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都离不开吃。“吃”在中国不但有特色,而且有超乎维持生命和大快朵颐层面的意义。《新京报》昨天在《揭秘中国特色官场饭局:一年吃掉三千亿》一文里,就给我们揭示了“吃”在中国的特色和意义。
“一年吃掉三千亿”的数字并不新鲜。早在2012年两会期间,九三学社就在《关于遏制公款吃喝的建议》中提到,目前全国一年公款吃喝的开销已经达到了三千亿元。按平均每个饭局花费一千元计,每年大约有三亿个公款饭局,平均每天有超八十二万个公款饭局。
与重要官员打过交道的人都知道,请领导吃饭绝非易事,一定要提前预约,还要通过与领导有密切关系的人才能约到。而且吃饭不能太单一,还要有一些附带安排,比如要有艺人和美女陪吃,饭后最好有“文艺”、“休闲”之类的活动。
那些被排着队请的领导往往分身乏术而分时有术,他们不时要跑场以示对重要邀请者的“公平”。一些醒目的“下半场”请客者会预先问清领导在哪里吃饭,以便在“上半场”的酒店或者附近订房,以免领导转场时长途跋涉。
吃喝本来是人最基本的生理需求,它不但没有原罪,还是衡量生活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中国人的好客,也常常通过呼朋唤友到酒楼食肆里“撮一顿”来表现。在生活节奏紧凑、铁门横亘人际的城市,亲朋好友借助聚餐的机会交流一番、八卦一阵,倒不失为增进感情、消除疏离的好办法。
但不正当的公款吃喝和功利吃喝就不同了。所谓“不正当”,是指“师吃无名”,非因公事而动用公款大吃大喝。“吃喝用公款,埋单手不软”,这往往造成极大的铺张浪费。无论是用公款还是私款请领导吃饭,基本上都有功利目的,大多是为了打开权力通道,否则为什么非要请领导?为什么在位时排着队请,离位后又大把“档期”空置?
争相请领导吃饭其实大都与友情无关,而是对权力的喂养。在契约与规则常常服膺于人情的社会,请吃饭是对权力的“前戏”,通过美味佳肴打开领导或者守关者的味蕾,进而打通他们的心。
用吃喝能够解决问题,或者是该办的事不办,或者是不该办的事办了,都是人为设障或权力失守。因此,许多大吃大喝不仅仅是一种浪费,更不仅仅是对舌头的慰藉和对胃口的填充,更多的是对权力的觊觎,对规则的暗杀。
在有了多种吃喝规定和禁令之后,据说现在的公款私款吃喝都大为减少,但对权力设限显然要比对吃喝设限更为重要——只要权力不需要喂养,人们都按规则办事,掌权者就无法通过吊别人的胃口来满足自己的胃口了。
【选自搜狐博客】endprint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