,

  有的书才是看的。还可以过几年再看一次。

  过去为之感动过,现在依然感动。

  过去为之沉思过。现在依然沉思。

  感动中多了一份回味。

  沉思中多了一层理解。

  开始,我认为:没有表现独特个性的作家不是一个真正的作家。

  后来,我以为:作家的大小在于心的大小。

  经典的作品,每部都显现着大作家不同的个性色彩。

  经典的作品,每部都圆融着大作家宽广的胸怀。

  从一般到经典,自然有着长长的过程,无限的作品都在这长长的过程中。

  我们有没有对经典作品“心向往之”?

  我们都说经典的好,奇怪的是,我们回应经典的,是我们总是写一类的作品。

  我们写过伤痕文学:经过文革,反映伤痕是社会的需要。

  我们写过寻根文学:一个作家,应该寻找传统文化的根。

  我们写过先锋文学:作品没有形式上的变化,是作家没有才气的表现。

  我们写过反思文学,我们写过新状态文学,我们写过新写实文学……

  每一次都有理直气壮的定论指引着我们去写一类的作品。

  眼下是底层文学:这样的时代这样的社会,作家不去表现底层,他还有没有一颗作家的心!

  非这类作品,无法列入编者的头条。

  非这类作品,无法进入评者的视野。

  非这类作品,无法排入作者的构思。

  非这类作品,无法挤入读者的热议。

  十多年前。我写过文章,谈这种现象为:时尚审美需要。

  十多年后,这类需要依然时尚。

  曾经的年代,一个政治运动接着一个政治运动。

  每个运动都有一个主题。

  而今,政治不搞运动了。

  集体无意识的潜在影响。

  运动的模式积淀在我们文学的表现中。

  文学运动的时尚自有好处。易于归纳,易于评点。

  但也有可能被一个外国的汉学家用一个词概括。

  还是想方没法写底层文学吧。

  把故事写得狠,写得惊心动魂,把情节写得尖锐,写得惨痛。

  实在觉得写得太黑了,写得太暗了,写得太沉重了,写得太愤怒了。

  那么添一点温情吧,添一点坚韧,添一点正面,添一点亮色。

  我们不住地做着相同的事。

  经典作品在审美的高处永远闪动着各自的光彩。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