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令人纠结的胶囊

时间:2023/11/9 作者: 杂文选刊 热度: 7568
肖时候

  日前,央视主持人赵普一条关于老酸奶和果冻的微博引发波澜,他暗示破皮鞋之类制成的工业明胶有可能进入我们的口中。结果,相关企业郑重否认,中食协糖委甚至要对信息发布者进行起诉。那边余波未了,这边又曝出,多家药企的空心胶囊是由工业明胶制成,已被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叫停并待查。

  所谓“药食同源”,工业明胶能流向药企,有没有流入食品企业,这让人不联想都难。对违规生产、使用工业明胶的企业应当一查到底,严肃处理,对失职的监管环节同样决不能放过。问题是,早在2004年,央视就揭露过皮革废料加工成明胶的触目惊心的事实。同年,卫生部即发布公告,禁止使用皮革废料、毛发等非食品原料生产食用明胶和水解蛋白,但八年过去,造假却禁而不止,其原因何在?食用明胶与工业明胶的巨大利差,固然是相关企业为节约成本而造假的直接动机,监管环节的不作为固然给了假货以可乘之机,从根源上看,一颗空心胶囊所包含的粗放式发展窟窿才是祸首。

  有人将空心胶囊的工业明胶比喻成牛奶中的三聚氰胺,那不妨回顾一下乳业那段不幸历史。2008年三鹿奶粉出事时,正是中国乳业高歌猛进且成为全球第三产奶大国之际,这一年,以“一头牛跑出火箭般的速度”的蒙牛发布2007年年报,成为中国首个年营收超过二百亿元的乳企,而1999年成立之初,蒙牛的营业额只有三千七百万元。质量危机在一片乐观中爆发,三鹿死了,蒙牛等众多乳企遭受重创。三聚氰胺风波表面看起来是底层奶站把关不严,不法奶农违规添加三聚氰胺让生产企业“蒙冤”蒙难,其实是企业长期重市场、轻牧场,一味追求速度与效益而不重视基础性投入的必然结果。

  羊毛出在羊身上,牛奶出在牛身上,奶牛的生长有其自然规律,牧场的承载率也有限,不顾奶牛与牧场客观实际的超常规发展必然成为空中楼阁。按奶业行业的发展规律来说,正常情况下年增长率应在百分之七到百分之八,我国那一时期的年均增长指数已达到百分之二十一至百分之二十三,牛奶产量与质量跟不上,客观上必然会催生奶源造假!

  回到医药市场,2011年,全球制药市场的增幅为百分之五至百分之七,中国医药市场的增幅却高达百分之二十五至百分之二十七,已成为全球第三大医药市场。药品市场繁荣,必然带来对空心胶囊等原材料的强烈需求,在供不应求与价格上涨的驱动下,必然会催生假货、次品来替代。“真货不够,假货来凑”,当下游对水的需求超过上游的来水量,抽取地下水或用脏水解渴就会成为一种选择。有报道指出,我国医药行业在原料、生产、流通、使用等多个节点以断裂状态分布,这难以满足未来产业调整的需要。重大医药事故不断發生,其根源正是医药供应链管理整个环节的混乱与脆弱。

  在对假货厉声喊打时,应该认真思考那些混乱无序的“粗放式增长”模式。乳业的前车之鉴如此,医药业这些年屡屡曝出的乱象如此,其他行业也是如此。“萝卜快了不洗泥”,脱离实际的跨越式发展,必然留下某个环节跟不上的断裂或窟窿。事实上,三聚氰胺是在填补蛋白质的缺口,工业明胶是在填补食用明胶的不足。不从行业发展的规范有序上来解决问题,打假只能是按下葫芦起了瓢,假货总会在监管缺失之际卷土重来,这也是其屡禁不绝的原因所在。

  【选自和讯网,标题有改动】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