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自珍是清朝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和改良主义的先驱,他主张革除弊政,抵制外国侵略者,是一位不折不扣的爱国志士。可就是这样一位德高望重的名父,却有一个万人唾弃的败类儿子。
龚橙是龚自珍的长子,因被家人寄予厚望,自幼受父母的宠爱,慢慢地养成了既自我又自私的性格。不论在家里还是外面,遇到什么事情,龚橙都需要特殊待遇,处处高人一等才行。一次,邻居家的小孩来玩,拿了一个刚做好的木蜻蜓,龚橙很喜欢,直接就抢了过来。弄得邻居家的孩子大哭,龚橙却毫不理会。龚橙要吃香蕉,却不肯剥皮,就让保姆帮忙,保姆剥皮的时候,不小心弄断了香蕉,龚橙就生气地把香蕉扔在地上,还狠狠地踢了保姆两脚。周围被欺负的人觉得委屈,就找龚自珍评理,而他总是偏袒地说:“你们不能要求太急,他还小,大了自然会好。你们小的时候,还远远没有他好呢。”渐渐地,大家开始疏远龚橙,邻居家的孩子见到他就躲,谁都不愿意和这样的小霸王相处。龚橙看到大家怕他,愈发得意起来。
十四岁的时候,龚橙随保姆出去赶集,看着街上来来往往的人群,他忽然想起一个新鲜的法子去整人。他捡了一大堆石头,然后爬到街边的房顶上,往过往的路人头上扔。每砸中一个就高兴地手舞足蹈。很多路人被砸伤了脑袋,大家把龚橙从房顶上揪下来,准备狠狠教训一顿。结果龚自珍闻讯慌忙赶来,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劝退生气的民众。为了息事宁人,他又拿出钱财赔偿给众人,大家这才罢休。回到家后,龚自珍不仅没有责怪儿子的顽劣,还生怕儿子受到惊吓而一个劲儿地安抚他。在龚自珍心中,总觉得孩子还小,淘气是天性,所以对孩子的态度总是一味地宽容。孰不知,一个在溺爱和错爱下成长的孩子,有朝一日步入社会将会带来多么严重的行为和后果。
果然,龚自珍死后,龚橙的生活每况愈下,只得靠变卖家中物品为生。即使如此困顿窘迫的生活,他依然吃喝嫖赌,不务正业。为了寻求一条发财的捷径,龚橙混迹于上海。一个偶然的机会,他结识了英国公使威妥玛。龚橙早年学过英语,而威妥玛正需要会英语的中国人为其办事,二人一拍即合。龚橙被招至幕府,周旋于旅居沪上的外国人中。为了获得威妥玛的赏识,龚橙经常从各个渠道收集一些国家的信息提供给洋人,做着以出卖国家来换取个人利益的勾当。
1860年,八国联军进犯北京,穷困潦倒的龚橙觉得发财的机会来了。他算计着圆明园内有大量名人字画、秘府典籍、钟鼎宝器、金银珠宝等稀世之物。想着如果伙同联军去洗劫那里,说不定能捞一笔。就主动找到英军,不知廉耻地跟英军说:“大清国最好、最值錢的东西都在圆明园藏着呢!”并自告奋勇,当了联军的引路人。据说,龚橙骑着马抢先一步冲入圆明园,窃取了很多贵重的文物,发了一大笔横财。最后,他又和八国联军一起火烧圆明园,放下那场震惊中外的大火!
这是典型的汉奸行径,为天下人所唾弃!
龚自珍曾作一首《示儿诗》劝告儿子,年轻时要努力打拼,才可望大器晚成,积累高尚的品德是当务之急,千万不要浪费心力去追求才子的虚名。有道是,言传不如身教,他的这首诗算是白写了。倘若龚自珍活到了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爆发,看到了自己儿子的所作所为,又该如何痛心疾首呢?
“子不教,父之过”,龚自珍是一位成功人士,却培养出一个失败的儿子。父子俩一个爱国,一个卖国;一个名垂青史,一个却遗臭万年。有道是“惯子如杀子”,龚自珍虽然英明一世,却始终也没能悟明白溺爱孩子带来的危害。虽然他一生清誉,却留下了永远不能洗去的污垢。
【原载《做人与处世》】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