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天,小孙女忽然又哭又叫。我大吃一惊,急忙从书房里跑出来:“咋的了?”原来,孙女和儿媳妇因为时间安排发生了矛盾——妈妈让她马上做作业,她却想要玩一会儿,互不相让之下,孙女站在屋子中间发起了脾气。
平时,儿媳妇对于孙女的宠爱到了十一分的程度,用俗话说就是“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上怕摔了”。也难怪,家里就这么一个孩子,爱得过一点儿也情有可原。学校的功课自不必说,功课之外,她要求孩子琴棋书画、唱歌跳舞、游泳體操样样都得学,对孩子的时间安排几乎精确到了以分钟计,没有一点儿让孩子自由支配的时间。有时候,孩子哭着说:“我玩儿一会儿不行吗?”
看着这种情况一次又一次地出现在眼前,我忽然产生了一个古怪的想法。一次,孙女到我书房来玩儿,我问她:“孙女儿,你说是做宠物猫好还是做流浪猫好?”她歪着脑袋好久没说话,不知道是答不上来,还是不知道该如何回答。我解释说:“宠物猫天天好吃好喝,主人经常抱着、逗着,甚至可以跳到主人的被窝里睡觉,生活好得不能再好;可有一条,只能成天在家,甚至只能在一间屋子里待着。流浪猫四处流浪,风吹雨打,全得自己找吃的,饱一顿饿一顿,日子很苦,但是自由自在,想到哪儿就到哪儿,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孙女听完我的一番话,想了一会儿认真地说:“我既不想做宠物猫,也不想做流浪猫。”我问:“那你想做什么样的猫呢?”孙女答道:“我想做这样的猫,有人爱,有好东西吃,又自由自在,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想怎么玩儿就怎么玩儿。”我笑了笑:“那可不容易啊,好好努力吧!”
叫孙女努力,可该怎么努力呢?我自己也说不清楚!
很长一段时间,一对夫妻只有一个孩子,而且由于晚婚晚育,人到中年,孩子才一点点大。让孩子做“流浪猫”,能舍得吗?也不应该。何况如今的生活条件大大改善,对孩子关心多些,甚至宠爱多些,完全无可厚非。可是,如果把孩子当作“宠物猫”,行吗?事事以自我为中心,只知道索取不懂得报恩,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自己什么也不会干,将来进入社会能够独立生活吗?现在的猫,有几只会抓老鼠的?听说还有被老鼠追赶着跑的呢!我们从猫的故事中,不该得到些启发吗?
我经常想,为什么我们小的时候,既要帮着父母做家务,比如砍柴、割草、捡煤核,又要玩儿,比如钓鱼、摸螃蟹、抓鸟……怎么没有耽误念书呢?那个年月,倒不是我的父母有多么高的教育水平,只不过因为他们没白天没黑夜地为生计操劳、奔波,除了管我们的温饱、病痛,没有时间和精力来管更多。至于教育,他们讲不出什么大道理,在我的记忆中也没有给我“正儿八经”地讲过什么道理。但是,他们的为人处世,却令我终身受益。用今天的话说,大概就是身教重于言教吧。这种有点儿“放羊式”的散养,现在想来,却在无形中成全了我们。
强烈的好奇心、求知欲,是孩子的天性。如果限制重重,这个不许看,那个不许动,甚至画地为牢,必须这样,只能那样……完全按我们成年人的想法去安排孩子的生活,岂不有违孩子的天性?实践证明,违背孩子的天性去教育孩子,效果并不好,很可能事与愿违,甚至把孩子拧成一棵“歪脖树”。
如今,社会不断进步,物质条件越来越好。和一些年轻的父母谈起孩子的教育,他们几乎一致认为对孩子不能过分溺爱,也不可能管得太细,要给孩子一定的自由空间和时间。这意味着,大家都知道不能把孩子当作“宠物猫”养。但是,观察他们的行动,却与他们的认知南辕北辙!是什么使年轻的父母知行不一呢?我以为原因多多。
我认为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现在大多数家庭只有一个孩子,成功了是百分之百,失败了也是百分之百,输不起。对孩子,出太阳怕晒着,下雨了怕浇着,吃多了担心不消化,吃少了担心饿着……这种心态,我很理解,可是我又担心,这样照顾出来的孩子,会不会弱不禁风呢?看看今天的孩子,有多少戴眼镜的?有多少小胖墩儿,跑不多远就气喘吁吁的?又有多少肩不能挑、手不能提的?……我的担心恐怕不无道理。
不少家长,将孩子的生活和学习安排得很细,不是以周计、天计,而是以小时,甚至以分钟计。父母给孩子的生活画了一个一个格子,让孩子只能在格子里走。对孩子管得细一些,没什么不可。可是社会是很复杂的,风风雨雨、坎坎坷坷、曲曲折折。这样管出来的孩子,将来进入社会,会自己走路吗?如果摔倒了能自己爬起来吗?
如何培养孩子是天下父母都要面对的现实问题,也是一道难题。这道题没有标准答案,孩子不做“流浪猫”,就必须做“宠物猫”吗?有没有折中的答案?
【原载《小康》,本刊有删改】
插图 / 溺爱 / 佚 名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