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崇尚”的背后

时间:2023/11/9 作者: 杂文选刊 热度: 11992
石维明

  15世纪,有两件精美的艺术品——基兰塔约的一幅画、古罗马的一座沉睡中的爱神塑像——进入意大利市场,引起轰动,价格一路走高。

  不料,过了一阵儿,一位著名专家鉴定它们是赝品。于是,这两件艺术品立马被贬得一文不值。又过了一些时候,有专家证实这两件复制品出自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米开朗基罗之手,于是人们又重新重视它们、重新仰视它们……

  个中反映了一种崇尚名人的心理。“崇尚”名人、名品有着浓厚的历史渊源,也是社会心态的自然流露。名人之所以成为名人,名作品之所以成为名作,是因为名人以其自身的锤炼经历,印证了他的造诣和作品的完美性,其生命力经过一段时期的检验,受到大众的信赖。这种崇尚名人的心理有其合理性。

  然而,崇尚名人的诸多现象中,通常有着盲从、浮躁的成分——凡是名人的作品都是好作品。由于名人的作品身价倍增,便出现了这种现象:利用人们崇尚名人的心理,复制赝品以牟取暴利。

  当然,再绝妙的赝品也不等于真品,由于崇尚名人的心理作用,一般來说,人们对赝品不屑一顾。

  但是,米开郎基罗复制的赝品之所以引起人们重视,不是因为它复制的是基兰塔约这位名人的作品,而是因为米开郎基罗本身是一位名人,人们不把他的复制品看作赝品,而看作是米开朗基罗的“作品”。这里仍然深刻地反映了一种崇尚名人的社会心态。

  理性地看,名人的作品一般来说是成功的作品,但也不能就此认为名人无一平庸和失败之作。遗憾的是,社会上崇尚名人的心理已经在一定程度上绝对化,因而就出现了一些贼头贼脑的家伙常常利用它来过度包装宣传、误导消费者。例子举不胜举,如有的名人的新书并不是上乘之作,因为他是名人,曾经出过好书,不少人就产生这部书也是佳作的错觉;有的知名地产商新炮制的楼盘并不是好楼盘,因为他是知名地产商,曾经推出过优质楼盘,不少人就产生这个楼盘也是上品的错觉……

  崇尚名人的心理,贯穿社会生活始末。

  同样一幅画,说它是基兰塔约的作品,人们就看重它,它就价值连城;专家(也是名人)鉴定说它是赝品,它就一文不值;继而又证明它是米开朗基罗之作,身价又扶摇直上……作品还是这个作品,个中曲折,令人深思!

  【选自微信公众号“行者杂谭”】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