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病死猪

时间:2023/11/9 作者: 杂文选刊 热度: 10516
袁斗成

  岳父家在一个小镇上,有山有水,很有“美丽乡村”的韵味。但我每次回去,都会睡不好。岳父家那栋楼对面是个屠宰场,相隔一条乡村马路,据说每天宰杀的生猪除了供应本镇的市场,还会将部分送去冷冻库。大概凌晨四点左右,屠宰场就开工了,因为没有任何隔音设施,猪的叫声传进我的耳朵,吵得我不能睡;而污水、猪毛等次生品,又把周围搞得臭气熏天。

   那天下午,我准备到河边走走,刚下楼,只见一辆摩托车载着一头已经僵硬的猪进了屠宰场的大门。不用说,那肯定是一头死猪。虽然死因不明,但相信屠宰后,那个小贩不会全部留给自己吃,很有可能流向市场,最终流向百姓餐桌。

   猪、鸡等家畜家禽病死后本该“入土为安”,但据我观察,很多农村人都会把它们“利用”起来。哪怕死猪只有几十斤,不少村民仍会借此“打牙祭”。多年前,岳父退休后还在乡下老屋住时,养了几头猪当作“事业”。有一次,连死了三头猪,岳父叫上附近的几个乡邻,大伙齐心合力褪毛、剖膛,然后烹饪成菜下酒。我劝说多次无果,后来也就不再浪费口舌。

   病死猪随便抛弃,对环境无异于一场灾难,尤其那些高致病性病毒,对公众的健康伤害不言而喻。如果说自己吃病死猪肉只需自我承担风险,那么,贩卖、销售病死猪肉的行为无异于谋财害命。可是在农村,不仅村民对此认识不足,乡镇也没有无害化处理设施,监管也不到位,许多病死猪肉“畅通无阻”地进入了百姓的饭碗。

   就像岳父家对面的那家屠宰场,生猪检疫连形同虚设都算不上,那个章想盖就盖。本来目前的养殖方式、养殖技术、养殖模式就已相对落后,容易导致生猪家禽死亡率偏高,一旦处理不当随意抛弃,更会导致食品安全事故。

   前年春节,我携妻带子回到老家,堂哥家的一头水牛病死了。一头牛要值近万元,堂哥当然舍不得丢,后来被本地的一位屠户花两千多元买去。几天后,那位屠户洋洋得意地吹嘘,这头病死牛经过他的“处理”,净赚了四千多元。我倒不是痛恨堂哥吃了大亏,而是无奈监管的防线再三退守,甚至根本就没有。死猪家禽没能“入土为安”,难免有人见利忘义铤而走险,谁敢保证腊肉、腊肠等制品的原料不是病死猪肉呢?

   我是吃着腊肉长大的,至今对这一舌尖美味情有独钟,但我从不敢在市场上购买,宁可自己亲自动手腌制。大家能够理解我的担忧吗?

   【原载2015年1月9日《新华每日电讯·评论》】

   插图 / 令人堪忧的美味 / 佚 名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