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元培最为人称道的,是他弥漫于内心的仁慈。
1917年,北京大学有个出身官僚家庭的学生,行为不端,引起同学反感,有人写了“征伐”他的告示,贴在西斋的墙上。当时正在该校就读的傅斯年也厌恶这个人,写了个匿名帖参与“征伐”,引来众人围观,有人还在上面圈点,语言也很出格。蔡元培对此很不以为然,他对学生说:“诸位在墙壁上攻击同砚,不合做人的道理,诸君若对他不满意,出之同砚之谊应当劝诫。这样的做法才是耿直的。至于匿名揭帖,看着博彩,大肆挞伐,受之者纵然有过,也不易悔过,而施之者则为吃亏品性之开端。凡做此事者,今后都要洗心革面,否则这种行为必致品性沉沦。”
蔡元培坚决维护犯错者的自尊。在他看来,一个人犯错固然需要有人指出来,但这种“指出”应该是善意的,不能采取围攻的做法。他处理“围攻者”的不当之举非常理智,没有采用逼写“检讨”、“记过”、“留校察看”、“开除”等激烈的手段,而是以长者的善良告诉他们应该干什么、不应该干什么。他的仁心使傅斯年深受教育,傅斯年后来曾对朋友这样说:“尊重对手,有理有据。与人辩论,不要达到顶点和争吵的地步,纵使你认为或觉得自己是正确的,但发表意见总得谦逊一点、冷静一点”。
1919年3月25日,北京一些报纸刊登了陈独秀嫖娼的消息。一时之间,不但旧派人士以此为把柄攻击新文化运动,诋毁北大的教育改革,即使是荐举陈独秀的一些朋友也觉得脸上无光,希望蔡元培立即将陈独秀赶出北京大学。然而,蔡元培没有让陈独秀难堪。4月8日,他召集文理科教授会议,通过了文理科教务处组织法,“以教务长代替学长”,废除了北大的学长制。接着从十一位教授会主任中推举一名教务长,结果马寅初当选。文科学长陈独秀、理科学长秦汾改聘为教授,校方给予陈独秀一年假期。
蔡元培其实有无数的理由直接驱逐陈独秀。蔡元培是个有道德洁癖的人,对自己要求非常严格,一生不嫖不赌、不贪不占。陈独秀虽然是他礼聘来的,但陈独秀的“失德”非常明显,不符合大学老师的品性要求。何况,陈独秀参加了蔡元培组织的“进德会”,“进德会”有一条就是不得嫖娼。知而违规,其过加倍,不予惩罚,组织也会失去号召力。他给陈独秀一个体面的台阶下,充分体现了一个学界大佬内心的仁慈。
所谓仁慈,其实就是努力站在他人的角度想事,在别人陷入困境时毫不犹豫地施以援手,让他人获得物质的安全和精神的尊严。
【原载2015年11月30日《北京日报·理论周刊月末·文史》】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