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的高校新生正在入学。不过,有一种“高校”新生先入学!在高三下学期,即有老师去动员学业较差的学生“不要参与高考了,参加高考也考不上,去读某某学校吧,也是大学呢”。家长也知道孩子的斤两,就同意了。中国有一类称为“高校”的学校,考不考、考多少分都可以读。
这算什么“高校”呢,说白了,它在乎的就是收费。入校第一次收费,或许不会高得太离谱,只是比“同类正规高校”高一点,但生意做稳了以后,各类名目的收费就会接踵而至。
它们有可持续收费的办法。先把学费收了,还要接着收课时费。选修课应该收钱吧?一学期选一门课交千把块钱可以吧?专科不好找工作,你得专升本吧?还有留学预科呢,你读不读?
至于摆在面上的,如住宿费,几个学生住一间算下来,相当于开了一个不比学校外面的市场价便宜的旅馆房间。拉个网线你得加钱吧?安个空调,加个热水器,得算你头上吧……这样,两三年读下来,得花掉读完“正规高校”两三倍的费用。
只要沾上这样的“大学”,即便原来生活还过得去的家庭,也会立即重返贫困,几年贫困下来,也就积重难返。贷款读这样大学的也不少,总之是越读越穷,读完更穷。
现在大家都说中国有高校“一千多所”,“不到两千所”。这当然包含上述加引号的“高校”在内。三十多年来,中国并没有名正言顺地诞生过几所正经大学。只是前些年出了个“高校大跃进”,即原来的独立学院变成大学,原来的专科变成学院。但这还不足以凑成“不到两千所”的规模。真正使中国高校数目上台阶的,是许多“正规大学”挂名成立的一个又一个二级、三级学院。正是这些“来路不明的野鸡大学”的加入,基本满足了中国两千多万青年去“高校”就读的需求。
实事求是地说,这类高校不仅无学术,甚至无技术,严格地说是没有办学条件。重要的是,很难说这类高校有百年树人的想法,甚至有没有想过把学校长期办下去也是个问题。只有一点比较明确,即对收费的追求。
中国传统体制松动至今,金钱大致可以认得路,更多的钱能把你带到购买更好东西的地方去。但有一个地方是明摆着花钱多买的却是注水肉,即中国的高等教育市场。在这里,收费是倒错的。
我不是说高等院校就要拉成一般齐,高等教育应该分层次。美国的大学教育很发达,但美国名目上就摆着两类高校:四年制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获得比较系统的专业知识,并授予学士学位的,才叫大学;两年制的叫社区大学,教学生获得“一技之长”,授予准学士学位。最最关键的一点是,美国社区大学的收费比传统正规大学低廉,而我们这里却是反过来的,这非常不合理。这就是坑人,坑的是贫弱的底层人民。
【原载2014年第25期《博客天下》】endprint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