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整顿官场

时间:2023/11/9 作者: 杂文选刊 热度: 10032
高初建

  

  2006年因贪污受贿被判入狱十一年的前山西省委副书记侯伍杰,于近日提前出狱。日前有媒体爆料,侯伍杰出狱后,当地官员和煤老板及名流富商们,争相迎接贪官“荣归故里”,礼遇犹如英雄凯旋。但山西方面澄清说,侯某确实提前出狱,并无官员、富商高接远迎,目前仍算假释。针对此事,“新华视点”提出疑问称,侯当初因贪污受贿被判十一年,因何减刑至几乎原刑期一半?他是否存在刑法规定的六种重大立功表现?是否有人暗中帮助?

  这样的质疑,极有分量。据报道,当初审理侯伍杰一案时,山西省纪检委的办案人员曾经告诉媒体,说侯伍杰“从各种渠道来的收入至少有五千万元”,远远超过法院判刑时所说的贪污受贿“约合人民币八十八万元”。假如这一说法是真的,那么,在五千万与八十八万之间隐藏着什么?是否有当年重要利益往来者成了该案中的漏网之鱼?在侯伍杰案发前突击提拔的一百多名官员中,究竟有没有与侯伍杰利益攸关的、仍在潜伏的贪官污吏?这难道不需要彻查一番吗?

  在侯伍杰一案尚未完全搞清楚之前,我们完全可以看看官场中存在的类似现象。比如在一些地方,当某些重大案件发生,或某些严重的问题发生后,当地一些官员往往会隐瞒不报,采取包括“私了”、“封口”、转移视线、伪造证据、指黑说白等等欺骗群众欺骗上级的招数,试图蒙混过关。一旦事情包不住了,那些官员要么推诿扯皮谁都不承担责任,要么拉出一两个倒霉蛋出来“问责”。然后用不了多长时间,被问责处理的官员又会以各种理由或官复原职,或异地任用。即使受到法律追究的官员如侯伍杰之辈,也可能提前出狱,“荣归乡里”。

  在中国历史上,几千年来存在着一个自成系统的官僚集团。这个集团中的一些人,千里当官只为发财,最关心的是自己的利益,“食君之禄而不忠君之事”,嘴上称百姓为“父老”,实际上拿百姓当奴才。他们最擅长的就是欺上瞒下,吹牛拍马,投机钻营,结党营私。为了自己的利益,他们可以投上峰所好,搞“面子工程”,编造种种名目向上峰伸手要钱,化公为私;可以对百姓横征暴敛、敲骨吸髓,乃至鱼肉乡里、欺压百姓。遇到麻烦了,他们官官相护,彼此包庇,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若是他们自己的利益受到威胁,他们将会拼命维护,甚至殊死一搏。从某种程度上说,正因为本应该保证政权正常运转的各级官员,偏偏蜕变为为攫取、维护自己特殊利益而不惜祸国殃民、官逼民反的蠹贼,一代代王朝“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形成了一个躲避不了的怪圈。

  如今人们非常关心的是,假如現在确实存在着一个盘根错节的、有着特殊利益的官僚集团,而他们会以“禁止以人查房”一类的“对策”去应付“政策”,那么,改进作风会不会只是一阵风,整顿官场会不会变成走过场?

  【原载2013年2月21日《中华工商时报·观点》标题有改动】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