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若是给拍马者评职称……

时间:2023/11/9 作者: 杂文选刊 热度: 10300
齐世明

  闲览看到一幅漫画:“男主角”正使劲地拍马。旁缀说明词:“看风使舵,拍马吹牛,也出人才。而且在历史上也是最红火的人才。”此言不虚。成功学为二十世纪初发轫,而溜须拍马成为一门“显学”久矣!

  “溜须”“拍马”乃两个典故。自何而来?前者来自宋朝名相寇准,说名丁谓者受寇准提携,遂非常恭顺。进餐时寇准胡须沾上了饭粒,丁谓忙上前小心顺下,谓之“溜须”。“拍马”则从元朝蒙古族民俗演化为阿谀奉承之“惯招”。说到“溜须拍马学”,不能不提到一位名人:高俅。《水滸传》是这么记载的——

  他“解膝下场,才踢几脚,端王(后宋徽宗)喝采。高俅把平生本事都使出来,奉承端王。端王大喜……”

  就这样,一个“问题青年”,凭“蹴鞠”手段,给自己带来了做梦都不敢企及的前程。

  按“溜须拍马学”考量,该给高俅“蹴鞠”评一个“段位”了。今古纵观,疑义相析,“溜须拍马学”博大精深,是分几个层次的,套用今天的标准亦可用职称区分之。

  高俅“蹴鞠”应评甚“职称”?

  高俅这类最多只能混上“中级职称”。若何?因为凭一脚高超的“鸳鸯拐”,得到端王的青睐,应属有一定技术含量,过程也似乎回肠荡气,但他是被动上阵,属于天上掉馅饼型的。

  谁是“高级”?清代学者袁枚,聪敏过人,二十多岁就任县令。赴任前向恩师尹文端辞行,尹问:“你此去都准备了什么?”袁答:“准备了一百顶高帽子。”老师不悦:“年轻轻就搞这一套?要勤政务实呀。”学生忙回应:“您有所不知,如今人们都喜欢高帽,像您这样不喜欢奉承的人凤毛麟角呀!”尹甚悦。袁别后笑谓:“帽子送出一顶,还剩九十九顶了。”

  请看,给你戴了高帽,你还浑然不觉飘飘然,这就甚得拍马术之妙了,评个“高级”,名符其实吧。

  毫无疑问,溜须拍马,投其所好,甚至以售其奸,也是一种社会病。重症患者若古之赵高者,以“善拍(马)”而令秦败,实属罄竹难书!另一方面,楚王好“细腰”,自然“宫中多饿死”;徽宗好“蹴鞠”,自然朝野多“高俅”。可叹,拍马者于今并未绝迹也。于此,可叹更当可警。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