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监考用上无人机

时间:2023/11/9 作者: 杂文选刊 热度: 10228
张桂辉

  近年来,高考作弊现象已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尽管各地政府及相关部门,动脑筋想办法,创新监考手段,加大处罚力度,对考试作弊行为情节严重的考生,除了取消当年全国统考各科成绩、下一年度不得参加全国统考外,触犯法律的,还要依法追究法律责任。但是,高考作弊还是魔招迭出、防不胜防。

  为了打造“史上最严高考”,今年全国高考期间,教育部会同中宣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安全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及最高人民法院等部门,采取包括集中开展“打击销售作弊器材”、“净化涉考网络环境”、“净化考点周边环境”和“打击替考作弊”等四大综合治理专项行动,从严整肃考风考纪。一些地方为了防范考生作弊,更是三令五申、草木皆兵。如洛阳从成都一家科技公司引进一架能在五百米左右高空悬停的无人机,对考场附近无线电信号进行监测,一旦出现可疑信号,无人机可帮助工作人员迅速、准确定位。

  高考作弊,如同扒手小偷,赶不尽、抓不完。从表面上看,至少有两大方面的原因:一方面,诸如无线耳机、透视眼镜、显影碳粉、隐形钢笔、针孔摄像机等五花八门的“助考神器”层出不穷。而一些舞弊推手,为了获得更多利益,厚颜无耻,大言不惭,极尽诱导蛊惑之能事。君不见,每到高考前夕,许多中学周边墙壁上、电线杆上,随处可见出售高考作弊器材的广告。什么“小小的投资,将改变你的前途,辉煌人生将从这里开始”之类,无奇不有、无孔不入,吹得天花乱坠,哄得人心躁动。

  另一方面,高考舞弊,已呈现出“四化”态势:职业化——通过帮助考生作弊,谋取不义之财,已成为一些犯罪分子的固定职业、生财之道,但凡大规模集体舞弊案,背后都有“职业舞弊者”的身影;集团化——近年来舞弊团伙数量不断增多,规模不断扩大,分工越来越精细;网络化——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与发展,林林总总的作弊器材等,只要上网搜索,足不出户,就能轻而易举地从网上找到卖家;内部化——个别地区高考期间出现教师、校长在监考的同时公然“助考”。如湖南嘉禾一中高考舞弊案、吉林松原高考作弊事件等。

  高考作弊,虽然只发生在极少数考生和某些不法分子身上,但却是一种“社会病”综合征。不能只看表象、就事论事,而应寻根究底、扫描透视。君不见,在物欲横流的社会背景下,假冒伪劣、坑蒙拐骗、尔虞我诈、权钱交易之类,非但时有发生、屡见报端,且不以为耻,反以为荣。这就好比一个大家庭里,某些长辈品行不端,惯于偷鸡摸狗,生长在这样环境下的孩子,耳濡目染,难免受其影响,有人心态扭曲,有人东施效颦,以致无所顾忌地干出这样那样的丑事来。

  不错,凡事需要与时俱进。可是,动用无人机助力“监考”,真不知道是该为科技进步而高兴,还是为诚信缺失而悲哀。高考作弊之所以久治不愈,固然有高考制度不尽科学——“一考定终身”等方面的原因,试想,十年寒窗,何其艰苦,谁不希望高考心想事成、如愿以偿?但我以为,制度可以批评,诚信不能缺失。考试作为一种检验学习成效、个体素质的必要形式,古今中外皆有之。事实上,极少数考试作弊者,对大多数守纪考生而言,是最大的不公平。况且,凭借歪门邪道斩关夺隘,非但不能叫成功,反而是自欺欺人。

  央视有一则公益广告说得好——知羞才知休。今年全国有多少高考作弊事件,在我撰写本文时,尚无权威消息,但肯定会有不少。我坚信,什么时候我们的社会诚实守信、遵纪守法蔚然成风了,男盗女娼、尔虞我诈、官腐民刁等现象偃旗息鼓了,高考作弊即便不能销声匿迹,也会大大减少。反之,诚信社会未能真正建立起来,哪怕采用比无人机更先进的监考手段,还会有人铤而走险、伺机作弊的。

  【原载2015年6月19日《解放日报·朝花》】

  插图 / 考试作弊 / 佚 名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