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每所高校都要有个拉风的名号?

时间:2023/11/9 作者: 杂文选刊 热度: 13484
邓海建

  高校改名方兴未艾,变动最大的是普通院校,今年又有四十六所高校可能变更校名。在升级、改名带来更多的现实红利面前,不少高校朝着层次更高、学科门类更广的方向靠近。

  中国高校改名潮,前有古人、后有来者。有同学很担心地说,就怕这个寒假刚过去二三十天,按“名”索骥回去,怕是要找不到自己的母校了。

  在测字改名这件事上,中国高校最是痴迷最是执着。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啊:2012年至2017年间,左右不过五六年,中国竟然有超过二百所高校更换了校名,其中2012年有三十所,2013年有五十一所,2014年有三十六所,2015年有七十二所,2016年有三十九所,2017年列入专家考察的高校有四十六所。

  当然这还没有结束:2018年1月20日,教育部发展规划司正式公布了2017年度申报设置列入专家考察高等学校名单,共有四十六所高校入选,其中包括新设本科学校(二十一所)、更名大学(十六所)、独立学院转设为独立设置民办本科学校(六所)和同层次更名(三所)。如果各家比较顺利,很多同学的毕业证又要换封皮了。

  某些大学改名的那点小心思,其实我们都懂的。改来改去,无非就三种手法:一是升级战,从学院变成大学,听起来就洋气;二是扩张术,去掉“省”字头,改成华中华北华东,恨不得冠名全宇宙;三是美顏技,去掉“水产”“铁路”“化工”,改为“海洋”“交通”“理工”,生源危机之下,学生不好招啊。广告还要靠表演艺术家加持呢,名字改了,让你迷惑了,填报志愿的时候就能浑水摸鱼了。

  有意思的是,去年6月11日,教育部权威发布了全国正规高校名单后,三百八十一所“野鸡大学”名单随即出炉。你看看这些野鸡大学,名字取得简直和改名后的正规院校一个德行啊。这是巧合呢还是规律呢?

  中国有句老话,“行不更名坐不改姓”。这话其实说的是,名号就是信用。这年头很多人鄙视经常换手机号码的人,何况是用了几十年的大学校名?北大清华的招牌未必洋气,但人家起码不会在校名上做文章。2017年2月,教育部发布《关于“十三五”时期高等学校设置工作的意见》,明确规定坚决纠正部分高等学校贪大求全,为了更名、升格盲目向综合性、多科性发展的倾向。

  大学之大,非大楼、非大名,还得有大师,还得有大“人”。

  【原载《燕赵都市报》】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