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信史”,字典上的解释是“真实可信的历史”。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度,流传下来的史书特别多,以官修《二十四史》为代表,皇皇数万卷,蔚为大观。很多人把老祖宗留下来的这些史书当作信史来读,认为那里面所记载的东西是历史上真实发生过的。这种想法太天真,因为这些所谓的“信史”,并不一定是真实发生过的历史事件,而是经过了删改、美化,人为加工的成分很大。
宋朝有个叫石守道的人,编写了一部书,书名叫《三朝圣政录》,记载的是关于皇帝的一些事,编好后,打算献给皇上,便拿着这部书稿去征求大臣韩琦的意见。韩琦看了书稿之后说,书中所记载的一些事件不适合写到书里。他举了一个例子,书中有一处写道太祖皇帝因为迷恋一个宫娥而耽误了上朝,群臣们有意见了,太祖醒悟过来,就在这个宫娥睡觉时把她给杀了。韩琦说:“这件事怎么能作为万世尊奉的标准呢?已经迷恋了,又因厌恶这种迷恋而将宫娥杀死,宫娥有什么罪呢?假使太祖再有宠爱的人,不知要杀多少了。”于是,就命石守道把书中这类“不适合”的事全部删除掉了。可想而知,石守道的这部书,应该是真实地记录了史实的,但在韩琦看来,书中那些“不适合”的史实有损圣上的光辉形象,所以就命令作者删除了。其实,这正是很多历史书作者惯用的做法。就拿《二十四史》来说吧,基本上某一朝代的史书,都是在这个朝代亡国之后,由继任的那个朝代的人来写的,继任朝代的统治者,为了美化自己的统治,就把不利于自己的史实删除。这样一来,我们所看到的历史,就不是真正的历史了。
胡旦是宋太宗时的进士,曾任秘书监、知制诰等职,因文思敏捷、才华过人,很受当政者的喜欢。有一年,国史馆的官员为一个当朝贵族写传记,那个贵族是个苦出身,是从草根一步步奋斗成贵族的,年轻的时候,为了生活,曾经以杀猪为业。在那个年代,操刀杀猪的屠夫是卑贱的职业,为很多上层人物所不齿。这下麻烦就来了,怎么介绍这个贵族早年的杀猪经历呢?如果不写吧,史官认为有违历史的真实,就不是实录了;写吧,实在不知道应该怎么样措辞为好。于是,史官们就去拜见胡旦,向他请教这个问题应该怎么处理。胡旦了解了事情的来龙去脉后,说道:“这有何难?你们何不这样写:‘某年轻时曾操刀以割,示有宰天下之志!”众人一听,都纷纷称妙,于是,这番话就被写进了那个贵族的传记里,曾经卑贱的杀猪经历,被美化成了有“宰天下之志”的伟大事业。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一些不那么光彩的事件,如李世民弑兄杀弟的玄武门事变,如朱棣武力夺取侄子江山的靖难之役……这些见不得人的勾当,经过美化之后,都披上了合理的外衣,堂而皇之地被载入史册了。
传统的史书,特别是官修史书,常常出于为尊者讳的目的,对史实进行修改,把有损于权势者伟大光辉形象的文字加以美化,或者干脆删除。鲁迅就曾讥讽过“一套二十四史是帝王的家史及起居史”;柏杨先生说得更直接,他说中国的史书几乎是“鬼话连篇”。经过“美化”和“删除”了的历史,已经不是真正的历史了。
【原载2014年4月28日《工人日报·家园》】endprint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